《跳五猖》七十題問答 茆耕茹 微信版第847期 編者按:“跳五猖”是古代胥河兩岸人民為紀(jì)念西漢張渤治水功績而創(chuàng)設(shè)的一種祭儀。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為幫助人們對這一非遺項目的理解,我市研究“跳五猖”學(xué)者茆耕茹先生專門撰寫了《<跳五猖>七十題問答》,現(xiàn)分期予以刊載。 1、什么叫跳五猖? 答:跳五猖是對古代西漢治水英雄張渤的紀(jì)念,而產(chǎn)生、傳承下來的一種祭祀儀式。通過這一祭祀的舉行,以祈達(dá)到禳災(zāi)佑安的目的。 2、過去這里祭祀張渤,也有過跳五猖嗎? 答:這一問題,難以說清。有關(guān)張渤的記載,至宋尤多。及至民國,祭祀張渤的會、廟,已遍及今日華東、華南各地。但所見文獻(xiàn)志書,碑刻筆記,都不見有“跳五猖”三字的提及。在紀(jì)念張渤祖庭所在地的安徽廣德縣(含郎溪縣)有關(guān)志書中也是如此。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平(郎溪)縣志》無載。乾隆十七年(1752年)《建平存稿》,也只有“五猖”“五猖會”,亦未提及跳五猖。光緒《廣德州志》,以及民國《廣德縣志稿》亦無載。 1990年3月9日采訪郎溪縣北莊周際奎(1911-2013年)老人,也只說:“是祖上傳下來的,以前的情況,我們也搞不清楚了?!币蛱宀臒o文字記載,這或正是歷代文獻(xiàn)無載的原因。所以今日若需說出其以前跳猖的年代,確是有困難的。 3、今天為什么還有跳五猖的表演? 答:這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心理所決定的。古代社會生產(chǎn)力低下,基層的百姓生活艱難,信神、造神,把求神佑安,看成是祛災(zāi)驅(qū)瘟的一種手段。廣德、郎溪自宋而后,又一直水患嚴(yán)重,故張渤治水獻(xiàn)身傳聞的精神,便一直與這里的人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今日科學(xué)倡明,時代進(jìn)步,當(dāng)年祀張治水的手段,實已為人們依靠自身,根治了這一千年的水患。過去祀張求安的手段,已成為學(xué)習(xí)張渤獻(xiàn)身治水的精神象征。跳五猖雖是過去紀(jì)念張渤的儀式,作為一種古代文化中“非遺”傳承的形態(tài),無疑是正面的,應(yīng)有積極意義的。 答:胥河南岸村民稱五位猖神等,都是張渤的麾下。按跳猖廟外設(shè)壇(場)驅(qū)祟消災(zāi)的儀規(guī),必有主神張渤親臨。這就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廟內(nèi)主神張渤的神像是泥土雕塑,高大沉重,供于神龕。若此時移至外壇,搬動十分不便,更易有損。便另置一抬剎,剎上有張渤及其麾下眾神祇,也包括五位猖神在內(nèi),抬置壇口南向,以補外壇儀式演跳中張渤的缺位。雖如此,這樣的場中演跳在具像上,仍不見張渤的形象,只見有五位猖神等。這或可能是認(rèn)為此儀只為五位猖神在演跳的主要原因。但儀規(guī)認(rèn)定,儀式中只要有抬剎的出現(xiàn),便可視為張渤率眾即已臨壇指揮。 5、抬剎上張渤的麾下,還有哪些神眾哩? 答:北莊的抬剎高約80公分,下寬約50公分,極似一棉桃形狀。