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過前一篇文章《象,是易經(jīng)的核心,要理解象的含義就不能離開系辭》,已經(jīng)明白了孔子所說的象,就是周文王用六十四個具有象征意義的卦象和卦名,來象征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六十四類事務,又用具有象征意義的六十四卦辭和三百八十四爻辭,來作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指導方針,這就是整部《易經(jīng)》的內容。 傳世本《系辭上》第八章: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系辭上》第十二章: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帛書《系辭》:圣人具以見天地之業(yè),而不疑諸其形容,以馬其物義,是故謂之馬;是故夫馬,圣人具以見天下之請,而不疑諸其形容,以馬其物義,是故謂之馬。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經(jīng)通過相關考證,指出了以上《系辭》的內容,都是指周文王看到了天地萬物的實際情況,并不只是比擬了事物的形態(tài)外貌,而是對事物擬定了具有象征意義的象,就是把每一類具體的社會事務,都擬定了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卦象和卦名來表示,這就是所謂的象。《系辭下》第二章的十二蓋取,就是周文王把十二類具體的社會事務,擬定了十二個具有象征意義的卦象和卦名來表示。周文王根據(jù)單根的繩子只有捆拉的功能,多根的繩子結成了網(wǎng),就附帶有了捕獵的功能,捕獵的功能是依附于繩子的結網(wǎng)而產(chǎn)生的,于是周文王就擬定了離的卦象和卦名,來象征依附、附帶這一類事務。這就是“作結繩而為網(wǎng)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span>周文王根據(jù)神農(nóng)氏制造了木制農(nóng)具,促進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從而增加了糧食產(chǎn)量,于是周文王就擬定了風雷益的卦象和卦名,來象征增加、增益這一類事務。這就是“包犧氏沒,神農(nóng)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span> 周文王根據(jù)人們對于死者的安葬,在很早以前是很簡陋的,后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人們用棺槨來安葬死者,雖然對于死者來說,反正已經(jīng)是死人了,不管如何安葬都是一樣的,活著的人給死人用棺槨厚葬,就是一種過分的行為,但對于活著的人來說,用了棺槨就是對死者的尊重,是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于是周文王就擬定了澤風大過的卦象和卦名,來象征過分這一類事務。這就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shù)。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span>周文王根據(jù)當時的人們利用牛車馬車來搞運輸,人們有了牛車馬車,就可以隨著實際需要,把物資運送到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周文王就擬定了澤雷隨的卦象和卦名,來象征隨著、隨從、跟隨這一類事務。這就是“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span>這才是真正的十二蓋取的含義,這才是真正用一個原則、一個道理、一個規(guī)律、一個方法、一個套路來理解十二蓋取這個千古之謎。這就是我們對《易經(jīng)·系辭》十二蓋取中的四個蓋取的理解,我們對于任何一個蓋取,都是用同樣的原理來理解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周文王所擬定的六十四個卦象,是根據(jù)八卦兩兩相重而演衍為八八六十四卦的;周文王所擬定的六十四個卦名,是對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所有事務的高度歸納和總結,是經(jīng)過了高度的綜合和抽象的六十四類事務,而不是具體的六十四件事情。