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考秦興中醫(yī)院梁愛紅醫(yī)師,哈爾濱王喜臣 上午33歲呂姓小伙以眩暈、視物不清九個月就診。自述二月份蹲位起立時眩暈,當時血壓有點高,鄉(xiāng)鎮(zhèn)醫(yī)院按輕度腦梗塞治療,越治越重;期間不間斷就診,各種檢查都做了,頸部磁共振提示頸椎曲度消失,長期服用西比靈;剛住十天院,癥狀不緩解,今天出院,慕名而來。 頸部緊張,活動有響聲,頸前屈時大椎處有痛。兩側(cè)上斜方肌肌筋膜粗大有壓痛(右側(cè)為甚),胸鎖乳突肌緊張。左側(cè)肝俞穴壓痛明顯。 治療:肩井穴(雙),針頭進皮后刺向頸椎方向,左側(cè)肝俞穴沿皮下刺。手法治療胸鎖乳突肌,胸小肌,前臂肱橈肌(手三里穴)肌筋膜激痛點。術畢,患者感覺眩暈輕松很多,眼睛視物清楚,肩頸肌肉松了好多。 討論:年輕患者,經(jīng)半年多治療,遷延不愈,已經(jīng)影響心理健康。根據(jù)特拉維爾和大衛(wèi)西蒙《激痛點手冊》理論在人體六百多塊肌肉中,胸鎖乳突肌是唯一能引起眩暈的肌肉組織!消除胸鎖乳突肌肌筋膜激痛點是治療頸性眩暈的關鍵。凡是頸部肌筋膜緊張,眩暈患者,其胸鎖乳突肌中上段肌腹均有肌筋膜激痛點的存在,故是手法治療的重要部位;凡是頸肩部肌筋膜緊張患者其肱橈肌(手三里穴)大多有明顯壓痛敏感點,此處位于《解剖列車》臂線上,是肩頸肌筋膜張力傳導的部位,手法處理肱橈肌可以釋放頸肩肌筋膜張力,肩頸肌肉立即舒服;肩井穴處是人體上斜方肌,頸椎病患者此處肌筋膜多粗大緊張有明顯壓痛,是臨床緩解頸椎病肌筋膜緊張的重要治療部位,故取之;中醫(yī)認為“肝之俞在頸”,頸椎病患者頸部癥狀多和肝經(jīng)有關,肝之經(jīng)絡上輸巔頂,“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可見頸椎病眩暈和肝經(jīng)關系密切,加上患者視物不清“肝開竅于目”,肝俞穴針刺對于此癥狀比較對癥,所以效果較好?;颊唛L期不愈,也有肝郁癥狀。 臨床治療頸椎病眼光不能僅僅著眼于頸椎,要充分考量頸椎周圍肌筋膜和相關臟腑,才可能真正治療有效果。 我特意看看患者舌頭,舌苔厚膩白,舌胖有齒痕,左寸脈細。請教師兄王喜臣老中醫(yī),師兄認為中藥半夏天麻白術湯主之(中焦痰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 |
|
來自: 秋風瑟瑟無盡思 > 《針炙經(jīng)絡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