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五十多歲的時候,擔任魯國大司寇一職,按理說,這大司寇算是很大的官了,能在魯國管不少的事情,可當時的魯國情況很特殊,孔子的權利范圍還是很小的。 此時的魯國,大權和地盤被季孫氏、叔孫氏和孟孫氏三家瓜分,史稱三桓,這三桓又各自有能干的家臣分權。魯定公能管的地方有限,他能給孔子施展的空間也就那么大,為了讓國家大權集中,真正施展抱負,孔子決定對三桓下手了。 孔子在五十五歲的那一年,向魯定公提出建議,按照古代的規(guī)矩,諸侯下屬的大夫家不能收藏武器,大夫家修筑的城墻,高度不能超過一丈,長度不能超過三百丈。現(xiàn)在季孫家、叔孫家和孟孫家都超過規(guī)定了,我要求依法拆除他們的城墻。 孔子的這個舉措是行之有理的,之前沒有人這么說,三家也就沒自覺,現(xiàn)在有人提出來了,國君還支持了,三家也實在沒理由反駁,那就該拆的拆吧! 首先配合行動的是叔孫家,他們帶頭把自家郈邑的城墻給扒拉倒了。 接下去就要看季孫氏的了,季孫家的情況比較復雜,他們的費邑,此時被家臣公山不狃控制在手里,季孫家同意拆費邑的城墻,可公山不狃不同意,非但不同意,還聯(lián)合叔孫氏家族的叔孫輒反了,他們帶領費邑的人來攻打魯國。 當時,魯定公和季孫、叔孫、孟孫三家的大夫在一起,他們就一起躲進季孫家的府中,躲在了一個高臺之上,當時孔子也和魯定公在一起。 這叛亂的人在季孫家外面打了半天,愣是攻不下來,不過也不是沒有收獲,有一部分人跑到了高臺之下,還是魯定公占據(jù)的那個方向, 孔子一看,這還了得,他告訴申句須和樂頎兩位將軍,趕緊給我去收拾他們。這二位將軍帶人一出手,費邑的人就抵抗不住了,是轉身撒腿就跑?,F(xiàn)在不能慣著他們了,魯軍在后面一路追殺,公山不狃和叔孫輒只好逃到了齊國,費邑的城墻也就此被拆掉。 這三家已經拆了兩家,第二家還是強拆的,按理說到了第三家應該會順利了,可偏偏就出了差錯。 孟孫家即將要拆除的城墻在成邑,孟孫家的家臣公斂處父說話了,他對孟孫家的大夫孟懿子講,要是拆毀了成邑城墻,齊國的大軍就能輕松的到達魯國國境的北門,這是對國家不負責任。 再說了,成邑是您家的保障,拆了城墻,也就沒了成邑,沒了成邑,也就沒了孟氏,我是不會讓它被拆掉的。 這可切中孟懿子的要害利益,他也就不打算拆成邑的城墻了。 魯定公一看,怎么著,前兩家拆的時候,你不是看的挺起勁嗎,怎么到你家就不行了,不行也得行,我給你來個強拆得了。 當年的十二月,魯定公親自率軍來到成邑城下,他們要強行攻城。這次跟拆費邑的情況不同了,費邑保衛(wèi)戰(zhàn)都沒得到季孫氏的祝福,這次是孟懿子自己也不想拆,經過了好久的僵持,成邑得到保全,沒有被拆除。 本來拆城墻這個事情,是孔子想收拾三家的開始,可惜虎頭蛇尾,最終還是沒能如愿,這三家也慢慢的緩過勁來了,開始對孔子產生了敵意,孔子執(zhí)政道路上產生了陰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