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介紹理中化痰湯。 [方源]《明醫(yī)雜著》卷六。 [組成]人參、白術(shù)(炒)、干姜、甘草(炙)、茯苓、半夏(姜制)。 [用法]上為末,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滾湯送下。 [功效]溫中散寒,化痰降逆止嘔。 [主治]脾胃虛寒,痰涎內(nèi)停,嘔吐少食;或大便不實,飲食難化,咳唾痰涎。 [應(yīng)用要點]1.主癥嘔吐食物或清冷痰涎,每因勞累或進食生冷而發(fā),胸痞脘悶,大便稀,時夾有不化之物,食少納差,口不渴,舌淡苔膩而滑,脈沉緩而弱。 2.病機中陽不足,脾胃虛弱,水液失于運化,生痰聚飲,積于胃中。 [方義發(fā)微]理中化痰湯由理中湯與小半夏加茯苓湯二方相合而成,取理中湯溫運中陽以健脾胃而散寒;用小半夏加茯苓湯化飲祛痰以降逆止嘔。中陽不足,脾胃虛弱,無以腐熟水谷而食少納差,大便夾有不消化之物。脾不升清故作泄,胃不降濁故嘔吐。脾不運化水液,聚飲成痰,積于中焦,故胸痞脘悶,嘔吐痰涎等諸癥隨作。是證也,單以理中湯難祛化已成之痰飲而降胃氣;純用小半夏加茯湯難溫運中陽以健脾胃而絕痰飲生成之源,故將兩方相合。一則溫運脾陽以健脾胃而治本;一則化飲降逆以祛痰而治標(biāo)。標(biāo)本兼顧,藥中病機,諸癥隨即可愈。 |
|
來自: 金陵養(yǎng)身樁 > 《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