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死后,其的孫子顓頊即位;顓頊死后,黃帝的曾孫帝嚳即位;帝嚳死后,帝嚳的兒子帝堯即位;帝堯死后,帝堯的女婿虞舜即位;虞舜死后,黃帝的玄孫夏禹繼承了帝位。也就是說黃帝、顓頊、帝嚳、帝堯、虞舜、夏禹其實都是一家人。從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到虞舜,共經(jīng)歷了五代,史稱“五帝”?!拔宓邸备某粯?,都屬于單獨的朝代。其中黃帝是自立為帝、顓頊是黃帝任命、帝嚳是顓頊任命,堯、舜、禹三位領導名義上說是禪讓,其實都是歸類于上級任命。 黃帝是少典部族的后裔,姓公孫名軒轅。軒轅成長的時期,正值神農(nóng)氏衰敗的時候。軒轅練習武藝,去征討那些不來朝貢的諸侯,在阪泉的郊野與炎帝作戰(zhàn),征服了炎帝;在涿鹿郊野與蚩尤作戰(zhàn),終于擒獲并殺死了他。 諸侯都尊奉軒轅取代神農(nóng)氏,擁其為天子,因相信黃土之祥瑞,故稱黃帝,在逐鹿山的山腳下建起了都邑。黃帝有25個兒子,其中有建立自己的姓氏的14人,黃帝死后埋葬在橋山,也就是今天的陜西省黃陵縣城北。 黃帝居住在軒轅山,娶了西陵國的女兒嫘祖為正妃,嫘祖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玄囂,也就是青陽,青陽被封為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個叫昌意,也被封為諸侯,降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兒昌仆,生下高陽,高陽有圣人的品德。 也就是說,“三皇”之后,黃帝成為“五帝”的始祖,而黃帝的天下是靠征戰(zhàn)奪下來的,是五帝朝代的開國帝王。 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高陽即帝位,也就是顓頊帝。顓頊沉靜穩(wěn)練而有機謀,通達而知事理。他養(yǎng)殖各種莊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形,推算四時節(jié)令以順應自然,依順鬼神以制定禮義,理順四時五行之氣以教化萬民,潔凈身心以祭祀鬼神。 顓頊往北到過幽陵,也就是現(xiàn)在的河北、北京一帶;往南到過交阯,也就是現(xiàn)在的越南;往西到過流沙,可能是今天的新疆克拉瑪依沙漠;往東到過蟠木,可能是現(xiàn)在的日本。也就是說,在顓頊時代,顓頊所經(jīng)過之處都屬于華夏大地了。 也就是說,從顓頊帝開始,華夏的土地開始有了邊界的概念。顓頊在黃帝原有的土地基礎上,進行了再次擴張。
顓頊死后,黃帝的曾孫子,也就是玄囂的孫子高辛即位,就是帝嚳。高辛的父親叫蟜極,蟜極的父親叫玄囂,也就是說高辛是顓頊的侄子。他普遍施予恩澤于眾人而不及其自身,耳聰目明,了解遠處的情況,洞察細微的事理,了解下民之所急。 帝嚳娶陳鋒氏的女兒,生下放勛。娶娵訾氏的女兒,生下?lián)?。帝嚳死后,摯接替帝位。帝摯登位后,沒有干出什么政績。于是,弟弟放勛登位,也就是帝堯。 也就是說,帝嚳是黃帝兒子玄囂的孫子,也就是黃帝的曾孫,是顓頊的侄子,帝嚳的帝位是顓頊指定的。也說明在這之前帝位傳承在子侄之輩是比較靈活的。
