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松 古時候的山東省,曾流傳著一則孝心狀元郎的民間小故事,今天寫給大家一起品讀一下。 古時候,山東某個村子里有個王姓人家。王家娶了個媳婦兒,不久后這媳婦就懷孕了。王家很高興,對兒媳婦伺候得也很周到。 當地有個習俗,閨女坐月子,娘家人要接到家里伺候一段時間。那天,王家人高高興興將兒媳婦送上了馬車,娘家人趕著馬車就回了家。 那時候是冬天,門窗不嚴實,屋里漏風很冷。兒媳婦怕凍著孩子,就給孩子蓋得多了些??蓻]成想,卻把新出生的小兒子給捂死了。 除了這樣的事,兒媳婦怎么和王家人交代呀?全家上下都愁壞了。 兒媳婦的親嫂子得知這件事后,就對她說:“我兒子剛滿三個月,你要不嫌棄就拿去養(yǎng)吧!”兒媳婦一聽連忙跪倒在地,連聲感謝嫂子。 “嫂子放心,我定不會委屈了孩子!”嫂子哭了,兒媳婦也哭了。 就這樣,兒媳婦抱著孩子回到了娘家。娘家一看,這孩子怎么比同齡人大這么多呢?兒媳婦找了個借口搪塞過去了。 這男孩很聰明,也很善良,王家人很是喜歡。日子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孩子娶妻的歲數了。村南頭老張家有個閨女,歲數和男孩一樣大,就是手有些殘疾,老張頭心有愧意,不想嫁閨女。 那男孩卻不嫌棄,執(zhí)意要娶。老張頭無奈,只得將閨女嫁給了他。小兩口日子過得很和睦,兩家大人也都放心了。 男孩酷愛讀書,轉眼間就到了科考。男孩告別妻子和家人,進京趕考去了。很快放榜了,男孩高中狀元,騎著高頭大馬風風光光回到了家鄉(xiāng)。 王家上上下下一頓忙乎,張燈結彩很是熱鬧。男孩跪拜了父母后,就去村頭廟前立旗桿(這是當地的風俗,考上狀元了就要立旗桿),可不管狀元郎如何立,那旗桿就是立不起來。 男孩對此很是不解。母親得知后,無奈只得將他的身世說了出來。男孩這才明白,騎著大馬就去找舅母。 “撲通”一下,狀元郎跪倒在地,口中喊著“娘”。舅母聽了流下熱淚,忙將兒子擁在懷里。 “生身養(yǎng)身都是娘,兩位娘親都一樣!”狀元郎說道。此后不久,狀元郎去外地為官,將生母養(yǎng)母都帶走了。 后來,狀元郎又娶了一位妻子,還給兩位娘親各自修了宅院,一個妻子伺候生母,另外一個妻子伺候養(yǎng)母。 鄉(xiāng)民們得知他的做法后,都稱贊他是難得的孝子。而這位狀元郎仕途平坦,一直活到70多歲才壽終正寢。 這位狀元郎真的讓人敬佩呀! 文中圖片來自于網絡,侵刪。 故事來源于民間,目的是借古喻今明道理。還望各位讀者不要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 如果喜歡我的民間小故事,還請大家點贊、轉發(fā),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