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要在平時樹立,當面對坎坷的,才能不糾結(jié)的一鼓作氣;
溫和要在日常培養(yǎng),當面對分歧時,才能不耗費的求同存異;
車,先有發(fā)動機,才可能成為擁有方向感的交通工具;
而人,也必須先是個“力量體”,才可能成長為一個“智慧體”;
一切關系,本質(zhì)都是教育;
而建立力量體,永遠是教育的第一要義。
努力和努力也是不盡相同的;
先有感覺后有愿力,事半功倍;
先有愿力后找感覺,事倍功半。
經(jīng)歷一個事情后,客觀世界會形成一個“事實”,而主觀世界會形成一個“歸因”;
順利時,客觀事實和主觀歸因是一致的,都是:強。
坎坷時,這倆往往是分歧的,客觀事實是:“弱”,而主觀歸因卻會美化一下自己,說:因為我太重視什么了。
只有當“事實”和“歸因”永遠一致時,人就真的是智慧了。
沒有人會故意走向糟糕,那些不如意者只是無力和無措,Ta們更需要的不是指責,而是幫助Ta們創(chuàng)造出新的選擇。
無目標而有日常,就是自下而上看人生,則每一天都是日復一日不由控制的重演,都是重復;
有目標而有步驟,就是自上而下看人生,則每一天都是掌控著自己身心的前行,都是沖鋒;
選擇了進步,其實就是選了死磕自己;
生活不是電視劇,根本就沒有吃著玩著卻能保持進步的奇跡;
別惦記太多舒服,成功的路上沒有;
只須簡單專注執(zhí)行,前行即是意義;
綁定任務,遠離享樂;保持自律、保持強硬如鐵;不犯錯誤,不留可乘之機;
然后,耐心的持續(xù),就會迎來那個連自己都會驚訝的全新自己;
沒有有序的練習,人的智就遠小于識;
所以遇事時,
若不能適時跳出、俯視全局;
便就會迷于事物、忘記本意;
若經(jīng)歷了長期的練習,人就可以刻意用智;
每當六識意起,便問覺性初心;
于是行跟智走,不從于意識;
這便是: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這個“智”如何擁有呢?
獨處,靜心,反省,沉思。一天若沒有獨處深思的安排,何必談智,只須去吃……
沒有確定,就永遠不會有力量;
沒有行動,就永遠不會有方法;
就是要無條件追求進步;
就是要無條件付出行動;
這是不需要討論的事;
如果這兩點還需要討論,還有猶豫;
那就不必干,因為干什么都不會成;
總感動自己的人,都是不能驅(qū)動自己的人;
能驅(qū)動自己的人,都在解決問題,哪有時間渲染情緒?
情緒是火,閑是氧氣;
自古有氧火才燒,從來閑人才鬧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