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世時,觀察他的志向;父親去世后,觀察他的品行;長期不改父親的行事之道,可說他很盡孝。孝道,是孔子禮治社會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很重要的一部分。遵守了父子之道、夫妻之道,繼而遵守君臣之道,那么天下也就不會有那么多亂臣賊子,弒君篡位了。在孔子眼中,孝道成為一個人忠誠可信的度量衡。所以,漢代有“舉孝廉”之類推薦做官的做法。這也是孝道本身對于一個人的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父親在世時,有人管著,孩子一般不敢胡作非為,學(xué)習(xí)還算認(rèn)真規(guī)矩,這時候就要觀察他的志向。父親去世后,沒有人管了,孩子的膽子也大了,自由度也高了,做事是不是沒有顧忌,行為是不是荒誕無稽,這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行來了。如果三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仍然和父親在世時候一樣,有志向,崇禮節(jié),那么這個人可以說是很盡孝。因?yàn)楹⒆記]禮貌,往往挨罵的是父母家教不行。與有孝道的人交往,可靠、放心;與不孝道的人交往,隨時有可能遭遇背叛。所以,通過觀察一個人孝不孝順,可以作為是否與之交往的一個重要標(biāo)準(zhǔn)。當(dāng)然,隨著社會進(jìn)步,如今的“孝道”有了新的含義,并不要求孩子一味地聽從父母。而是注重滿足父母提出的合理要求,規(guī)勸父母不正確的行為,做到從內(nèi)心孝順父母,為父母著想,同時不要失去自己獨(dú)立思考生活的能力。 遇見是緣,點(diǎn)亮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