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賞析 / 嚴勇、音頻 / 張佳
不想說話,孤獨一人登上西樓,夜空中,新月如鉤一樣清冷。低頭俯視,寂寞的梧桐,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秋之中。那剪不斷,理不清的,正是離愁別苦。卻還有另一種無法訴說的愁苦滋味在更深處。 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翦。 離愁:指去國之愁。 別是一般:另有一種意味。別是,一作別有。 一般 一作:一番 開寶八年(975),北宋滅南唐,李煜國破家亡,被囚禁待罪于汴京。這首《相見歡》便是被囚期間所作,與另一首《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共同膾炙人口,成為詞中佳作。李后主因亡國之情,故而寫愁,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其臨終絕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千古莫敵。這首《相見歡》也是寫愁,雖不及“一江春水”,但也可稱為秋愁的代表佳作。首句,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一個“獨”字,就把詞人內(nèi)心的情感表達出來。孤獨之情,是因為“無言”,內(nèi)心有許多話,卻不知道跟誰說;心中有許多苦,卻不知道向誰訴。小周后常常被趙光義欺負,經(jīng)常向他發(fā)脾氣,他難得有一刻清凈的時候。內(nèi)心的苦悶,只能對著明月來訴說。“月如鉤”,一個“鉤”字,仿佛一頭掛著過去帝王的生活,一頭掛著現(xiàn)在亡國的生活。一個“鉤”字,勾出了無限的往事,愁字不減反而更濃了。二句,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凹拍倍?,點出了詞人內(nèi)心情感由孤獨到寂寞的遞進變化。詞人說梧桐寂寞,實際上是詞人自己寂寞。“深院鎖清秋”,實際上是趙光義鎖住了自己,將自己囚禁起來。這一個“鎖”字,寫出了詞人生存狀態(tài)之危險,無時無刻都將有性命之憂。一個“鎖”字,也寫出了詞人的無可奈何悲慘命運。 三句,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詞人連用兩個動詞“剪”“理”,來對付亡國之愁。但是,結(jié)果卻是“不斷”“還亂”,根本無濟于事。實際上,詞人這里將愁字量化,如同布一樣,以為可以剪斷,理好,何其傳神。也可理解為詞人先設(shè)問,做伏筆,這天下有什么是“剪不斷,理還亂”的,答“是離愁”。這樣,這個“愁”字,就被重點凸顯出來了。前面的鋪陳敘述,都只是為了“離愁”二字的出場。詞眼,也就不言自喻了。四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詞人意猶未盡,總覺得除了“離愁”,還有一種滋味在心頭,說不出,道不明,整日纏繞著詩人,使其內(nèi)心苦悶,郁郁寡歡。這種滋味,除了離愁還會是什么呢?想必這個離愁背后的故事,詞人不說大家也都知道吧。那就是亡國之痛了。詞人不敢說,因為他只能像阿斗一樣,才能活命。實際上,詞人沒有阿斗聰明,他為他最愛的詞,獻出了國家,獻出了小周后,最后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一個為藝術(shù)而獻身的偉大詞人,被后世人們尊稱“一代詞帝李后主”。遇見是緣,點亮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