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本文約3600字,配圖15幅,原創(chuàng)不易,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關于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期間中美兩軍的特點,最為精辟的概括就是美軍“鋼多氣少”,志愿軍“鋼少氣多”。這里的“鋼”是指武器裝備,“氣”是指士氣意志。毋庸置疑,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美軍武器先進,裝備精良,握有絕對的火力優(yōu)勢,美軍一個師配備的火炮數(shù)量要超過志愿軍的一個軍,更不用說鋪天蓋地的空中支援。正是由于美軍的這種優(yōu)勢,才導致志愿軍很難成建制地大量消滅美軍,出現(xiàn)了圍而難殲的局面,最典型的就是長津湖戰(zhàn)役,志愿軍已將陸戰(zhàn)一師一部分割包圍在數(shù)個孤立據(jù)點內,卻因為美軍火力猛烈,加之天寒地凍,無力殲滅,使得美軍成功突圍撤退。美軍作戰(zhàn)對于火力極度重視和依賴,除了各式火器的裝備數(shù)量多外,編制配置也頗有門道,火力支援單位貫穿整個編制體系。■1950年12月,美軍陸戰(zhàn)一師的陸戰(zhàn)隊員和坦克在冰天雪地中從長津湖戰(zhàn)場撤退。 美軍編制與裝備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美國迅速介入,派遣陸??哲姴筷犨M行武裝干涉,進而糾集“聯(lián)合國軍”將大舉進攻,越過三八線,將戰(zhàn)火燒向中朝邊界,迫使中國軍隊參戰(zhàn),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在朝鮮戰(zhàn)爭期間,美軍最大的地面作戰(zhàn)單位是第8集團軍,下轄第1、9、10軍,所有赴朝參戰(zhàn)的美軍作戰(zhàn)師都歸屬上述各軍指揮。在第8集團軍麾下先后有9個美軍師,即第1騎兵師、第2、3、7、24、25、40、45步兵師和海軍陸戰(zhàn)隊第1師。■1951年3月,新任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中將(左)與第25步兵師第27步兵團團長吉爾伯特·切克中校(右)在一起。 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時,美國陸軍的步兵師是按照1948年的7N號編制裝備表編成,全師編制兵力達18804人,其編制結構屬于典型的三角形師,即三團九營制:師部下轄三個步兵團,每個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營,每個步兵營下轄四個連,每個步兵連下轄四個排,每個步兵排下轄四個戰(zhàn)斗班。除了三個步兵團外,美軍步兵師還編有四個野戰(zhàn)炮兵營、一個坦克營、一個戰(zhàn)斗工兵營和一個偵察連,其他支援單位包括醫(yī)療營、通信連、武器維護連(1952年后擴編為營)、憲兵連、后勤連和補充連等。在朝鮮戰(zhàn)爭期間,部分步兵師還增設了航空連,裝備輕型偵察/觀測機和直升機。■1951年4月,在漢城地區(qū)集結的美軍部隊準備進攻。 朝鮮戰(zhàn)爭期間,美國陸軍的武器配置基本沿用二戰(zhàn)時期的裝備,這些武器大多經過實戰(zhàn)考驗,性能可靠,火力充足。按照1950年11月的編制數(shù)據(jù),美軍步兵師的步兵輕武器以7.62毫米步槍/卡賓槍以及7.62毫米、12.7毫米口徑各式機槍為主,全師裝備7.62毫米M1加蘭德步槍6913支、狙擊型M1步槍243支、7.62毫米M1/2型卡賓槍7474支、11.43毫米M3沖鋒槍638支、11.43毫米M1911手槍2794支、7.62毫米勃朗寧自動步槍412支、7.62毫米M1919輕機槍160挺、7.62毫米M1917重機槍40挺和12.7毫米M2重機槍354挺。