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斷尾黑龍 【別稱】:禿尾巴老李 【類別】:靈、龍屬 【特征】:有鱗有角的無尾黑龍 【能力】:積云、呼風、喚雨、落冰雹 【弱點】:下冰雹時,向門外拋菜刀、鐮刀可將其呵退 “斷尾黑龍”本是黑龍,因為人所生,被其父視為妖怪而被斬尾,故成斷尾黑龍,民間稱其為“禿尾巴老李”,尊稱“李老爺”。民間說其龍托生于李家,故取其姓氏。另有一說,為“李子”所化,故以此為名。 “斷尾黑龍”最早記于《文登文獻》:“縣南柘陽山有龍母廟。相傳山下郭姓妻汲水河崖,感而有娠,三年不產(chǎn)。忽一夜雷雨大作,電光繞室,孕雖娩,無兒胞之形。后,每夜有物就乳,狀如巨蛇攀梁上,有鱗角,怪之,以告郭。郭候其復來,飛刃擊之,騰躍而去,似中其尾。后,其妻死,葬山下。一日,云霧四塞。鄉(xiāng)人遙望,一龍旋繞山頂。及晴,見冢移山上,墓土高數(shù)尺,人以為神龍遷葬云。后,禿尾龍見,年即豐。每見云霧畢集,土人習而知之。因構(gòu)祠祀之。后,柘陽寺僧取龍母墓石,風雨大作,雹隨之,其大如斗,寺中盡黑氣,咫尺不見。周圍里許,二麥盡傷,獨龍母廟內(nèi),花木皆無殃焉?!?/span> 民間版本為明朝弘治五年夏,文登柘陽山下山前村李田斗娶得鄰村柘陽山山后郭家村郭三佳為妻?;楹螅嫌诓柡又袧{洗衣物時飲用河中之水而有孕。懷胎三載后的古歷六月初八日夜晚,風雨交加,電閃雷鳴,郭女產(chǎn)下一子,視之卻為一肉狀物。李家疑為妖孽,遂棄之昌陽河內(nèi)。該物遇水迅即膨脹,竟為一黑龍兒。龍兒每夜夜半趁熄燭后回家哺乳,其時狂風大作,其母隨之昏厥。此情不久便被其父李田斗察覺。一日晚,田斗瓢扣燈燭,持鐮以待。風聲過后,田斗猛掀瓢亮燈,但見一黑龍尾繞屋梁,頭入妻懷哺乳。田斗驚怒,揮鐮急砍,龍尾隨即斷裂。黑龍?zhí)弁措y忍,騰飛出屋,一路到了黑龍江。其說法基本與《文登文獻》同。 而[清]袁枚《子不語》中則提出了“李子化龍”的說法:“山東文登縣畢氏婦,三月間浣衣池上,見樹上有李,大如雞卵。心異之,以為暮春時不應有李,采而食焉,甘美異常。自此腹中拳然,遂有孕。十四月產(chǎn)一小龍,長二尺許,墜地即飛去。到清晨必來飲其母之乳。父惡而持刀逐之,斷其尾,小龍從此不來。后數(shù)年,其母死,殯于村中。一夕,雷電風雨,晦冥中若有物蟠旋者。次日視之,棺已葬矣,隆然成一大墳。又數(shù)年,其父死,鄰人為合葬焉。其夕雷電又作。次日,見其父棺從穴中掀出,若不容其合葬者。嗣后村人呼為“禿尾龍母墳”,祈晴禱雨無不應。此事陶悔軒方伯為余言之,且云:“偶閱《群芳譜》云:‘天罰乖龍,必割其耳,耳墜于地,輒化為李?!厠D所食之李,乃龍耳也,故感氣化而生小龍?!?/span>作者以《群芳譜》云:‘天罰乖龍,必割其耳,耳墜于地,輒化為李。’為由認定“畢婦所食之李,乃龍耳也,故感氣化而生小龍。”這便是“李子化龍”版本的原型。 關于禿尾巴老李的民間傳說很多,最被人津津樂道的當屬“白龍江斗白蛟”。 相傳,黑龍江本叫白龍江,因江中有作惡白蛟而得名。白蛟在此為非作歹,百姓苦不堪言。