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敘述清楚一件事,或說明白一個道理,就需要將有關內容劃分成幾個層次或若干段落來進行。從形式上看,一篇文章的構成,就是把總體或整體材料分成若干先后、大小、輕重等各部分,然后再重新組合起來。把前后兩個層次或段落按不同的方式“湊”在一起,就是銜接,這些銜接部分需要用過渡性文字來“縫合”起來。過渡就是“針線”,它的作用相當于紐帶、橋梁或接榫處,從而使文章內容承上啟下,意脈連貫,結構完整,渾然一體,便讀者理解文意。如果不用過渡,則使文章的每一個層次或段落的內容成為“斷線之珠”,再好的內容也因此而大為失色。 文章的層次或段落間,銜接有銜接的方式,過渡有過渡的方法,但二者是有聯(lián)系的:銜接方式有賴于過渡方法,有什么樣的銜接方式,就應有什么樣的過渡方法;過渡是銜接的重要手段,沒有過渡,往往無法銜接。 正接式是文章的一種自然的銜接方式,即把兩層次或段落按照自身先后的順序進行銜接,故亦稱順接式。正接式銜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單純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銜接。如果全文的層次皆用這種方式銜接,其結構即屬于縱式方式。換言之,凡縱式結構的文章的層次銜接皆屬于這種情況。但這種銜接方式也在其他結構形式的文章中以局部形式存在。這種銜接方式一般多用諸如“以后”、“第二天”、“明年”、“十年過去了”等時間性的詞語作為過渡。 按照因果關系安排的前后兩個層次或段落,即前一個層次或段落是后一個層次或段落的原因,后一個一個層次或段落是前一個層次或段落的結果。這種銜接方式往往使用諸如“所以”、“正因如此”、“由于上述種種原因”等連接性詞語或語式作為過渡。 按照遞進關系安排前后兩個層次或段落。如果全文的層次皆以這種方式安排,那么文章的結構即屬于遞進式結構,可見凡遞進式結構文章中層次銜接,皆屬于這種方式。它在其他結構形式的文章中,也可以局部運用。這種銜接方式往往使用諸如“不僅……而且”、“進一步”、“再說”、“況且”等關聯(lián)詞語或語式作為過渡。 值得注意的是,正接式的種種銜接方式都可以倒過來使用。 在文章的內容上,如果兩個層次間的內容由總到分,由分到總,或者單純并列銜接,均可視為平接式?! ∑浇邮姐暯臃绞蕉噙\用于總分式或并列式文章結構之中。這種銜接方式往往以“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介紹”、“讓我們先講幾個小故事吧”等過渡。 由分到總的銜接方式則常常使用諸如“總而言之”、“綜上所述”等總括式詞語或語句、段落過渡。至于并列性銜接方式一般多用“其次”、“再次”、“復次”、“另外”等聯(lián)接性詞語作為過渡,或者干脆就用序數(shù)性詞語作為過渡。 如何把相反的內容銜起來,正是考驗一個人文字駕馭高低之處。善于駕馭文字的作者,往往也是善于承接文意者,他們往往也能夠把相反的內容很好地銜接起來。 所謂反接式,就是使兩個層次或段落之間的關系既不正,又不平,借以造成一種相互矛盾或對立關系。古人稱反接為“逆接”或“轉筆”。反接式可以分為反起正接式和正起反接式兩種具體方式。 反起正接式前面的層次或段落是被作者否定或需要排除的內容,后面層次的內容或段落才是作者本意所在。前面層次或段落中被否定的內容,可以是作者要批評、反對的,也可以是作者最初的誤會等。前面層次或段落中需要排除的內容,可以是某一事物的缺點、短處,在講這一事物的優(yōu)點、長處之前,先從短處講起,再將其排除出去。某些調查報告、批評性的議論文,經常使用這種銜接方式。 與反起正接式相反,正起抒接式前面的層次或段落內容是從正面說起,是應該肯定的,但是后面層次或內容卻拋開正面的內容,從反面承接,提出相反或相對立的內容。如賈誼的《論積貯疏》一文,開頭引管仲的話說:“他廩實而知禮節(jié)”,意思是說,糧食對于治國安民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一層意思,是正起。下面作者接著提出“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這一過渡句,大講如果不采取糧食積貯的措施,將產生怎樣不堪設想的后果,這是反接。因此是正起反接式。在這種銜接方式中,反接層次或段落雖然提出了反意,但必須將反意否定掉,最后達到充分肯定的目的。這種銜接方式有利于議論說理,故在議論中運用得較為普遍,常用帶有“但是”、“然而”、“不過”等轉折性詞語作為過渡。 銜接方式中的正接式和平接式的優(yōu)點是合乎作者和讀者的正常思維順序,所以,既有利于作者思路順利展開,又易于為讀者理解和接受。但缺點是,如果一篇文章中總是運用這種方式,則易使文章結構平鋪起敘,顯得呆板化,在作者思路的開拓上,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反接式則能避免這些不足,特別是正起反接式的優(yōu)點更這突出。 當然,在同一篇文章中,并不總是運用一種銜方式,而是經常是幾種銜方式的交替使用。是否需要使用反接式,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