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太陽到了西山頭。一抹斜陽映照之下,之前熱熱鬧鬧的大街竟平添了幾分蕭索。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任大人在粵主政的五年,的確是順風順水的五年。不過,世事從來不易,若你覺得容易,那一定是有人在替你承擔著不易?!?/p> 老者一邊說著,一邊嘴角竟有一絲苦笑。 “太宗皇帝主政的十年,是本朝開國迄今最開放的時期,也是本朝與米國關(guān)系最緊密的時期。你們可知,當時的京師大學(xué)堂的學(xué)生們,各個都在宿舍床頭掛一副米國地圖,以有朝一日抵達大洋彼岸為人生理想?!?br> 說道這,上官文華似乎感覺到老者用眼睛的余光掃了他一下,但一剎那間,卻又難以捉摸。 “永樂九年,由于革新帶來的巨大沖擊,全國各地開始紛紛發(fā)生騷動。特別是京師的一場騷亂,東宮聲望收到重創(chuàng)。東宮由于處置不力,受到一干開國元老們的指責。其中最先發(fā)難的竟來自當年東宮親手翻案平反的伯親王,也就是后來叱咤風云的平夕王的父親?!?/p> “永樂十年,迫于巨大的壓力,太宗皇帝不得已廢掉東宮,立趙相國為東宮,監(jiān)國主政。同時,以鐵帽子王為代表的元老們又力推年輕的李相國上位。這一安排極大的打亂了太宗皇帝的部署,也為兩年后的巨變埋下禍根。” 老者一聲長嘆道。 “唉,兩年之后,也就是永樂十二年的那場巨變,差點將太宗皇帝一世英名毀于一旦。個人名聲是小,一旦太宗皇帝失勢,十年革新的成果就將付之東流,國將萬劫不復(fù)矣。” “永樂九年的騷亂被暫時平復(fù)后,并未徹底根除禍患,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中。十二年,北方的俄國內(nèi)外交困,戈帝命懸一線;東歐友邦各國民憤四起,政權(quán)更迭?!?br> “當時,京師云集的書生民眾數(shù)以十萬計,形勢千鈞一發(fā)。他們一開始以紀念4月間逝世的前東宮為由聚集,后來在國內(nèi)十幾年革新積累的矛盾的催化下,開始強硬提出政治訴求,遂一發(fā)不可收。” “這場風波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要說這漩渦中最為身世浮沉的,除了被罷的東宮,當屬新立的高宗皇帝?!?/p> “永樂十二年,高宗皇帝任兩江總督。高宗皇帝博學(xué)多才,不但精通多國語言,而且略曉琴棋書畫,是官場中難得的真性情之人。當時他已年逾花甲,早就萌生退意,可這一場變故,硬是把他推上前臺。” “高宗皇帝是極聰慧之人,多少封疆大吏貪圖更進一步命喪在這京城,他豈能不知。因此,在被京師大人物們欽點后,他力辭這東宮之位。然而身世浮沉,歷史行程浩浩蕩蕩,豈是個人能左右。最終,他在吟誦了林文忠公的兩句詩以慰己后,只能戰(zhàn)戰(zhàn)兢兢赴京上任?!?/p> “就像紅武末年藺大將軍外逃命隕,太祖皇帝圣威收到重創(chuàng)一樣,永樂十二年的動亂,迫使太宗皇帝親手廢掉自立的東宮,其中滋味,或似諸葛孔明的‘揮淚斬馬謖’吧。” “任何時候,有人改革,就有人反改革。這場動亂使太宗皇帝的聲望受到重創(chuàng),也就在這一年的年末,太宗皇帝退位,高宗繼位,改元正德。反對改革的一派聲勢漸隆,南粵一帶如火如荼的革新浪潮也一時俱停頓。” “當時京城在一線主政的是高宗和李相國二人。后者本就是鐵帽子王等一干元勛老臣推上位的‘根紅苗正’兆家人;而高宗皇帝從滬上入京,毫無根基,身前兩任東宮被罷,戰(zhàn)戰(zhàn)兢兢,身世浮沉,只能隨風飄搖,眼看太宗皇帝聲望受重創(chuàng),只能暫時依靠相國一派,明哲保身。” “正德四年是五年一度京察大計,從內(nèi)閣到六部都會吐故納新,有時候也會借此機會冊立東宮,因此也被民間戲稱為‘華山論劍’。這一年年初,經(jīng)歷了幾年的波折停頓,已經(jīng)退位近四年的太宗皇帝繞過京師禮部,直接傳旨南方各省督撫,啟程南巡?!?/p> 老者低頭抿了一口水,略顯激動的說道: “正德四年的南巡,是太宗皇帝跌宕起伏一生最光輝華麗的收尾篇章,也直接改變了本朝未來幾十年十幾億人的命運。” “臘月十三,皇駕從京城南下,沿途不停。十四日中午圣駕抵達武昌。湖廣總督關(guān)大人,湖北巡撫郭大人,湖北按察使署武昌知府錢大人三人在驛館迎接。太宗皇帝下車與三人一邊踱步一邊談話。