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魁之名,人們肯定第一個聯(lián)想到的是水泊梁山黑旋風(fēng)李逵。但在下要說的不是宋朝的李逵,而是清朝的李魁,渠也非是綠林好漢,而是一位小有名氣的山水畫家。 2010年3月26日,在下攜犬子毛豆專程赴滬參加上海朵云軒第39屆藝術(shù)品拍賣會時,碰上了一幅李魁的《策杖訪友圖》山水人物小幅鏡片投拍,我們把此圖拍了回來。 《策杖高士圖》39×32cm的直幅,設(shè)色紙本。圖上的策杖高士一襲藍(lán)布長袍,高束發(fā)髻,右手策杖,躑躅在空曠的山崖前的平波上,不知是去訪山澗茅屋中端坐的紅衣逸士、或是走到水邊渡口?這位策杖雖然是“豆人”面目全非,倒正合了古人所說:“遠(yuǎn)人無目。”這畫中兩位人物都正是無目的。但人物的舉止行蹤,仍能看出渠之行跡高蹈和風(fēng)雅倜儻?!安哒取?、“攜琴”、“觀瀑”等是古代文人反復(fù)吟詠表現(xiàn)的題材,它們已不是僅僅的表面上的賞景,而是寓寄的一種理想和處世的態(tài)度,一種不愿隨波逐流、出世離俗的超逸理想,是古代文人寄情林泉、逃避現(xiàn)實(shí)的寫照,通過這些表現(xiàn),可以襯托出清高文人的高潔不屈的品格。 圖上的山石以亂柴皴施筆,著以枯墨,中鋒、側(cè)鋒合力用筆,自上而下,墨氣淋漓,奔放有力。筆觸雖亂,但卻不離山形脈絡(luò),趣味良多。皴后潤染淡赭石和淡花青,清朗明快。山石間的樹木則以秋樹為主調(diào),幾棵高大的楓樹每棵上僅有幾葉橙紅的楓葉,一葉知秋,我們可以看出深秋的蕭瑟。紅衣逸士端坐茅屋后邊惟一的一棵古松,蒼古高虬,不屈挺立,映襯出高人逸士的不同流合污的氣節(jié)。一柱山峰頂端另有一間茅屋,紅墻藍(lán)簾,不著人跡,抑高士居?抑姬人?。坎坏枚?。對岸漂渺淡遠(yuǎn)的兩抹水渚遠(yuǎn)山,枯墨勾皴,赭石淡染,看上去平遠(yuǎn)無邊。無際的江水之中,有兩葉小舟漂泊之中,不知?dú)w來之舟?或是要遠(yuǎn)行之舟?水面波紋不起,潔凈澄明。水天一色,無有邊際。畫筆墨色,姿肄揮灑,清蒼秀逸,翛然塵坌之外。 畫上揮題:“亂柴皴剛中有柔,始有可觀,不然劍拔弩張大棘人目也?!薄凹弊之嫾页跏煎e寫成“擊”,“擊”右點(diǎn)錯后補(bǔ)書“棘”字。署名款“斗山得識”,鈐“斗山”朱文長方形印?!岸飞健笔抢羁淖?。此山水被西北的張曦賢弟看中,取走之前,他請我題跋,我應(yīng)囑題寫“李魁字斗山,清朝山水畫家,用筆濃厚,力辟奇境。此山水鏡片,沉郁豪放,澄潔秀雅,堪可寶玩者也。庚寅年夾鐘,智凱居士敬題?!?/span> 李魁以山水馳名,清人所著《竹實(shí)桐華館談畫》和《翦淞閣隨筆》皆有載李魁能畫山水。“大譜”俞劍華先生編著的《中國美術(shù)家人名辭典》稱李魁:“【清】字斗山,南海(今廣州)人。作山水,用筆濃厚,力辟奇境,取法石濤。卒年七十?!?/span> 于建華簡介: 于建華法名智凱,別署不器齋、染丕室、無住庵、種瓜得瓜庵、不歌樓、聞樂不樂齋。1962年9月生于河南郟縣,祖籍山東省文登。工書法篆刻,富書畫收藏,精書畫鑒定;研究佛學(xué),參修禪宗;善詩文,多著述?,F(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宗教學(xué)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原印社副社長,漯河觀音閣書畫院院長、漯河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已出版《洪丕謨年譜》、《洪記書坊》、《平常心是道》、《近代名家書畫藻鑒》、《名家扇書扇畫漫說》、《無住庵談字論畫》、《丹青遺痕彌足珍》、《閑敲棋子賞書畫》、《中國佛門書畫家圖典》、《書情畫趣》、《拍回書畫細(xì)賞玩》、《小篆入門》等。 于建華《博古圖》 于建華部分著作 于建華書法 于建華朱砂書法 于建華篆刻 智凱居士作品--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等。大乘經(jīng)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yuǎn)劫時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凈土,廣度無邊眾生,成就無量莊嚴(yán)功德,為大乘佛教所廣為崇敬和弘揚(yáng)。此畫中無量壽佛紅衣端坐于蒲團(tuán)之上,神態(tài)寧靜安詳,莊重肅穆,似在傳經(jīng)說法,又似在參透禪機(jī)。上題禪句,亦為玄妙法門。配上飄逸靈動的字體,使得扇面妙意橫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