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搖籃曲》,你是不是馬上想到“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腦海里響起了下面的旋律:沒錯,這首《搖籃曲》是全世界最為人所知的一首,它的作者是被譽為“歌曲之王”的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此曲也是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 舒伯特寫出這首作品時才19歲,據(jù)傳當(dāng)年他的生活十分貧苦,一天晚上,他餓著肚子在街上徘徊,希望能碰見一個熟人好借點錢好充饑,但許久也沒有碰到熟人。這時他走進一家豪華的酒店,在一張桌子前坐下,忽然發(fā)現(xiàn)飯桌上有一張舊報紙,他拿起報紙,見上面有一首小詩:“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雙手輕輕搖著你……”樸素動人的詩句一下子打動了作曲家的心靈,他眼前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幕:在寧靜的夜晚,慈祥的母親輕輕地拍著孩子,哼唱著搖籃曲,銀色的月光透過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舒伯特再也抑制不住創(chuàng)作的欲望,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紙,拿出一支筆,一面哼唱著,一面急速地譜寫著。寫好后,舒伯特把歌曲交給了飯店的老板,老板雖然不懂音樂,卻覺得這首曲子那么好聽,那么優(yōu)美,便給了舒伯特一盆土豆燒牛肉。貧困中的舒伯特依然保持著純潔美好的心靈,才創(chuàng)作出了這樣甜美的歌曲,后來這首《搖籃曲》在全球各地傳唱開來,成為全世界母親和歌唱家都非常喜愛的一首音樂。今天分享給大家的《搖籃曲》并不是這一首,而是由德國浪漫主義作曲家勃拉姆斯創(chuàng)作的同名歌曲。相傳這首《搖籃曲》是勃拉姆斯于1868年為祝賀法柏夫人次子的出生,創(chuàng)作了這首平易可親、感情真摯的搖籃曲送給她。法柏夫人是維也納著名的歌唱家,1859年勃拉姆斯在漢堡時,曾聽過她演唱的一首鮑曼的圓舞曲,當(dāng)時勃拉姆斯被她優(yōu)美的歌聲深深感動,后來就利用那首圓舞曲的曲調(diào),加以切分音的變化,作為這首《搖籃曲》的伴奏,仿佛是母親在輕拍著寶寶入睡。其實刻畫母子溫情和靜謐夜色的“搖籃曲”是很多作曲家鐘愛的題材,不止是舒伯特和勃拉姆斯,還有不少音樂大師(如莫扎特等)都寫過搖籃曲,但只有上面這兩首,是幾乎全世界都會哼唱的。 因為它們足夠好聽,還足夠簡單,卻跨越了地域和文化,觸動了每個人心中最樸素的情感和最柔軟的依戀。 勃拉姆斯的《搖籃曲》旋律廣為人知,可鮮少有人直到它的歌詞,雖然不及“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那么膾炙人口,卻也是一首溫馨恬靜的小詩:愿美好的音樂讓每一位讀者都能舒舒服服地睡到太陽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