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高考,后臺收到一條考生的留言讓人心酸。 他說考完回家后跟家里人說感覺數(shù)學題目很難,沒想到父母聽了立刻開始罵人:“誰讓你平時不好好上課,活該不會考!” 高考第一天尚且管不了自己的情緒,批評、指責,張口就來,平日里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也可見一斑。 而這句話也刺痛了無數(shù)人,“誰讓你XXX”“活該”“自找的”…… 很多父母都是這樣,孩子渴望安慰時,他們會下意識地倒打一耙,習慣性地用說反話的方式,打壓孩子。 01. 父母的“反話”,影響孩子情緒的表達 剛上大二的小華來找我咨詢時,已經(jīng)被診斷為中度抑郁。 聊天時,我發(fā)現(xiàn)他負面情緒的根源,也來自父母。他說,每當自己和父母傾訴煩惱時,從得不到想要的回應。甚至很多時候,父母還會用說反話的方式埋怨自己。 失戀了,父母說“自找的,誰讓你那么有本事要早戀!”周末兼職被騙錢,父母說“這就是你干的好事!” 讓他印象最深的,是上初中時,他很喜歡看美劇《成長的煩惱》,劇里面的爸爸媽媽,都是和藹幽默,充滿愛意的。 他很喜歡那樣的家庭氛圍,有一天,他和媽媽說:“要是我們也能像他們一樣,有說有笑地交流多好。” 但他媽媽卻冷笑著說:“你想的美,你又不是人家那種聰明聽話的孩子?!?/p> 慢慢地,小華習慣了壓抑自己的情緒,覺得是自己錯了,不應該有情緒,也變得越來越不開心了。 很多時候,當孩子真實流露自己情緒時,父母會無意識地用自己的情緒訓斥孩子。這樣一來,孩子行為背后隱含著的情緒訴求,會被完全忽略,并壓抑下來。久之,成為一個不會處理情緒的人。 02. 父母的“反話”,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 朋友小歡平時少言寡語,從不敢表達自己。即使工作上做得很出色,也覺得自己不夠好,和人說話時總是低三下四的樣子。 她問我怎么才能變得更加自信,聊天后,我發(fā)現(xiàn)她不自信的根源,也在于母親的說話方式。 小時候貪玩摔傷了,想讓媽媽抱起哭泣的自己,媽媽卻說:“哭什么哭,誰讓你跑那么快!” 她問媽媽自己有什么優(yōu)點,媽媽脫口而出:“你的長處就是掛科,你看看你,十次考試有八次不及格,真能耐了!” 看了恐怖漫畫,夜里睡不著覺,來找媽媽,媽媽不以為然地說:“這有什么好怕的,你就是個膽小鬼,長大沒出息,趕快睡覺去!” 因為表達的很多情緒需要,基本上都被媽媽粗暴地訓斥一番,為了避免被其他人嘲笑和譏諷自己,慢慢地,小歡變得唯唯諾諾,不敢表達自己。 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會依賴父母的反應來評價自己,父母一句粗暴話就可能會讓他失去真實的感受,只會走向自我否定。 同時,孩子的情緒得不到父母接應的話,不但會變得自卑,甚至會被父母的否定誤導,慢慢活成他們口中的樣子。 綜藝《女兒們的戀愛》中,Selina的妹妹任容萱,就深受父親否定的影響。 節(jié)目中,她說在父親眼中,自己是個眼光很差的人。初戀時,父親就斷言“你不會喜歡他很久的。”“你會跟他吵架,他不穩(wěn)定,他不可以?!?/p> 這些話深深地刺痛了她,慢慢地,她覺得自己真的不行,直到分手。這導致她在后來在愛情上,形成了一個信念,就是從不信自己能找到好對象。 03. 如何擺脫父母對自己的影響? 那么,怎樣才能走出這種影響呢? 首先,要自我覺察和識別情緒,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當自我否定的情緒升起時,想象內(nèi)在有個受傷的自己,給他一個擁抱。 然后告訴自己,讓情緒流露出來,沒有人會否定你。(比如,正在悲傷難過的時候,不要像父母當年否定自己一樣“你有什么好哭的”,而是勇敢地哭出來。) 其次,從心底理解父母,格式化他們給我們的信念。很多父母說反話,只是他們覺得這是一種慣常的教育方式,和自己是不是足夠好沒有關(guān)系。 比如任容萱的爸爸,意識到對女兒的影響后,難過地表示,不會關(guān)懷,只會責罵,是教育方式的障礙。 同時,他在節(jié)目中表達了自己其實是接納女兒男友的,只不過是怕對方不夠穩(wěn)定,怕女兒被愛情傷害,才用說反話的方式來 “保護” 自己的孩子。 了解到這點后,就不要在用父母灌輸自己的觀念,去評價自己,而是試著轉(zhuǎn)換思維,樹立新的信念。 比如有些事沒有做好,不要輕易否定自己,不要沿用父母的思路,來反思“一定是我做的不好”,而是找出合理的原因,下次努力更正和改進。做的好時,給予自己適當肯定和鼓勵。 當你不再因為通過父母的“反話”,一味否定自己,而是擁有堅定的自我信念,相信自己能獨立自信地把生活過好時,你的生活也一定會變得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