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棺材洞周邊的山谷。 - 風物君語 - 死亡,是真正人人平等的事情。 但不同的民族,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不盡相同。 漢族人講究入土為安, 藏族人選擇把親人天葬、水葬…… 在貴安新區(qū)齊伯鄉(xiāng)有一支苗族, 他們的喪葬方式是 把逝者的棺木抬進洞穴中 洞葬 很多人對死者敬而遠之, 而苗族人劉朝先每天守在棺材洞中, 守護著567 具族人的棺木。 1 桃花村不是桃花源 洞葬,曾經(jīng)是苗族主要的喪葬形式之一,如今已慢慢成為歷史。我們尋訪葬洞的過程,就像發(fā)崛埋藏在土層中的瓷片,撥開層層泥土,探尋它曾經(jīng)的樣貌。 葬洞在距平壩城區(qū)20 多千米的桃花村,雖然葬洞聽起來陰森恐怖,但桃花村卻是個詩情畫意、極具象征意味的名字。我們開著越野車,在喀斯特峰叢中蜿蜒向前。 ▲ 棺材洞為桃花村劉家祖地,洞內(nèi)567 具棺木按家族支系安放在不同區(qū)域。病重而逝的族人需安放在葬洞的最深處——“禁地。攝影/李立洪 途中,向導忽然示意司機在一座山的半山腰停車。遠處削壁千刃的山峰中,隱藏著一處細小的洞穴,讓不起眼的峭壁看起來就如獨眼巨人一般詭異。山峰下是深不見底的峽谷,兩條河流在谷底交匯后,無聲無息向東流去。 初到桃花村,眼前的景象讓我有些失望:沒有桃花樹,不見落英繽紛。村莊中央是一個群山環(huán)抱的小廣場,場上盡是黃土,幾輛推土機在來來回回平整土地,幾個工人挑著竹簍運送土方。據(jù)說桃花村將要發(fā)展旅游業(yè),要在這兒修一個停車場。 向導指了指停車場旁邊的峭壁說:棺材洞就隱藏在環(huán)繞廣場的群峰中。他找來一位正在推土機旁挑土方的村民,他叫劉朝先,是村里的文物協(xié)管員。他從褲兜里掏出一串鑰匙。這串鑰匙是通往棺材洞的通行證。 劉朝先打開一扇后人修建的鐵門,沿著懸崖邊的百步階梯盤旋而上。眼前的場景,很難與葬禮聯(lián)系在一起,直到走到階梯的頂端,葬洞的一角露出黑壓壓的棺木。 2 567 個逝去故事的見證者 葬洞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陰森恐怖:這是一個喇叭形的喀斯特巖洞,洞口大,越往里空間越小。按考古隊的測量,洞長45 米,最寬處24 米,最高處21 米。幾百具棺木擺滿了整個山洞。 ▲ 平壩棺材洞內(nèi)有棺木567 具,大多保存完好。1987 年貴州省考古所對部分棺木進行清理,其中第516 號船棺木經(jīng)碳14 測定,距今1110 年左右,是葬洞中最早的棺木。大約1110 年前的中唐時期,自棺材洞抬進第一具棺木后,每當村民離世,就會增加一具新棺。 生物學家觀察樹的年輪,能看出每一年的氣候變化,而考古學家通過對不同棺木的形制變化,以及棺內(nèi)陪葬物的風格變遷,能推測出這個村莊的歷史演變。 “這個棺材洞,是我們桃花村劉家人的祖地。桃花樹姓劉的都是一家,后來分成不同的分支,形成了現(xiàn)在的桃花、鵝抱蛋、新寨、中寨4 個村民組。洞里的棺木按照不同分支,安放在不同區(qū)域?!?劉朝先講述起民間版的棺材洞歷史。 “最左邊的第一區(qū)是桃花組的;第二區(qū)是鵝抱蛋組的;新寨和中寨在第三區(qū)——老祖宗最講究規(guī)矩,即便是去了‘那邊’,連‘趕集’也要保持隊形!”劉朝先指著層層疊疊的棺木調侃。他說調侃不是對死者不敬,相反,對死者敬而遠之,那死者才是真的死了。 “最右邊是第四區(qū),我們稱它為‘自留地’,葬在這兒,沒有長幼尊卑那么多規(guī)矩,在這兒大家可以‘雜居’。還有洞的最里邊,是‘禁地’,只用來安放重病去世的族人,病得越重放得越深!比如得肺結核去世的,就得放到最里邊?!鄙蕉措m然不大,卻崎嶇起伏。劉朝先每講解一個區(qū)域,都要在巖石上爬高下低。 從第四區(qū)到第三區(qū),要經(jīng)過一塊一人多高的巖石,劉朝先縱身一跳,沒有站穩(wěn),他連忙用雙手各扶住一塊棺木,才沒有倒下。 “你看那邊的一對棺木是劉興忠夫婦的。