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小年 最近,“娘炮”又引起了一陣不大不小的議論。本文擬就與“娘炮”相關的話題,做一點討論。 ① 抨擊娘炮?此“娘”非彼“娘” “娘炮”語出臺灣,批評男性如女性一般,不陽剛。 “娘”作為名詞,是母親的同義語;作為形容詞,卻成為了傳遞性別刻板印象或者說性別偏見的載體。 我們這里不是探討這一語言學的歪曲,而是想指出,形容詞的“娘”,背離了名詞的“娘”所具有的包容,構(gòu)成了對男女兩性的傷害。 “娘炮”,指稱的是男性,所以首先強化了男性=剛強的性別認知定式,這樣就對其他類型的男性構(gòu)成了壓迫。我們知道,性別是被“制造”出來的,所以有性別社會化的過程。用一套二元化的模子去套裁個體,并非天然或自然的“命定”,而是充滿了社會學意義的強制。 此外,“娘炮”還構(gòu)成了對女性的性別歧視,視女性為矯揉造作、搔首弄姿的形象,無形中強化了男強女弱的認識。試問,女性就一定是柔弱的么?而柔弱的形象(一旦錯位)就應該受到批評么? 進一步來說,性別的兩分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重要“原型”,而事實的判定又總是關聯(lián)著價值的賦予,所以,才有了所謂“娘炮誤國”的“擔憂”。 ② 娘炮誤國?性別的政治學 將性別關聯(lián)到國家的高度,也非“娘炮誤國”首創(chuàng)。《圣杯與劍》作為文化女性主義流派的著作,就強調(diào)了女性式倫理的寬和,并批評了“劍”所隱喻的男性氣質(zhì)的霸道。 可見,性別并非私事,也不是小事?!澳锱凇睘槟行越y(tǒng)治張目,顯示了“性政治”的現(xiàn)實性和影響力,背后是深深的男性權力觀念在作祟。 表面看來,“娘炮”批評的是一種性別錯位的社會現(xiàn)象,即男像女,其判斷前提在于男女有別、(需)各在其位,并且男高女低、(應)男強女弱。這種認知框架,不僅綁架了男女兩性,更束縛了每一個體的自由發(fā)展,既然是社會建構(gòu)的產(chǎn)物,就有被解構(gòu)、被反思、被質(zhì)疑的可能與必要。 |
|
來自: 昵稱gscVD7f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