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簽到:序號142 2020年11月19日,星期四,北京 霧霾指數(shù):41,綠色(??) 【心堯愛北京】x 【心堯愛拍照】 ??? 陰霾又大霧了很久的北京今兒終于放晴了。 外面的世界暫時清晰明朗,站在橋上看得到遠處的樓房。 風大也好,降溫也罷, 我們渴望的不過是一個晴天。 初冬晴朗藍天下的北京,是最得我心的。 喜歡有點兒清冷微禿、但又不是那種蕭瑟感的街頭。 這樣的天氣很適合來這條街溜達溜達。 是呢,這條很有名兒的國子監(jiān)街。 北京的孔廟和國子監(jiān)就坐落在這條街上。 它早在元代就已經(jīng)成形,明代《帝京景物略》開卷第一篇的記述: “都城東北艮隅,瞻其坊曰「崇教」,步其街曰「成賢」,國子監(jiān)在焉?!?/span> ** 釋義:
參考明代中后期北京地圖,雖然不是很清楚,但依然能分辨出“文廟”、“國子監(jiān)”和“崇教坊”的字樣。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地圖中,標明了“成賢街”的名字。 孔廟旁邊為箭廠,北邊為國學胡同。 街上立有四座牌樓,東口和西口的兩座上額枋曰“成賢街”; 國子監(jiān)左右兩邊的另兩座額題“國子監(jiān)”。 街中還建有一座火神廟。 它是北京如今僅存的有著完整牌樓的街道, 2008年,按舊制樣貌整修完成的國子監(jiān)街重新對游客開放。 雖然現(xiàn)在的國子監(jiān)街兩旁停滿了汽車, 道路也是人車混雜,透著雜亂和無序。 但這里畢竟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場所, 最是代表了尊師重教的地方。 也是幾百年前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guān)和最高學府, 多少學子一生的夢想就是成為“天子門生”。 所以無論街貌怎樣變遷, 對于教育高度重視的精神一直流傳了下來。 孔廟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 國子監(jiān)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 前后相隔四年。 今天先來寫寫孔廟吧。 ··· 孔 廟··· 孔廟大門外,東西約十幾米處各立下馬石碑一座。 現(xiàn)碑為清物,高約四米,寬近一米。 碑陽、碑陰分別用滿、漢、蒙、回、托忒、藏六種文字刻寫 “官員人等至此下馬“。 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從這里步行進入孔廟,進行盛大的祭祀活動。 這兩塊下馬碑充分體現(xiàn)了對先師的崇敬。 孔廟是北京的文廟, 是祭祀我國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場所。 孔廟又名“先師廟”,內(nèi)有三進院落。 主體建筑為沿中軸線分布、左右對稱的中國傳統(tǒng)建筑布局。 中軸線上從南向北依次為: 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門--崇圣祠 建筑的斗拱形式保存了元代風格。 三進院落分割明顯而又過渡自然。 ▲先師門: 又稱欞星門,面闊三間,進深七檐,單檐歇山頂, 基本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風格 先師門與大成門之間的院落為孔廟的第一進院落, 這里是皇帝祭孔前籌備各項事宜的場所, 蒼松翠柏,枝條虬勁。 它與大成門內(nèi)兩旁均為進士碑林,共198通。 其中元代3通,明代77通,清代118通。 進士題名碑共刻有51624名進士的姓名、籍貫和名次, 是研究我國科舉制度的珍貴資料。 每通石碑均印上了朱紅的編號, 有些碑面已經(jīng)風蝕損毀嚴重,有些還能辨認出文字。 我們所熟知的蔡元培、劉春霖、沈鈞儒等均在此石碑中被記載, 另外還有保衛(wèi)北京的于謙、“心學”鼻祖王陽明、戲劇大師湯顯祖、實施改革的張居正、大詞人納蘭性德、風流才子紀曉嵐、三代帝師翁同龢…… 在一進院落中部西側(cè),有一通敕修文廟碑。 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修繕孔廟的諭旨碑。 