平時置在一大抬椅上,供于廟內(nèi)張渤神像的神龕內(nèi)。外壇演跳或游鄉(xiāng),均需四人連椅抬起行走,故稱“抬剎”。剎上共有數(shù)十余小神像,分五層綴附其上。(圖1)最上一層,中為南宮祠山大帝張渤(紫紅臉),左右為掌扇二宮女。二宮女旁,左為執(zhí)印,右為執(zhí)書二仙官。第二層中間供祠山帝牌位,兩邊有中軍、元帥、將軍各三神將。第二層中間稍下,有一狀異者,手捧寶盒,內(nèi)盛寶物,稱“波斯(人)進(jìn)寶”。第三層為祠山帝之五子四女。第四層為痧花娘娘、花娘娘、眼神娘娘、送子娘娘、監(jiān)生娘娘。第五層中立者是中央猖神,右為東、南兩猖及道士、判官,左為西、北兩猖及和尚、土地。抬剎上張渤神譜系列的神祇,都是依托抬剎同臨外壇或游鄉(xiāng),這就能夠得到眾多信奉者的青睞和心理上的滿足。 6、一般五猖廟里的抬剎,都是一樣的嗎? 答:胥河兩岸的五猖廟中,無論有無跳猖的儀式,為跳猖或游鄉(xiāng)的需要,一般都有抬剎。但剎的形狀或為棉桃形或為方形,大小也不相同。上綴的神祇類別、數(shù)目,也各有不同,其功能都是為顯示張渤的存在。游鄉(xiāng)時抬剎又必須先行開路,以示張渤驅(qū)瘟降福的勇猛與成功。但北莊抬剎上的祠山神譜之眾神祇,與他廟中天官神將不同,已大大地世俗化了。 7、抬剎是否還有過別的功能哩? 答:抬剎在這里,歷史上還有過另外一種功能。災(zāi)難深重的人家,或家中有人長年病重難愈,或常遇不測兇險,這一人家或會許愿發(fā)誓,由家中一人或?qū)ふ伊硪蝗颂娲茈y者。背著形置與抬剎相同,卻略比抬剎較小稱“頂剎”的隨著神隊游鄉(xiāng),以贖前世罪孽,祈求免災(zāi)。此習(xí)1949年稍前,即以廢止。 8、張渤是何許人? 答: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八說:“名渤,姓張。本前漢吳興郡(今浙江湖州地)烏程縣(浙江吳興縣南)橫山人?!背踉趨桥d縣(湖州府屬)順靈鄉(xiāng),“導(dǎo)通流,欲抵廣德縣”。清·黃斐然《集說詮真》對張渤的籍貫另增有一說,稱張渤是武陵龍陽人(明清時屬湖南常德府)。 對張渤的治水,有人說:張渤是大禹治水時的助手。又說大禹治水的助手是其父張秉。因其有功,其子張渤被封為神。若說張渤本人或其父張秉佐禹治水,一為夏代,一為西漢,兩者相隔約一千三百余年,時間上是不吻合的。如說張渤與大禹有血緣關(guān)系。《史記》“夏本記”載:“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南宋鄭樵《通志二十略》“氏族略第三·晉人字”有:“譜家謂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觀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孤星,賜姓張氏?!惫收f渤祖與禹,都為黃帝后裔,是有證據(jù)的。 9、那么張渤的先世也治過洪水,是這樣嗎? 答:是的。上題所舉《史記》《通志二十略》文錄,便是渤為黃帝后裔的明證。黃帝后裔堯、舜、禹,都治過洪水。渤之祖少昊氏(也稱少皞氏),當(dāng)年率部也在今山西省和山東省境內(nèi),有過幾代人治水的動人傳聞。所以,《江寧府志》也稱張渤“先世佐禹治水有功”。 10、張渤當(dāng)年治水的情況是怎樣的? 答:《能改齋漫錄》簡略有記。張渤治水始于浙江吳興縣(湖州府屬)的順靈鄉(xiāng),欲抵廣德縣。