帝嚳娶陳鋒氏的女兒所生的放勛繼承了帝位,帝堯命令羲氏、和氏,根據(jù)日月的出沒、星辰的位次,制定歷法,謹慎地教給民眾從事生產(chǎn)的節(jié)令。開始大力抓生產(chǎn)。 確定仲春之時,鳥獸生育交尾,民眾分散勞作;仲夏之時,鳥獸毛羽稀疏,民眾就居高處;仲秋之時,鳥獸再生新毛,民眾移居平地;仲冬之時,鳥獸長滿細毛,民眾進屋取暖。同時,又命令鯀治理黃河,但九年都沒有成效。 帝堯七十歲的時候,與大家討論接班人的事情,他的兒子丹朱愚頑兇惡;而共工則心術(shù)不正、只會拍馬溜須的,大家推薦了在民間有仁孝聲望的虞舜。帝堯考察了舜二十年,方放心將帝位交給舜。帝堯交出帝位二十八年后方過世,活了118歲。 也就是說,從帝堯開始,華夏就已經(jīng)制定了歷法,老百姓已經(jīng)掌握了四時耕種的規(guī)律。也開始了改造地球,治理黃河。帝堯是第一個實施“禪讓制”的帝王。 虞舜名叫重華,重華的父親叫瞽叟,瞽叟的父親叫橋牛,橋牛的父親叫句望,句望的父親叫敬康,敬康的父親叫窮蟬。窮蟬的父親是顓頊帝,顓頊的父親是昌意:從昌意至舜是七代了。自從窮蟬之后一直到舜帝,中間幾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 舜是冀州人,在歷山耕過田,在雷澤打過魚,在黃河岸邊做過陶器,在壽丘做過各種家用器物,在負夏跑過買賣。虞舜三十歲時,帝堯把兩個女兒嫁給他,以觀察他的品性。舜通過了二十年試用期后,終于登上了帝位,也就是虞舜。 舜二十歲時因為孝順而聞名,三十歲時被堯選用,五十歲時代理天子政務,六十一歲時接替堯登臨天子之位。虞舜在華夏大地設置十二州牧,任用大禹繼續(xù)治水。登位三十九年后,巡視南方蒼梧時逝世。葬埋在長江南岸的九嶷山,也就是零陵。 虞舜是第一個接受禪讓的帝王,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平民出身的帝王。虞舜在位期間,治理好了黃河;華夏大地首設州牧分治,開啟了國家統(tǒng)一治理的初級階段。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親是鯀,鯀的父親是帝顓頊,顓頊的父親是昌意,昌意的父親是黃帝。也就是說,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親鯀都沒有登臨帝位,而是給天子做大臣。 禹的父親治水不成功,被帝堯流放,最后死在了羽山。虞舜接著任命鯀的兒子禹治水,大禹工作勤奮,采用易疏不易堵的辦法,過家門而不入,終于治理好了黃河。禹治理黃河后,又開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處湖澤,疏浚了九條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 于是虞舜將帝位禪讓給禹,也就是夏禹。十七年之后,舜帝逝世,服喪三年完畢,禹為了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躲避到陽城。但天下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來朝拜禹。禹這才繼承了天子之位,南面接受天下諸侯的朝拜,國號為夏后,姓姒氏。 夏禹跟舜一樣,不但治理好了黃河,又開通了九座大山之路,治理了九處湖澤與河流,將華夏大地劃分為九個州牧,進一步細化了國家管理,對國家的貢獻相當突出。于是,虞舜將帝位禪讓給他。但從夏禹開始,帝位就變成了世襲制。 從黃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國號,為的是彰明各自光明的德業(yè)。黃帝號為有熊,帝顓頊號為高陽,帝嚳號為高辛,帝堯號為陶唐,帝舜號為有虞。帝禹號為夏后,而另分出氏,姓姒氏。契為商始祖,姓子氏。棄為周始祖,姓姬氏。 黃帝、顓頊、帝嚳、帝堯、虞舜,依次排列為“五帝”,雖然此五帝的帝位“禪讓”仍然是在帝王血脈之內(nèi),但還是講究用人唯賢。但從夏禹開始,就變成帝位世襲了。所以司馬遷將夏朝單獨列為了一個朝代,這也許是專制的開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