劉興忠先過世,那時他家里窮,連一具大一點兒的棺木都打不起,也沒錢上漆;劉興忠妻子過世,已經(jīng)是很多年后了,孩子們給她打了一具黑漆棺木,棺體比她愛人的大了一圈?!澳憧茨沁叺墓啄臼且粚Ω缸拥?,父親沒等孩子長大,就來這兒了。沒成想孩子還沒長大,就來這兒陪他爸爸了?!?/p> 劉朝先坐在洞內(nèi)的一塊巨石上,環(huán)顧四周的棺木。棺木不言,但劉朝先已默默記下長眠在棺木中的人的故事。 3 “進城”的生者和“下鄉(xiāng)”的逝者 “進城”的生者和“下鄉(xiāng)”的逝者來葬洞后,我一直被一個問題困擾:桃花村村莊規(guī)模不小,為何洞葬的習俗流傳了千年,葬洞內(nèi)卻只留下了567 具棺木? 劉朝先對著我呵呵一笑說道:“洞葬的習俗在村里傳了千年,如果所有棺木都進洞,那村里再有10個洞也塞滿了?!恰镫m好,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進城’的。就像人們都說‘北上廣’好,跑去那里打拼,但真正留下的,又能有幾個?” ▲ 以前,“下鄉(xiāng)”曾是對犯族規(guī)者的懲罰;如今,“進城”成為族里年輕人眼中的奇風異俗。 原來桃花村村民去世后,有“進城”和“下鄉(xiāng)”之分:“進城”,不是去城市,而是指進棺材洞洞葬,苗族人認為棺木就是亡靈們的‘房屋’,把族人們的棺木抬入葬洞,就像在建造一座冥界之城;“下鄉(xiāng)”,指的是在野外找個地方土葬,就像農(nóng)民的自建房。 過去,“進城”是一種身份的認同,是族人凝聚力的象征。并不是所有劉姓族人死后都能“進城”:死在外地的劉姓族人,是不許“進城”的。 為何會有“洞葬”這個習俗,具體的劉朝先也說不清楚,他只知道村里有一個關于洞葬起源的傳說:有一年,一位劉姓祖先去世,后人決定把祖先安葬在村外山坡上,在抬棺出村時遭遇了山洪,棺木被大水沖走,全村人找了三天三夜,最終在村里的山洞內(nèi)找到。村里的鬼師說,這是因為祖先思念故鄉(xiāng)不想離開。從那以后劉姓族人去世,只要想“進城”的都會進,久而久之,形成了這龐大的棺材洞。 這個傳說,和研究苗族歷史文化的專家講述的苗族洞葬習俗起源不謀而合:洞葬,其實是苗族先祖思鄉(xiāng)和故土情愫的體現(xiàn)。很多苗族人不愿下土安葬,希望有朝一日,能扶靈還鄉(xiāng)。只不過,此故土不是桃花村,甚至不在貴州境內(nèi),而是遠在黃河流域的古城;祖先也不是在桃花村去世的那位祖先,而是5000 多年前被黃帝部落從中原驅逐的九黎部落先民——傳說很多苗繡、蠟染圖案,就是從苗族先民當年的中原城池地圖上演化而來。 從這個意義上講,“進城”和“下鄉(xiāng)”之分,其實是“故鄉(xiāng)”和“他鄉(xiāng)”之爭。桃花村劉氏族規(guī)規(guī)定不讓死在外地者“進城”,其實是在堅持“扶靈還鄉(xiāng)”。 可惜堅持了千年的宗族意志,還是土崩瓦解了:以前,“下鄉(xiāng)”曾是對犯族規(guī)者的懲罰;如今,“進城”成為族里年輕人眼中的奇風異俗。 ▲ “這是我爺爺,這是我太爺爺,這是我爺爺?shù)臓敔敗麄兌肌M城’了,毫無疑問,得‘進城’。” 劉朝先拿著根木棍,指著一摞疊起來的棺木展示著他“進城”的家族?!暗夷赣H,她以后要不要‘進城’,我得好好問問,因為現(xiàn)在‘進城’已經(jīng)不流行,現(xiàn)在流行‘進城打工’,我們村的年輕人都‘進城打工’了……”劉朝先把棺材洞中的棺木清點了一遍,在洞口的長凳上靜坐了很久后,默默離開。 每日清點與靜坐守靈,已經(jīng)成為了他的例行工作。我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他說:“做守靈人,每個月文物管理局會給我300 塊工資哦!”劉朝先還沒來得及關上棺材洞的鐵門,不遠處的工地上就傳來一陣陣呼喚聲——包工頭正催他趕緊回去挑土方。 于是,守靈人劉朝先快步下山了,我們遠遠地跟在他的身后。 文丨雷虎 本文選自《風物中國志·貴安》 攝影丨阮傳菊 編輯丨逸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