這一記載看只是一句話,如查閱這一地域的地理環(huán)境,便可知工程之浩大與艱難。僅就廣德一地而言,《廣德州志》卷四有文載:縣境主河桐汭之水,再加上徽州、江寧、廣德諸溪之水的匯入,因南部天目山的阻隔,一次泛濫即可灌滿廣德境內(nèi)和鄰近的石臼、固城、丹陽三湖。其水兇猛的狀態(tài),受害的鄰域近縣,無人不為之畏懼。如此巨大的水患,當(dāng)時的人力是無法抵擋的。而《漫錄》所記,張渤正是欲引廣德之水,自荊溪(江蘇宜興縣荊南山得名),上承水陽江,繞道由東而入太湖,這是何等的感人。 江蘇南部祀張傳聞也較久遠(yuǎn),僅以無錫為例,該地民間久傳當(dāng)年張渤率眾鑿山通湖,感動上蒼,化為“豬婆龍”,用嘴拱開犢山之阻隔,蠡湖和太湖始水流暢通,無錫方成為魚米之鄉(xiāng)。直到民國年間,廣德錢文選在他編纂的《祠山小志》“新征詩文”中,還記有無錫女詩人吳涵芬歌頌張渤的詩一首。詩下注有:“無錫亦立廟奉祀其(張渤)額,曰照蔭庵,香火甚盛?!?/span> 至今蘇南的高淳、江寧、溧水、溧陽、宜興之鄉(xiāng)鎮(zhèn),皖東南的廣德、郎溪,以及浙北的湖州、長興等地,對張渤治水的祭祀活動,民間仍是興盛不衰。 11、張渤治水,有過哪些傳說? 答:張渤治水的傳聞較多。其中最著名的還是《能改齋漫錄》所載:渤自長興荊溪,疏鑿河瀆。與夫人議定每送飯工地,鳴鼓三響渤即至。有一次因鼓有遺食為烏啄鼓響而渤至,因未見夫人送餉(送食稱送餉),便返開河工地。后夫人送餉敲響鼓,渤以為烏啄而不至。于是夫人至工地,見渤為大豬,“驅(qū)役陰兵,開鑿河瀆”。渤見夫人未及變形,遂此恥之,不與夫人相見,河瀆之功遂息。這一傳聞,在民間流傳中又衍化出多種版本。如《江寧府志》載:張渤“嘗疏圣湖中江至于胥河。具神術(shù),幻豕(豬)百余,駝土搰泥,人莫能測?!憋@然這是前聞的傳說在民間相對穩(wěn)定后,為夸張加顯張渤治水的本領(lǐng)和功績,以及強調(diào)團(tuán)隊的力量而產(chǎn)生。正如鐘敬文《民俗文化學(xué):梗概與興起》所言:“變異是對類型文化的適應(yīng)性的生態(tài)調(diào)整”。 答:有。禹治水的神話也很多,試舉與張渤治水有關(guān)的二則:1、晉·王嘉《拾遺記》卷二文載:“禹鑿龍關(guān)之山,亦謂之龍門,至一空巖,深數(shù)十里,幽暗不可復(fù)行,禹乃負(fù)火(持火把)而進(jìn)。有獸狀如豕(豬),銜夜明之珠,其光如燭。又有青犬,行吠(且行且吠)于前。禹計可十里,迷于晝夜。既覺漸明,見向來豕犬,變?yōu)槿诵?,皆著玄衣”?、《漢書》“武帝記”顏師古注引《淮南子》文載:“禹治洪水,通轘轅山(在今河南省偃師縣東南),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硖ㄌぃ┦`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至嵩高山(在河南省登封縣北,又名嵩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等。 13、張渤治水傳聞,是禹治水傳聞的簡單翻版嗎? 答:還不能這么說。時空不同,社會人文的背景也有別。兩則神話都是以各自治水的結(jié)果為依據(jù)的。禹治水遇豕(豬)犬相救,后又化為熊,是為治水的成功彰顯其德。張渤變豨(大豬)治水,竟是“河瀆之功未遂”,這反而令人增加了幾分悲壯的色彩,給人留下了深深的遺憾和惋惜。禹治水中遇豕(豬)犬,化為熊的情節(jié),渤之傳聞中雖有借鑒使用,給人的感受仍然不同。