見到這尊孔子像,便到了一進院落的盡頭。 也是通往二進院的大成門所在地。 ▲大成門: 孔廟的第二道門,創(chuàng)建于元代,清代重修。 面闊五間,進深九檁,單檐歇山頂。 黃瓦飛檐,重基石欄。 中間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龍紋圖樣(螭陛),五龍戲珠。 其上出三門,前后出三陛。 因門內(nèi)列二十四戟,也稱“戟門”。 大成門東西兩側(cè)各有一通石碑。 東側(cè)為孔子加號碑,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武宗特詔命孔子加謚為“大成至圣文宣王”,元順帝至元二年(1336年)刻石立碑。 西側(cè)為加封四子碑,元至順元年(1330年),元文宗加封孔子的父母、夫人及顏淵、曾子、子思子、孟子,并刻石立碑。 門前兩側(cè)擺放著10枚石鼓, 每枚石鼓上都篆刻一首上古游獵詩, 為清乾隆時仿周宣王的石鼓遺物刻制而成。 其中“瓌詞神筆”為乾隆御筆。 二進院甬道東西兩側(cè)為十一座清代碑亭, 西南設有祭奠焚紙燎爐。 燎爐亦稱“燎屋”或“焚帛爐”, 是祭孔時焚燒祝版、絲帛、貢品的地方。 正中西側(cè)有一眼古井,稱硯水湖。 是由青石板組成的花瓣形井臺,石質(zhì)井圈。 傳說此井當年水淺而甘洌, 文人若能飲一杯井中“圣水”便能文思泉涌, 以井水磨墨更能使筆下生花。 二進院的盡頭便是莊嚴的大成殿了。 ▲大成殿: 是孔廟最主要的建筑,重檐廡殿頂。 (它比故宮太和殿上的脊獸少了第十獸行什) 這里是供奉孔子神位和祭孔時帝王行禮的場所。 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后被毀。 明永樂九年(1411年)重建。 明萬歷二十八年改換青琉璃瓦頂, 清乾隆二年改為黃琉璃瓦頂, 清光緒三十二年殿堂由七間三進擴建為九間五進。 下有月臺,紅墻黃瓦,雙層飛檐,四坡五脊,通高33米。 頂部正脊兩端裝飾有龍形鴟。 月臺由漢白玉雕云頭石欄三面環(huán)繞, 東西兩端各16級臺階, 前級正中嵌大青石浮雕。 前檐裝修為菱花格扇門窗,磚石臺基四周出護欄。 殿內(nèi)金磚鋪地,內(nèi)頂施團龍井口天花。 院內(nèi)東西兩側(cè)各有廡殿十九間,左右對稱,布局完整。 東西廡北端有東西掖房各十間, 南端有祭器、樂器庫各十二間。 大成殿內(nèi)外共懸掛有自康熙至宣統(tǒng),二百六十多年里, 九位皇帝的御筆書額,依次為: 康熙 —— 萬世師表 雍正—— 生民未有 乾隆—— 與天地參 嘉慶—— 圣集大成 道光—— 圣協(xié)時中 咸豐—— 德齊幬載 同治—— 圣神天縱(這張拍虛了竟然) 光緒—— 斯文在茲 宣統(tǒng)—— 中和位育 以及民國年間黎元洪大總統(tǒng)書額一方:道洽大同 殿內(nèi)陳列的祭祀物品: ▲崇圣祠: 進入崇圣門便能看到第三進院落,也是最后一進院落的主殿——崇圣祠。 崇圣祠原名啟圣祠,建于明嘉靖九年(1513年)。 曾供奉孔子五代先祖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紇的牌位。 院由南至北有崇圣門及享殿。 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殿前有寬大的月臺。 月臺三面建有垂帶踏步各十級。 東西配殿坐落在磚石臺基上,單檐歇山頂。 崇圣祠我們來的時候沒開放,堆了很多雜物。 見到一棵纏滿了藤蔓的古柏, 有點兒歲月的故事感。 ▲觸奸柏: 最后說說這棵有名的柏樹吧。 觸奸柏又叫辨奸柏,是孔廟內(nèi)最大的一棵柏樹。 為元代所植,距今已近七百年。 繁枝盤錯,挺拔蒼翠。 傳說明朝奸相嚴嵩代嘉靖皇帝祭禮時,行至樹下,樹枝揭掉了他的烏紗帽。人們便認為柏樹有知,能識辨奸臣。 結(jié)尾: 至于國子監(jiān),因為今天篇幅太長,咱回頭再寫吧。 下面這張圖就是孔廟通往國子監(jiān)的入口了, 是乾隆石經(jīng)(十三經(jīng))展廳。 聽旁邊有個導游說,家里要是有準備高考的孩子,得來這兒拜拜孔子。 其實每次保佑你的,真的是你自己的努力。 還有一點點運氣。 或許運氣這東西,沒準兒就是先師賜予的吧。 - FI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