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筆者與一位非常喜愛書法的朋友一起去看一個展覽,說實話,這位朋友的確是喜歡書法,但他并不知道怎么去欣賞,只是覺得自己內(nèi)心由衷喜歡,嘴里卻說不出來個一二三。我問他是怎么欣賞的,他說,只要寫得整齊、好看,就覺得寫得好。我問他,那電腦打印出來的字好看不,他說,那是印刷體,都是一樣的,沒什么感覺。我就給他說了下面關(guān)于書法的五個參與要素,帶著這樣的思考,他竟然在展廳呆了整整一個下午都不想出來,真為這位朋友的鉆研精神所感動。 下面把這五個要素與大家分享一下,也請大家多多提出批評意見。 書法要有繼承性。書法中的繼承性,是指學的是哪個古人的作品,也就是說,你要學書法,就必須要以古人為師法對象,有的人很喜歡當代一些書法家的作品,就去臨摹,這是不行的。繼承,就是要繼承傳統(tǒng)的,歷史遺留下來的作品,是經(jīng)過千百年所檢驗過的,從古人的作品中我們能學到筆法及其它需要的東西。為什么不能學習今人的呢?這是因為今人也是學古人的,他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有所損減,因為一個人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試想一下,今人的書法已經(jīng)丟掉了古人的很多東西,你怎么能學到古人的呢?還不如直接學古人,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這就是繼承性。 另外一個,繼承了古人的東西以后,別人一看就能看出來,你是學誰的,如果沒有學過古人,別人也是會看出來的,自己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會有古的人“基因”的,誰也瞞不過去,人家專家一眼就能看出來,尤其是在一些展覽上,不能小瞧了評委的眼光,還有些藏家也是很厲害的,咱不能瞞天過海。 筆法非常重要。曾經(jīng)聽到一個經(jīng)常參加評審的評委說過,他在評審作品時,更加注重作者書寫時的筆法,他認為,筆法是從傳統(tǒng)中而來,如果一個人的傳統(tǒng)功底扎實,筆法一定沒有問題。由筆法所帶來的藝術(shù)性可以分為筆勢、筆力,以及作品的風格。筆者還是比較贊同這個觀點的。 筆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人們在書寫中,由于用筆的不同,字的形態(tài)、風格等都會發(fā)生一些變化,以前有一位書法教授說過:字形是隨著筆法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的。這個說法也是有道理的。我們看看以前的篆隸變化,以及由篆隸演變成草書與楷書,都是由于筆法由絞轉(zhuǎn)向提按過渡所形成的,篆隸中更多的是絞轉(zhuǎn),發(fā)展到行草書,魏晉時期在行草書中保留了絞轉(zhuǎn),多了使轉(zhuǎn),而唐代的楷書則減少了絞轉(zhuǎn),多了提按,字形是隨著筆法的改變而變化的。 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不論你寫哪種字形、字體,但筆法的變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評價要素。 字的變形水平。在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中,我們不能像古人那樣,創(chuàng)造出某一種比較有劃時代意義的書體,但是,我們可以對古人的字形進行一些改造,而絕不能照搬古人,這是絕對要避免的。有的人認為,我們不是學古人嗎,學了古人,就能檢驗學習成果,為什么不能照搬?其實,這種想法是絕對錯誤的。以前還有這一種說法,說是王羲之如果要參加當代書法大賽,親自寫的作品也不一定能入展,這個說法說對了一半,試想想,王羲之用他原來的作品參加書法展,任何一個人一看都是王羲之的,是照搬王羲之的,肯定上不了展覽。因為當代書法要求我們,不僅要學古人(根植傳統(tǒng)),還要自成一家(鼓勵創(chuàng)新),只有達到了這個要求,書法入展才會有可能的。 怎么創(chuàng)新,或自成一家?有的作者是非常聰明的,他們的做法也很簡單,就是把古人的字形及用筆進行一些調(diào)整或變化,如此一來,評委看著像古人,但又覺得不是古人的全部,見到這樣的作品,極有可能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或入展。古人的字原來是匾的,他們會改造成長的點的,古人的筆畫原來細點,他們就會改造成粗點的,這個方法非常實用。 墨色不能太單調(diào)。當代書法已經(jīng)引入了中國畫的基本原理,所謂“書畫同源”,因此,墨色在書法中起到了一個制造層次感的作用。我們會經(jīng)常看到一些書家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總是有“一筆書”的感覺,他們蘸一筆墨,一直寫到了墨色干枯為止,對于濕的、濃的墨,叫做近景,干枯一些的,屬于遠景,這樣一來,層次感就出來了,也就把“傳統(tǒng)”的書寫與現(xiàn)代書法創(chuàng)作拉開了距離。 書法中用墨的方法很多,包括用什么墨,新墨、舊墨、老墨,宿墨,等等,不論是什么墨,但都有一個基本的書寫方法,就是利用清水和濃墨來完成。一是先蘸清水,浸濕毛筆,再去掉多余的水分來蘸墨,這樣的話,筆肚是水,而墨完全包裹了水,書寫起來,會形成各種不同的墨色感受,從而也就有了藝術(shù)性了。 空間布局也有講究。一幅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不僅僅是書寫水平的高低,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感受,就是空間布局。古人講“計白當黑”,也是對章法和空間布局的基本要求,這個方面是從作品整體上來講的,它要求從整個作品的安排上要有疏密、黑白的辯證思維,是一個創(chuàng)作者對藝術(shù)作品的看法。我們經(jīng)常 也會看到一些作品,尤其是小幅作品,雖然用了很少的空間去寫幾個字或密密麻麻的幾十個字,而更多的空間卻是蓋印或是留白,從整體上看是非常賞心悅目的。 作品中,空白的地方才是精彩之處。 衡量一幅優(yōu)秀書法作品,主要從上面五個方面來考察作品質(zhì)量的高低,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字形的問題,其實,當代書法對字形的“追究”已經(jīng)不是很嚴格了,只要所創(chuàng)作品能表現(xiàn)出一定的藝術(shù)性,就會被定義為優(yōu)秀的作品。 你是否贊成上述觀點?請發(fā)表留言,談?wù)効捶ā?/p> 本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shù)》平臺原創(chuàng) |
|
來自: 李忠信htp6t3eq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