此外,各級單位還配備了546具“巴祖卡”或“超級巴祖卡”火箭筒。■朝鮮戰(zhàn)爭時期美軍使用的輕武器基本沿用二戰(zhàn)時期的型號,包括M1步槍、M1卡賓槍、勃朗寧自動步槍、M3沖鋒槍、60毫米M2迫擊炮等。 在炮兵武器方面,美軍步兵師團以下單位配備無后坐力炮和迫擊炮為步兵作戰(zhàn)提供火力支援,師直屬各炮兵營使用105毫米以上口徑榴彈炮支援全師作戰(zhàn)。美軍步兵師裝備的火炮包括57毫米無后坐力炮81門、75毫米無后坐力炮39門、60毫米迫擊炮84門、81毫米迫擊炮40門、107毫米迫擊炮36門、105毫米榴彈炮54門、155毫米榴彈炮18門,全師各型火炮數(shù)量多達352門!此外,美軍步兵師還配備了32輛裝備四聯(lián)裝12.7毫米機槍的防空裝甲車和32輛雙聯(lián)裝40毫米自行高射炮,用于防空作戰(zhàn),但在朝鮮戰(zhàn)場上美軍基本不會面對空中威脅,因此這些防空武器也都被用于地面火力支援,是極恐怖的反步兵利器。■彩繪:在朝鮮戰(zhàn)場作戰(zhàn)的美軍M19A1型雙聯(lián)裝40毫米自行高射炮。 支援火力配置 美軍步兵師裝備的各型輕重火器數(shù)量可觀,為了充分發(fā)揮武器威力,構成多層次的火力體系,隨時為步兵作戰(zhàn)提供及時有效的火力支援,美軍在武器編制上也頗具心思,從師到排的各級編制層級上都配置了專門的火力支援單位。在師層級上,師屬炮兵所轄的四個野戰(zhàn)炮兵營是全師的火力支柱,其中三個營裝備105毫米榴彈炮,一個營裝備155毫米榴彈炮,每個營編有3個炮兵連,每連裝備6門火炮,全師編有105毫米榴彈炮54門、155毫米榴彈炮18門,共計72門大口徑火炮。此外,師屬炮兵還編有一個防空營,下轄4個防空連,每連轄四個防空排,每排轄四個炮班,每個炮班裝備1輛12.7毫米防空裝甲車和1輛40毫米自行高射炮。美軍通常會以步兵團為基干,加強炮兵、工兵部隊,組成團級戰(zhàn)斗隊投入作戰(zhàn)。一個典型的團級戰(zhàn)斗隊包含一個步兵團、一個105毫米榴彈炮營、一個防空連和一個工兵連。■1950年8月,在釜山橋頭堡作戰(zhàn)的美軍105毫米榴彈炮,美軍步兵師編有54門該型火炮。 在步兵團層級,在三個步兵營外編有一個坦克連和一個重迫擊炮連,作為支援單位。團屬重迫擊炮連下轄三個排,每個排編有一個前沿觀察分隊和四個炮班,每個班裝備1門107毫米迫擊炮,全連共有12門炮。團屬坦克連編有22輛坦克,編制下文詳述。■1952年在朝鮮戰(zhàn)場作戰(zhàn)的美軍107毫米迫擊炮,屬于團級支援火炮。 在步兵營層級,編有三個步兵連和一個重武器連,其中后者擔負全營的火力支援任務。重武器連下轄三個排,包括一個機槍排、一個無后坐力炮排和一個迫擊炮排。機槍排下轄兩個機槍班,每個班下轄兩個機槍組,每個組裝備輕重機槍各1挺,全排共有4挺輕機槍和4挺重機槍,機槍班通常作為整體投入戰(zhàn)斗,以提高火力密度。無后坐力炮排下轄兩個炮班,每個炮班裝備2門75毫米無后坐力炮和1具火箭筒,全排共計4門炮。1952年9月后,75毫米無后坐力炮被威力更大的105毫米無后坐力炮取代。迫擊炮排轄兩個炮班,每個炮班轄兩個炮組,每組1門81毫米迫擊炮,全排共有4門迫擊炮。■朝鮮戰(zhàn)場上美軍步兵操縱M20型75毫米無后坐力炮進行射擊。 在步兵連層級,編有三個步兵排和一個重武器排,后者為一線步兵排提供直接火力支援。重武器排下轄一個迫擊炮班和一個無后坐力班,前者裝備3門60毫米迫擊炮,后者裝備3門57毫米無后坐力炮。■美軍M2型60毫米迫擊炮,這種輕型迫擊炮從二戰(zhàn)時期就是美軍步兵連的支援武器。 