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祖籍安徽和縣,生于江蘇省江浦縣烏江橋北江家坂村(現屬南京浦口區(qū)),名震天下的楚霸王項羽即是在此地自刎的。他因在叔伯兄弟中排行老五,乳名“小五子”。自小迷于詩、書、畫,自號“三癡生”。18歲又從清末進士含山張栗庵學古文詩辭,張栗庵諧'三癡'之音,為其改名“散之”,遂此名伴隨了他一生。 當時流傳有這樣一則軼事:郭沫若來南京,有請賜墨寶,郭沫若答曰:“有林散之在南京,我豈敢在南京寫字!”。而日本書道界對其書更是推崇備至,書道團體來華訪問,都以能拜會林散之為榮。其后,以青山杉雨為團長的全日本書道訪華團來到南京,這位直率而又狂傲的日本當代書壇泰斗本來對中國現代書法不以為然,當他見到林散之的作品以后,當場便行鞠躬之禮,并敬題“草圣遺法在此翁”為贈,一時傳為佳話,林散之名聲大震,“當代草圣”之美譽也由此傳開。力量感,一直是學習行書的朋友追求的??瑫€好說,書寫起來還好把控,一旦寫起行書,一不小心,就會寫的浮漂無力。那么,要想寫出行書的力量感,應該注意什么呢?小編才疏學淺,不敢擅自評論,我們還是聽聽林散之是怎么說的吧。5句話給你說明白,句句實用。一、寫字要用勁,但不是死勁,是活的,力量要用在筆尖上。正像林散之說的那樣,書法要寫出力量感,要用巧勁,不能用蠻力,不要指望大力出奇跡,否則寫出的字也是僵硬的,缺少彈性。我們在書寫的時候,要仔細感悟筆尖的力量。要有一種筆尖入紙,紙面頂住筆尖的感覺。這樣寫出來的筆畫才能入紙三分,力量感自然也就出來了。大家不要誤會,林散之所說的“盡全力寫之”,不是說絕對力量要大,指的是要將力量牢牢聚集在筆尖,絲毫不能松散,筆尖要始終有一股勁支撐著。這種力量有種打太極的感覺,內收而不能松散。寫行書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滑。筆尖一帶而過,速度是有了,力量卻少了很多。正確的做法是,在行筆的過程中,要找到那種筆尖和紙面摩擦的感覺,有一種逆流而上的意思。大家不妨用手掌撥動水面,來感受一下那種力量感。有些朋友在寫行書的時候,起筆和收筆處還會留意一些,在中間的行筆處,反而處理的很潦草,這也是不可取的。正如林散之說的那樣,寫字,不看兩頭看中間。意思就是說,哪怕是行筆再速度,也要能留得住筆,中間部分也要寫出力量來,這樣寫出來的字才耐看。大家都唱過歌吧,在唱歌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高手發(fā)聲看上去沒怎么用力,但聲音卻洪亮動聽。而缺乏技巧的朋友呢,即使是喊破嗓子,也唱不出其中的力道。書法也是一樣,用力不能太直白,要骨力內含,要給人一種看似無力,實則骨力滿滿的感覺,這樣才能給人以無窮的回味。以上就是林散之關于如何寫出力量感的5句話,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當然了,這些觀點不光對行書適用,楷書和草書等其他書體,在書寫的時候也是一樣的道理。大家在平時的練習中,要多加總結體會,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