《易經(jīng)》的六十四個卦名,都跟依附、增益、過分、隨從這四個卦名一樣,是經(jīng)過了高度綜合抽象之后的名稱,至于如何來正確理解每一個卦名的含義,我們已經(jīng)在以前的文章中,不止一次的講過了,只要把《序卦》和《雜卦》配合起來理解,就能明白每一個卦名的含義了,如果再配合每一卦的彖辭和象辭,就可以很連貫通順地理解每一卦的意思了。所以,讀《易經(jīng)》,也就這么簡單。我們再看看著名人士南懷瑾先生及其學生徐芹庭先生合著的《白話易經(jīng)》,他們是如何來解釋十二蓋取的,而且他們的解釋還被古詩文等權威的網(wǎng)站收錄為權威的說法。他們把“蓋取諸離”解釋為:編繩結網(wǎng),做為捕捉魚、鳥的工具,以獵獸捕魚,是取象于離卦的。離中虛,像孔眼,又離為目,有網(wǎng)罟的象征。他們把“蓋取諸益”解釋為:神農(nóng)氏制作農(nóng)具,使天下增加糧食,“是取象于益卦”,而且還這樣講解:先則沒有農(nóng)業(yè),現(xiàn)在進步到農(nóng)業(yè)社會,增加了生產(chǎn),所以取益卦的現(xiàn)象。益卦上巽為木,下震為動,二至四互坤為土,木動于土中,是發(fā)明耒耜耕種的現(xiàn)象,故農(nóng)業(yè)的興起,取益卦的現(xiàn)象。他們把“蓋取諸大過”解釋為:后世圣人制定喪禮,用棺槨以殯葬,“是取象于大過卦”,而且還對大過這樣注釋:大過,大有超過的意思,下卦巽為木,二爻至五爻互乾,乾為衣,為遠為野。他們把“蓋取諸隨”解釋為:用牛車馬車來搞運輸,“是取象于隨卦”,他們還對隨這樣注釋:隨,隨從的意思,三變乾為馬,四變二三四互坤為牛。以上內容,全部來自南懷瑾徐芹庭合著的《白話易經(jīng)》,有興趣的讀者網(wǎng)友們,可以自行去查找核對。通過以上的比較,相信每一位熟悉《易經(jīng)》的讀者網(wǎng)友,都能夠判斷出誰的解釋更加合理通順了。我們經(jīng)常說起南懷瑾先生的《白話易經(jīng)》,也一向來都說南懷瑾先生并不真正懂得《易經(jīng)》,這并不是我們故意要詆毀貶低南師,對于南師自身的道德人品及佛學修養(yǎng),我們是無比敬佩的!我們也愿意相信南師是已經(jīng)開悟的人!按照佛學理論,開悟了并不等于就懂得了一切,南師自己也說過,得了根本智也還需要學習差別智,南師自己也好像說過,我比你們都要聰明,我要學英語的話,比你們都學得快。這說明南師承認自己已經(jīng)得了根本智,也承認英語也還是要學了之后才會的。有些人,因為并不真正了解佛學,誤以為開悟了就什么都懂了,而且還有個人崇拜傾向,崇拜了南師就認為南師什么都對,還不允許別人說南師半句不好。如果我們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會因為南師對部分經(jīng)典的解說存在錯誤,還有諸如遺產(chǎn)糾紛等問題,而全盤否定南師,甚至還像已故的臺灣名嘴李敖一樣,罵人家“他就是個騙子”;當然也不會因為南師有很多的非凡之處,就認為南師什么都正確,容不得別人說南師一句不好,就像我們的前幾篇文章,說南師不懂得《易經(jīng)》,就有讀者網(wǎng)友留言道“南師沒錯,是你自己不懂。”我們經(jīng)常指出南懷瑾先生的《白話易經(jīng)》和《易經(jīng)系傳別講》中的諸多不足,并不是為了討論南懷瑾,更不是為了引起爭議。如果允許我們擺一下老資格來說句話,我們會說:正因為南懷瑾在儒道兩家的學術上還有差錯,死后也還有遺產(chǎn)糾紛,或者說幸虧南懷瑾在這些地方還有差錯,我們才非常敬佩南懷瑾,因為善知識的“示過”,豈是常人所能理解!至于當今的學術界,不管是山東大學劉大鈞,清華大學廖名春、李學勤,北京大學的朱伯昆,社科院的胡孚琛,還是傳佩榮、曾仕強、張其成、馬恒君、鄧球柏等等,沒有一個人能夠跟我們一樣用一個原理來解釋十二蓋取的!更為可惜的是,已故吉林大學的金景芳教授,也還是現(xiàn)在清華大學教授廖名春的老師,因為無法理解十二蓋取這個千古之謎,就主觀認定十二蓋取是后人所添加,與整篇《系辭》的內容不符,干脆把十二蓋取刪之而后快。反正在今天2020年11月22日之前,我們從來沒有在那一本書上或者那一篇文章上,看到過有誰能夠用類似于我們的理解方法,來解釋十二蓋取的!通過對以上十二蓋取中四個蓋取的解釋,相信閱讀過我們這些文章的各位讀者網(wǎng)友,已經(jīng)看得出我們對《易經(jīng)》的理解,跟古往今來的文人學者們的理解,有什么不同了吧!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二千多年來,這么多的文人學者,對于這么簡單的十二蓋取,都難以理解呢?以至于對《易經(jīng)》的象的理解,都始終無法自圓其說呢?對于這種種問題,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再來仔細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