最后,在步兵排層級,編有三個步兵班和一個武器班,后者是美軍最小的火力支援單位,編有1挺輕機槍和1具火箭筒,此外每個步兵班編有1支勃朗寧自動步槍。戰(zhàn)爭后期,美軍進一步強化了步兵排的火力,將火箭筒小組調整到排指揮部,武器班的輕機槍數(shù)量增加到2挺,步兵班的自動步槍數(shù)量也增加到2支。■彩繪:在朝鮮戰(zhàn)場作戰(zhàn)的美軍步兵,他們使用的武器包括M1加蘭德步槍、M1卡賓槍和M1919型輕機槍。 師屬坦克部隊 由于朝鮮多山的地形不利于裝甲部隊作戰(zhàn),美軍沒有派出裝甲師前往朝鮮,但是所有美軍步兵師都得到坦克部隊的加強,因此朝鮮戰(zhàn)場上美軍裝甲部隊的規(guī)模并不小,坦克數(shù)量超過1000輛。美軍步兵師將坦克部隊視為進攻時的鋼鐵矛頭和防御時的機動火力,進一步強化了一線美軍的火力投射能力,可以充當機動火力點為步兵提供直瞄火力支援。按照1950年11月的編制,美軍步兵師編有一個坦克營,每個步兵團另編有一個坦克連,各營連裝備M24輕型坦克9輛、M26重型坦克123輛、M45重型坦克12輛、M4A3中型坦克5輛,共計149輛。■一輛在朝鮮戰(zhàn)場作戰(zhàn)的美軍M26坦克在補充彈藥,由于經常擔負火力支援任務,其彈藥消耗很大。 師屬坦克營在營部編有2輛M24輕型坦克和3輛M26重型坦克,下轄三個坦克連,每連在連部編有2輛M45重型坦克(安裝105毫米炮的M26改型),下轄四個坦克排,每排裝備5輛M26重型坦克。全營共有坦克71輛。美軍每個步兵團都編有一個坦克連,其建制與師屬坦克營各連相仿,在連部編有2輛坦克,下轄4個坦克排,每排4輛坦克,共計22輛坦克。此外,在師屬偵察連里也編有一個坦克排,裝備5輛M4A3中型坦克。從1951年11月開始,在朝鮮作戰(zhàn)的美軍師屬坦克部隊的M26坦克逐步被M47坦克替換,師屬偵察連的坦克更換為7輛M24或M41輕型坦克。■彩繪:在朝鮮戰(zhàn)場作戰(zhàn)的美軍M24輕型坦克。 總結 通過上面的編制結構可見,美軍對火力的迷信可謂深入骨髓,將各種輕重火器均衡地配置到各級作戰(zhàn)編制單位內,從最基本的步兵班排到師團一級,都編列了規(guī)模不等的火力支援單位,尤其是團級以下形成了3+1的編制架構,即三個步兵單位配屬一個火力支援單位。從排長到師長的各級指揮官均掌握有可供支配的支援火器,并且可以從上級指揮機關請求更多的支援火力,構成層次分明、遠近結合、曲直交叉的野戰(zhàn)火力體系。同時,美軍各級單位都實現(xiàn)了摩托化,在道路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具備高度的機動性,非常利于火力的轉移和集中,從而達成對作戰(zhàn)目標的火力覆蓋和壓制。■在朝鮮戰(zhàn)場作戰(zhàn)的美軍輕機槍小組,操縱一挺M1919型輕機槍。 相比之下,1950年秋冬時節(jié)赴朝參戰(zhàn)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還是一支以輕步兵為主的軍隊,武器裝備以戰(zhàn)爭繳獲為主,嚴重缺乏重型火炮和機動車輛,而且全軍沒有一輛坦克,更無空軍支援,同時面臨嚴重的后勤危機。然而,正是在裝備差距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志愿軍還是以靈活的戰(zhàn)術、頑強的斗志和無畏的犧牲挫敗了“聯(lián)合國軍”飲馬鴨綠江的狂妄企圖,將美軍及其盟友驅逐到三八線以南,并最終將戰(zhàn)線穩(wěn)定在三八線附近,這不能不說是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表現(xiàn)1950年11月第二次戰(zhàn)役中志愿軍殲滅美軍的全景畫(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