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時期畫家顧愷之(約345-406)。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他的作畫,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著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贊》、《畫云臺山記》,其中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對中國畫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存世的《女史箴圖》傳是早期的摹本,內(nèi)容繪寫西晉張華所撰約束宮廷嬪妃的教誡。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被英軍從清宮劫去,現(xiàn)藏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所傳顧的另一作品《洛神賦圖》,乃宋人所作。 顧愷之和陸探微、張僧繇是南北朝時期三個最重要的畫家,代表了漢代美術(shù)得到迅速發(fā)展和成熟的人物畫藝術(shù)。 顧愷之的《論畫》一文,象他另外兩篇關(guān)于繪畫藝術(shù)的文字一樣,都因相傳錯脫,不易通讀,只能揣其大意。其中談到前人所畫的:小列女、周本記、伏羲神農(nóng)、漢本記、孫武、醉客、穰苴、壯士、列士、三馬、東王公、七佛、夏殷與大列女、北風詩、清游池、竹林七賢、嵇輕車詩、陳太丘二方、嵇興、臨深履薄等作品,都是評論這些畫中人物形象和神情表現(xiàn)的優(yōu)劣。而全篇最前段,特別談到:“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這里他指出理解對象的深入的程度以人物畫要求最高,對于山水畫也很重要。 顧愷之的作品真跡,今已無傳。只有若干流傳已久的摹本。《列女圖》(故宮博物院藏,宋人摹本)從圖卷的人物形象,動作,服裝構(gòu)圖及風格上看,似是以魏晉之際的手筆為根據(jù)的。宋代版畫插圖本的《列女傳》曾經(jīng)清代阮元翻刻,其每頁上端的插圖人物動態(tài)都與此圖卷相似,但增加了背景。也標為顧愷之圖,這一插圖與這一畫卷相印證,至少可以看出,魏晉之際(或漢魏之間)的繪畫藝術(shù)的一部分面貌,而助有于了解南北朝繪畫的歷史淵源。顧愷之的著作:《魏晉勝流畫贊》一向被標作為顧愷之的文章,此篇講臨摹的方法,以及選絹、著色、布局、畫山、畫人應該注意的事項,其中保存了一些作畫的經(jīng)驗。 顧愷之又一著作《畫云臺山記》,是一篇有歷史價值的文章。他晚年筆法如春蠶吐絲,似拙勝巧,傅以濃色,微加點綴,而神采飄然,饒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南朝陸探微、唐代吳道子等皆臨摹過他的畫跡。現(xiàn)今傳世的顧愷之作品摹本有勸誡婦女德行的《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 列女仁智圖賞析 列女仁智圖卷絹本墨筆淡著色,縱25.8厘米,橫417.8厘米?!读信手菆D》卷舊傳東晉顧愷之作,此為南宋人摹本。 漢成帝沉湎于酒色,寵信趙飛燕姐妹,朝政大權(quán)旁落于外戚手中,危及劉氏政權(quán)。楚元王四世孫光祿大夫劉向(前77-前6年)針對這一情況,采摘自古以來詩書上所記載的賢妃、貞婦、寵姬等資料,編輯成《列女傳》一書呈送漢成帝,希望他從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以維護劉氏政權(quán)。 列女許穆夫人 列女衛(wèi)靈夫人 全書按婦女的封建行為道德準則和給國家?guī)淼闹?、亂后果,分為母儀、賢明、仁智、貞順、節(jié)義、辯通、孽嬖七卷,此即其中“仁智卷”部分。 仁智卷共收集15個列女故事。此卷為殘本,其中“楚武鄧曼”、“許穆夫人”、“曹僖氏妻”、“孫叔敖母”、“晉伯宗妻”、“靈公夫人”、“晉羊叔姬”7個故事保存完整?!办`仲子”、“晉范氏母”、“魯漆室女”3個故事只存一半,其余5個故事則全丟失,又錯將“魯漆室女”之右半與“晉范氏母”之左半拼接在一起,使人誤以為是一個故事。 此卷多處保存了漢代的衣冠制度,如男子頭戴進賢冠,身著曲線大袖袍,腰結(jié)綬帶并配掛長劍;女子梳著垂髾髻,身著深衣,特別是眉毛涂以朱色,是模仿趙昭儀的新妝,這些都表現(xiàn)了特定時期的風俗和時尚。又蘧伯玉所乘坐的馬車稱“軺車”,亦為漢代形制,描繪得非常細致而無錯誤,這些都可以從大量出土的漢代畫像石、磚和壁畫中找到與之相應的圖像。 在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的漆屏風畫《列女古賢圖》中,表現(xiàn)衛(wèi)靈公與夫人夜坐聞馬車聲的一段,與此卷所表現(xiàn)的同一內(nèi)容相比較,無論是構(gòu)圖布局還是人物的姿態(tài)手勢都非常近似,可以證實其與《列女仁智圖》同出自一個古本。而在傳摩過程中,后者更為忠實于古本原作。 列女仁智圖 據(jù)《漢書》記載,劉向在向漢成帝呈送《列女傳》的同時,還呈送了《列女頌圖》,并畫為屏風。漢成帝的班婕妤失寵后,在她的詩中曾談到在宮內(nèi)看到《列女圖》,并以此來鑒戒自己。這些都載在班固所著的《漢書》中。東漢時代的畫像石、磚中,有不少表現(xiàn)列女故事的題材。畫史并載蔡邕曾創(chuàng)作有《小列女圖》。這一時期《列女圖》的大量出現(xiàn),既是出于宮廷政治斗爭的需要,同時也是為了在社會上廣泛推行婦女的道德教育,借以維護封建秩序。 根據(jù)《列女仁智圖》中保存有較多的漢代風俗,以及其構(gòu)圖形式的古樸,推測此卷的原本應當出自于東漢時代,而祖本則為劉向所創(chuàng)。剔除后世在反復傳摩中所附加的痕跡,仍然能透視二千年前漢代宮廷繪畫的藝術(shù)光輝。其人物線條粗獷流暢,造型準確。特別是對婦女的描繪,體態(tài)輕盈,婀娜多姿,尤為絕妙。構(gòu)圖布局則與漢畫像石一脈相承?!读信畟鳌芳啊读信手菆D》在宋代有多本,此是被保留下來的惟一的一本,尤為珍貴。 列女仁智圖 列女仁智圖 列女仁智圖
列女仁智圖
AAAA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