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海泛舟,人間清歡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讀「儒家經(jīng)典」,四書里的《論語》。上一篇里,我們讀到了孔子眼里「仁者」與「智者」的區(qū)別。仁者,是生安知行的人,因為有一顆仁心,所以,一切的行為都會自發(fā)地以「仁」為標桿,不行仁德,心中便會有不安;智者,是學(xué)知利行的人,因為聰明,知道了仁德的價值與利益,所以也能夠約束自己,按照「仁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懷,在這里是「念念不忘」的意思,可以延伸為「隨時保持高度關(guān)注」。君子懷德,君子念念不忘的都是德,處理事情追求合情、合義、合德,唯恐自己處理得不對,成為了德行有缺失的人。小人懷土,土是「自己居住的場所」,延伸為「自己」。小人沉溺于安逸,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方便,就怎么來,其他的都不管。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便是君子嚴格要求自己,小人自我放縱,任性妄為。君子懷刑,刑,是「法度」,是「規(guī)則」。君子念念不忘國家的規(guī)則,唯恐自己成了有罪之人。小人懷惠,惠,是「利益」,是「好處」。小人念念不忘的都是利益,所以腦子里就沒有王法,沒有規(guī)矩可以。一個人私欲極度膨脹時,便會棄社會規(guī)則于不顧,只顧及自己的利益,不管別人的死活,做事沖動,沒有底線。反之,一個人若能夠放下自己的私心,便能夠守規(guī)矩,講法度,一言一行都符合社會的準則。不同的是,君子會在考慮是否做一件事時,優(yōu)先考慮都有哪些風險,會給別人帶來哪些麻煩;小人則完全不同,小人都是見小利亡命,甚至沒有什么利也要賭一把,完全沒有避害的意識。比如,有些欠下了百萬債務(wù)的人,可能一開始就沒有考慮過「失敗」的可能性,更沒有想過說,自己的通訊錄一旦被爆,或是個人的信息被泄露,會給自己的父母、伴侶、孩子帶來多大的麻煩,滿腦子想著的都是自己需要這筆錢。所以,在行為上,自然會表現(xiàn)得「急功近利」,什么都可以拋之腦后。放,在這里是「依照」的意思;怨,是「怨言」「怨恨」的意思。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很簡單,但是,想要以此為戒,嚴格要求自己,卻不是很容易。富商李嘉誠一次在主持董事會議,討論公司應(yīng)該拿多少股份的時候,說道,我們公司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是可以的,但我主張拿9%。董事們在聽了以后,有的贊成,有的反對,爭論不休,甚至有人認為只有傻子才會放棄到手的利益,只拿9%。事實上,正是因為永遠少拿一分,讓合作伙伴總是能夠從自己身上賺到更多的錢,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合作,李嘉誠的生意才能夠越做越大。畢竟,生意場上一定是要有來有往,才能夠達到長期的平衡,若總是一方吃虧,一方占便宜,就會難以持久。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人人都想要讓自己的好處最大化,對自己得到的一旦不滿意了,就要去爭,就會脾氣上頭,做出沖動的行為。人人若是都這樣做,這個社會就會亂套。于是,我們便用制度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誰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該得到什么樣的好處,都給你安排好。有了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后,人人就都老實了。紅燈停,綠燈停,開車經(jīng)過十字路口的時候,先看交通信號燈,該你前進你就前進,不該你前進你就乖乖地停在原地,這樣就不會堵塞,不會搶道,發(fā)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會大大地降低。然而,規(guī)則不能夠覆蓋所有的情況,所以,每個人還必須要有「讓」的精神,就是儒家的溫良恭儉讓。 回到上面紅綠燈例子,交通規(guī)則盡管已經(jīng)很詳盡了,車開在路上,道路擁擠的時候還是有可能會發(fā)生擦掛。這時,若是兩個司機都認為是對方的錯,都互不相讓,把車橫在路中央較勁,自己的問題不僅解決不了,還會給別的車主造成麻煩。反之,兩人若能夠相互體諒一下,理解對方的不容易,盡快把這個事情給了結(jié)掉,那么,既不會耽誤到自己接下來的行程,也不會給其他車主帶來不便。以禮讓來治國,君待臣以禮,臣侍君以忠,都能夠替對方著想,溫良恭儉讓,一國和諧就指日可待了~下一篇,我們繼續(xù)來讀《論語》里的「里仁·第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