半小時后,皇駕繼續(xù)南下。” “三人知道剛才的談話茲事體大,送走圣駕后,立刻回到武昌驛館官舍。三人共同回憶,并由錢大人做筆錄,將太宗皇帝的談話整理成四條。整理罷,三人把這四條內(nèi)容細細一品味,不禁一身冷汗。大家心照不宣的點點頭——太宗皇帝終于要出手了?!?/p> “十四日傍晚,皇駕抵達潭州。湖南巡撫熊大人在驛館迎接,太宗皇帝與其談話十余分鐘后繼續(xù)南下。” “十五日,皇駕到鵬州。兩廣總督謝大人、廣州提督朱將軍、廣東按察使署鵬州知府李大人等一干兩廣官員于站臺迎接?!?br> “在巡視途中,有這樣一個小插曲,可謂意味深長。巡視間隙,太宗皇帝在草坪上站立稍作休息,隨行的劉太尉乘著這個空隙,帶著統(tǒng)領(lǐng)兩廣兵馬的廣州提督朱將軍到太宗皇帝面前,介紹道,‘這是廣州提督朱盾法’?!?/p> “朱將軍立刻立正行軍禮。劉太尉繼續(xù)道,‘44年前的徐蚌之戰(zhàn),他是您麾下一個校尉’。太宗皇帝問朱,‘那時你多大?’朱將軍立正答道,‘21歲’?!?/p> “世人皆知,40多年前的徐蚌之戰(zhàn)是本朝立國的關(guān)鍵一役。當時還是招討大將軍的太宗皇帝,奉旨統(tǒng)六十萬大軍與前朝余孽決戰(zhàn)。40余年,彈指一揮間。或許是見到曾經(jīng)的老下屬高興,亦或許是感慨時光飛逝,太宗皇帝脫口而出:‘那時你還是個娃子哩’。” “在鵬州期間,太宗皇帝一邊和民眾親密接觸,一邊指點江山,解答各位封疆大吏對于革新的困惑。太宗皇帝有個小習(xí)慣,每當他講到重點強調(diào)的點時,右手的食指總會凌空虛點一下。” “返程北上途中,太宗皇帝經(jīng)過江西、滬州、江寧等地。每到一處,各省督撫軍門無不恭列左右。當時太宗皇帝已經(jīng)八十八歲高齡,而且身無一官半職,可是振臂一呼,仍然是天下云集響應(yīng)。” 老者感慨道: “權(quán)力這東西,絕不是一紙任命或者幾個頭銜能給你的。有的人似一介平民垂釣于江湖之遠,卻仍可以左右天下大勢。真正的權(quán)力,是不需要任何頭銜來裝飾的??上Ш芏嗳恕⑸踔梁芏喾饨罄舳疾幻靼走@個道理。他們以為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了一堆內(nèi)閣大學(xué)士、太子太保、總督、巡撫的頭銜,就是有了莫大的權(quán)力,謬之千里也?!?/p> “太宗皇帝此次南巡,實際上是為正德四年的京察大計做準備。高宗和李相國認清形勢便罷,要是執(zhí)迷不悟,恐怕就要步前任后塵了?!?br> “高宗是何等聰慧之人,此前在搖擺之中是因為認不清形勢。通過太宗皇帝的此次南巡,天下大勢掌控在誰手中已是禿子頭上的虱子。高宗當即策馬揮鞭,走上了革新的道路。年末的京察大計,太宗安排劉太尉和朱相入閣,一文一武輔佐高宗。革新大業(yè)在經(jīng)歷了幾年的波折之后,終于重回正軌。” 老者感慨罷,繼續(xù)說道: “我朝有‘逢八必有大事’的傳統(tǒng)。掐指算之,永樂革新至今,已有四十年矣。今日之風云變幻、波譎云詭,不亞于當年。” “去年京師的震動,大家想必都有耳聞。圣上這一招‘緩兵之計’可謂妙不可言。” “建元五年,渝州總督耶律正才被罷,上官大人看似已是穩(wěn)坐釣魚臺。在角逐東宮的道路上上官大人資歷品級在貴州巡撫岑大人之上,無論如何,岑大人想后來居上都是難的。然而,圣上這一招緩棋,徹底改變了形勢。圣上緩這五年,不僅僅是為自己,也是在為岑大人爭取時間。” “本次京察大計,上官大人看似高升京城,但畢竟從一品的品級未變。而岑大人從貴州巡撫任上轉(zhuǎn)任渝州總督,并掛以太子太保銜,級別上已與上官大人平齊。假以時日,在東宮大位角逐的路上也必在上官大人之前??上牡凼暝耘?,最終還是付之東流?!?/p> “廟堂之高,江湖之遠。我等草民,只求安得廣廈千萬間,有一棲身之所足矣?!?br> 眼看天色已完,夕陽染紅半邊天空。老者一聲說罷,也不待眾人回味完畢,便轉(zhuǎn)身即去。他身形縹緲,一瞬間竟已在五六米之外。 上官文華立刻上前一步,朝老者喊道:“上官大人此次入京,前途如何?” 老者頭也不回,一邊走一邊背身說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百尺竿頭,不可更進一步,切記,切記……” 上官文華欲再問時,定睛細看,已不見老者身影,只?!扒杏洝倍郑嘁衾@梁,在心頭久久揮之不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