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訄書》乃中國近代思想家章炳麟先生學(xué)術(shù)論文集,文筆古奧,索解不易,甚為艱深。因其難讀而不為時人和今人所重。 以至于林紓批評道:“是把《說文》中的一些難字弄到一起,毫無價值。”連太炎自己的弟子魯迅先生也說:“木版的《訄書》已經(jīng)出版了,我讀不斷,當然也看不懂?!?/p> 然章先生卻頗顧影自矜:“向作《訄書》,文實閎雅,篋中所藏,…蓋博而有約,文不奄質(zhì),以是為文章職墨,流俗或未之好也?!?br> 果如是否?哲觀之,非但集內(nèi)文字甚聱,此書名也頗失國文大師之水準。書序云:“訄,迫意。本集取名《訄書》,意謂書中所論及皆為匡時救國被迫非說不可之問題?!?/p> 誠然,《說文》解訄為迫也。段玉裁注:“今俗謂逼迫人有所為曰訄?!碧紫壬蟾艔钠湔f。然以哲觀之,許慎此解未必真切,段玉裁注也無非以“今文解許慎文”耳。 先儒鄭玄訓(xùn)詁有法則:凡是“聲類、音類”相同或相近字,其義必相同或相近??贾坝垺?,《說文》云:“從言九聲。讀若求。巨鳩切?!痹谝繇嵖甲C上許慎言之有理,方言“求”字讀若“九”,然解“訄”為“迫也”似可商榷。 哲以為,“訄”者,九言也。數(shù)言以進勸意,似應(yīng)訓(xùn)為“懇求”,誠非書序所言為“迫意”也。然約定俗成之舊解,但憑哲一己之見也未必能撼動也。 章氏弟子錢玄同曾說:“《訄書》作于戊戌,改于庚子,至民國四年乙卯而再改,更名曰《檢論》”。觀太炎先生再版時將《訄書》易名為《檢論》,當是若有所思乎? 古人云:勿以文害意,勿以辭害義,信哉。 來源:騰訊空間 作者:毛天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