斷尾黑龍見白蛟禍害百姓,怒不可遏,就和白蛟打了起來。由于黑龍斷尾,落了下風,首戰(zhàn)只得告敗而逃。為了能打敗白龍,斷尾黑龍就托夢給當?shù)匕傩招枰麄儏f(xié)助,協(xié)助辦法就是,讓他們守在江邊,若見江中泛起白水就往江中扔石頭,若泛起黑水就往水中仍餑餑(白面饅頭)。人們依照斷尾黑龍所言,帶著石頭和餑餑到江邊助戰(zhàn),二龍相斗了三天三夜,斷尾黑龍終于趕走了白龍,白龍江也自此更名為了黑龍江。至于,當初黑龍江上的船夫“沒有山東人不過江”的說法,也是因為船上若載上山東人,禿尾巴老李會念在同鄉(xiāng)之情庇佑其船,甚至會作為行人與船上的老鄉(xiāng)攀談,以了解家鄉(xiāng)現(xiàn)狀。 除此之外,關于李老爺?shù)拿耖g傳說還有很多各個地區(qū)的衍生版本,雖多數(shù)已經(jīng)失傳,但在山東部分地區(qū)還延續(xù)著“三月初三”、“六月初八”給李老爺生日的習俗。 文獻記載 《文登文獻》 縣南柘陽山有龍母廟。相傳山下郭姓妻汲水河崖,感而有娠,三年不產(chǎn)。忽一夜雷雨大作,電光繞室,孕雖娩,無兒胞之形。后,每夜有物就乳,狀如巨蛇攀梁上,有鱗角,怪之,以告郭。郭候其復來,飛刃擊之,騰躍而去,似中其尾。后,其妻死,葬山下。一日,云霧四塞。鄉(xiāng)人遙望,一龍旋繞山頂。及晴,見冢移山上,墓土高數(shù)尺,人以為神龍遷葬云。后,禿尾龍見,年即豐。每見云霧畢集,土人習而知之。因構(gòu)祠祀之。后,柘陽寺僧取龍母墓石,風雨大作,雹隨之,其大如斗,寺中盡黑氣,咫尺不見。周圍里許,二麥盡傷,獨龍母廟內(nèi),花木皆無殃焉。 [清]袁枚《子不語》 山東文登縣畢氏婦,三月間浣衣池上,見樹上有李,大如雞卵。心異之,以為暮春時不應有李,采而食焉,甘美異常。自此腹中拳然,遂有孕。十四月產(chǎn)一小龍,長二尺許,墜地即飛去。到清晨必來飲其母之乳。父惡而持刀逐之,斷其尾,小龍從此不來。后數(shù)年,其母死,殯于村中。一夕,雷電風雨,晦冥中若有物蟠旋者。次日視之,棺已葬矣,隆然成一大墳。又數(shù)年,其父死,鄰人為合葬焉。其夕雷電又作。次日,見其父棺從穴中掀出,若不容其合葬者。嗣后村人呼為“禿尾龍母墳”,祈晴禱雨無不應。此事陶悔軒方伯為余言之,且云:“偶閱《群芳譜》云:‘天罰乖龍,必割其耳,耳墜于地,輒化為李?!厠D所食之李,乃龍耳也,故感氣化而生小龍。 [清]光緒時期《文登縣志》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龍現(xiàn)于宋村之北山,一時合邑鬧闐,立廟山巔,改名曰‘回龍山’。 (文:花紅) · 感謝閱讀 · 傳播中華志怪文化,講述九州妖怪故事。 版權(quán)聲明:本內(nèi)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學習參考;版權(quán)歸屬作者本人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