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出身于齊國田氏家族,其祖父田書因軍功被賜氏孫,孫子當然是有家學淵源。田氏家族,能幾乎在同一時間出現(xiàn)司馬穰苴和孫武這兩位深刻影響后世兵家的大軍事家,實在厲害。孫武子能寫出兵書并不奇怪,首先他是齊國人,從春秋到戰(zhàn)國,從姜齊到田齊,齊國都是帶頭大哥的角色,所經(jīng)大小戰(zhàn)役不計其數(shù),有豐富的實踐樣本。其次從《太公兵法》到《司馬法》,前人有很好的參考書,這是一個延續(xù)幾百年的理論到實踐,再實踐到理論的過程。 吳國伐楚是戰(zhàn)史上第一次戰(zhàn)略大奔襲,在孫武出山前,任何國家都不會這么打,包括歷次吳楚戰(zhàn)爭。而且歷史上看,楚國當時正是強大的的階段,數(shù)次深入中原干涉各國內(nèi)政。戰(zhàn)爭中吳軍五萬擊敗至少三十萬楚軍,并不是簡單的任務(wù)。 滅楚,誰能做到?春秋五霸中齊桓公沒滅楚的膽,宋襄公不堪一擊,晉文公打贏一仗見好就收。吳國滅楚是蛇吞象,吳國經(jīng)濟文化無一比得上楚國,僅動員五萬軍隊,客場作戰(zhàn),逆流仰攻,冷兵器時代能接連在三場會戰(zhàn)中用很少傷亡,完爆兵力至少兩倍自己的楚國主力,贏得完全不講道理。打得諾大楚國無兵可派困守都城,最后利用雨季洪水破楚國都城同樣是劃時代的戰(zhàn)例。 下一次滅楚的王翦要了60萬秦軍,順流俯攻,李信帶20萬卻根本打不動楚國。吳滅楚,闔誄是決策人,伍子胥是執(zhí)行者。但這兩人明顯對戰(zhàn)爭的認識沒能超出東周的認知水準。而考古出土的孫武子兵法竹簡,證明孫子對戰(zhàn)爭的認識遠超越了他所處的時代,他就是吳滅楚戰(zhàn)爭奇跡的最關(guān)鍵人物。從這點對比就可以看出,孫武子不做兵圣,則天下再無兵圣。 沒有孫武,估計小幾百年沒人能破強楚,他是破強楚的第一人。西周昭王南征楚國自己都掛了,春秋時期楚國公開稱王,齊桓公率領(lǐng)天下諸侯只敢譴責楚國,并不敢深入楚境決戰(zhàn);后來的晉文公更只是在鄭國打敗楚將子玉的陳蔡兩翼盟軍,楚國中軍并未受到多大損失。況且楚成王并不支持子玉,沒去派出全部主力。不是孫武襄助伍子胥攻破楚國郢都,遏制了楚國的擴張和上升勢頭,以后的歷史還不知道怎么樣呢。 據(jù)《史記》載,楚軍在前,秦軍在后。吳楚交鋒,楚軍潰敗四處逃散。突然遭遇秦軍,夫概問秦軍怎么會來。秦軍主將子蒲子虎猶如猛虎下山,吳軍被打蒙了,潰不成軍。后夫概見吳王說秦軍打仗不要命,虎入羊群,該退兵了。吳王不服,又令伍子胥孫武繼續(xù)與秦軍交戰(zhàn),又敗。加上后院起火,吳王退兵。敗仗的根源是吳兵入郢都之后大肆搶劫和奸淫擄掠,軍紀敗壞。士卒個個腰包鼓鼓,乃至貪生怕死。李自成入北京之前也是戰(zhàn)斗力爆表,入城之后就迅速腐化,哪里是吳三桂和清軍的對手。孫武伍子胥沒有注重軍紀,驕傲自滿,這才是病根。 滅楚后孫武就退休了,秦兵復楚的事跟孫子沒關(guān)系,伍子胥倒還在。楚國太大,吳國就那點兵要防守真心不夠用。秦國太遠打不到,如果在楚國土地上跟秦軍打消耗戰(zhàn)再來三個吳國都不夠。吳王滅楚后極度膨脹,連犯策略性錯誤,急于北上跟晉國爭霸,東南深入百越山區(qū)打越國,吳國只能選擇戰(zhàn)略性放棄楚國。戰(zhàn)略性錯誤,神仙都救不了,孫武滅楚后急流勇退是非常明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