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壽伯(1902-1997),名知奮,又名之芬,號萬石,江蘇無錫人。陶壽伯先生在臺灣乃至海外享有書畫印“三絕”的美譽,篆刻被稱為巨手,畫梅稱圣手。他的藝術(shù)成就為曾熙、于右任、吳稚暉、錢穆、溥心畬、張大千、黃君璧、王季遷等名家們所盛贊。 (陶壽伯與張大千他鄉(xiāng)重逢) 先說陶壽伯的師從。15歲時他背井離鄉(xiāng),往蘇州學藝,拜唐伯謙、唐仲芳昆仲為師,學習刻碑、拓碑、裱帖及篆刻等。漢貞閣是清末著名的碑帖店,庋藏碑版法帖達四五千種,唐氏兄弟為清代“碑帖大王”唐仁齋之子。陶壽伯學滿五年后往上海謀生。25歲時他師事夙儒沈恩孚,研習小學及孔孟儒學;同時,由陳巨來引薦拜四明趙叔孺為師,學習篆刻書畫,登其堂奧。44歲在安徽蚌埠師禮前清舉人蔣英先、梅達夫,學習書畫;46歲拜張大千為師,成為大風堂重要傳人。 (陶壽伯《梅花》) 陶壽伯師法的古人有吳昌碩、金農(nóng)、趙之謙、陳錄、王冕等。晚年他在《投入藝海七十五年、寫梅六十五年甘苦自知》(以下簡稱《投入藝?!罚┲姓f:“我寫梅從二十九歲起,臨摹汪巢林冊頁,備有百梅圖譜,常常讀王元章之梅花。我于二十九歲至三十九歲止,寫梅十年,當時有墨梅專家之雅號?!蓖羰可鳎?686―1759),號巢林,清代“揚州八怪”之一,善畫梅,與金農(nóng)相友善。王元章,即王冕(1327―1359),元代墨梅大師。陶壽伯遍習歷代畫梅名家,也成為畫梅高手,成為他所說的萬分之一者。他到晚年開始總結(jié)畫梅心得,授之于門徒。他有畫梅干四字訣,為“清”“奇”“古”“怪”,說“寫老干于四字得一字即行”。 陶壽伯畫梅十年后,于39歲時兼及花鳥,五十七歲自南洋歸來,才攻畫山水,其涉足的題材十分廣泛,山水、花卉、蔬果、翎毛、鱗介、走獸等都能。他是一步一步拓展,一步一個腳印,而且都畫出了自己的面貌。他的山水由張大千上溯清“四王”、“四僧”、元倪云林以及宋米芾,得大千之秀麗、“四王”之蒼茫、石濤之酣暢生辣、八大之幽逸以及云林之清簡澹遠。陶壽伯晚年還致力于畫松,極盡蒼虬郁勃之態(tài),老辣蒼勁,氣勢撼人。他曾跟張真之先生說:“世人只知我刻印、畫梅,其實,我的蒼松亦有我之特點?!?/span> (陶壽伯《蔬果》) 陶壽伯認為民初吳昌碩、齊白石,近代溥心畬和張大千,為“杰出之士”,“凡欲求題款有突破境界,可多搜求諸公之畫冊畫作,多多研求,自能得悟得明”。欣賞陶壽伯的畫,其詩書畫印的結(jié)合幾乎到了完美的程度,處處妥帖,醇厚雋永,生機勃勃,令人流連忘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