但兩人不畏艱難的治水精神,都具有同等的重大意義。 14、熊在今人的印象中,是力量的象征。而豬只是農(nóng)耕社會里,人們飼養(yǎng)的家畜之一。說張渤變豨(大豬)治水,是否會有貶低他的意思? 答:這要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古代牛、馬、羊、豕(豬)、雞、犬六畜,與人們的生活關(guān)系密不可分,而豬的本性就是憨厚有力?!凹摇弊值膶懛ň褪菍毶w頭“宀”,下面加個“豕”( 豬)字。一個部落或一個群體或一個家庭,漢人中又習(xí)以養(yǎng)豬的多少,以示財富的多寡。況,張渤先人禹治洪水,就有豕(豬)犬相救的先聞。張渤在面對浩大艱難的開挖河道中,因有先人治水遇豕(豬)犬相救呈現(xiàn)的先兆,張渤以身幻豨(大豬),便也是言之有據(jù)了。 15、五猖館(廟)中供奉的張渤塑像,為什么臉是褐黑色的? 答:褐黑色的使用較晚,到了元代才被作為一種繪畫的材料。1990年3月9日本人初去北莊村調(diào)研跳五猖時,曾見該廟(館)陳舊的抬剎上,最上層的中央?yún)s有兩個神像,都被稱作是祠山帝張渤。一像臉如今人,另一像卻為褐色臉膛,問其原因無人能予回答。后在采訪此抬剎的制作者陳益誠時,陳卻回答褐黑色臉膛的也是祠山帝張渤,是治水幻豕(豬)時的變相,這一說法是有道理的。 16、古人筆記和一些地方志書中,有過哪些張渤傳聞的記載? 明清至民國,張渤信仰仍不斷散見于諸文獻(xiàn)。如《明會典》《祠山事要指掌集》《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明史》“禮志”、《歷代神仙通鑒》《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志”、《通俗典》《陔余叢考》《鑄鼎余聞》《集說詮真》等,甚于當(dāng)年在華的美國美以美會全國書報部也出版了李干忱的《破除迷信全書》(1929年版)書中記載了當(dāng)年張渤生辰,上海信眾“總有成千累萬的人”去江灣張王廟祝賀。 張渤治水的事跡和傳聞,太湖西域的浙北、蘇南、皖東南的府、州、縣志,包括張渤夫人李氏的浙江籍地,幾乎都有載錄。但內(nèi)容涉及之廣,記載、考訂之翔實,且載錄的時間相對較早,要數(shù)《祠山事要指掌集》之明代增刻本《祠山志》了。 17、為什么千年余間,張渤信仰的傳聞不斷,原因是什么? 答 原因有三:1、千余年間水患頻仍之地,人們一直在洪水的夢魘中生活,卻一直擺脫不了洪水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F(xiàn)實中無法解脫,只能求助于精神上的慰藉。張渤治水獻(xiàn)身的精神和一些感人的傳說,便是這一地域人們精神上的重要寄托。2、張渤逝后,歷代帝王的封謚越封越大。明太祖定鼎金陵(南京)后,“明祖雞鳴山十廟,獨不廢此祀”(《陔余叢考》卷三五),“歲時遣官致祭”(《祠山志》卷六)。這些,既在客觀上鼓勵了張渤的治水精神,也感召了地方官員、士人的介入。而道、釋兩教的參與,又輔推這這一信仰的傳播。3、南宋而至民國,各地張渤祠廟的建立,也有力地推助著對張渤的信仰。南宋臨安(杭州)張渤的行宮、行祠,即多達(dá)七處,無不香火供奉。正因為以上諸原因,張渤千余年間的信仰,才能傳承有序,未能予中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