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資治通鑒第三十七卷 漢紀二十九 【原文】班固論曰:昔周封國八百,同姓五十有余,所以親親賢賢,關諸盛衰,深根固本,為不可拔者也。故盛則周、召相其治,致刑錯;衰則五扶其弱,與共守;天下謂之共主,強大弗之敢傾。歷載八百余年,數(shù)極德盡,降為庶人,用天年終。秦訕笑三代,竊自號為皇帝,而子弟為匹夫,內無骨肉本根之輔,外無尺土藩翼之衛(wèi);陳、吳奮其白梃,劉、項隨而斃之。故曰,周過其歷,秦不及期,國勢然也。 【譯文】班固論曰:從前,周王朝分封諸侯國八百個,其中同姓家族有五十余個。這正是為了友愛親屬,尊重賢才,它關系到政權的興衰。根深植,本堅固,使外人就無法動搖。所以強盛之時,周公、召公共同洽理,使刑罰停止。哀弱之時,五霸在下扶助共同守護。天下認為周王是共主,諸侯國的力量再強大,也不敢傾滅周歷時八百余年,氣數(shù)恩德已盡,被降為平民,但仍終其天年。秦譏笑夏商周三代君王,自稱“皇帝”,卻讓子弟當平民。這個政權內沒有骨肉至親輔佐,外沒有藩屬封國護衛(wèi),一旦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劉邦、項羽隨之而進,也就覆亡了。所以說,周王朝的統(tǒng)洽能夠超過期限,秦王朝則短到?jīng)]有達到期限,是國家形勢造成了這樣的結局。 周王朝分封諸侯國八百個,其中同姓家族有五十余個,分封諸侯是有講究的。分封異性諸侯是論稱分金銀,誰有功勞就分封誰,以顯示制度的公平,這樣才能服眾,按能力分封,可以提高積極性,大家只要殺敵有功就能獲得封賞,可以振奮士氣。 鞏固政權分封同姓諸侯王就是為了鞏固政權,畢竟血濃于水,同姓諸侯都是皇親國戚,已經(jīng)進行利益捆綁,都有共同的利益,所以反叛的可能性不大,扶持同姓諸侯王就是要制衡異性諸侯王,另外分封700多個異性諸侯王,就是分散他們的勢力,避免他們謀反。 既然分封同姓諸侯王可以鞏固政權,那為何不全部分封同姓諸侯王呢?物極必反,凡是都要講究平衡。如果全部分封同姓諸侯王,以后誰還為你賣命呢?打仗的時候出生入死,到封賞的時候卻沒有份,是難以服眾的。西楚霸王項羽把印信的菱角都磨平,都舍不得封賞,導致人才流失嚴重。 利益捆綁職場同理,身為領導要懂得固權,關鍵職位一定要安插親,因為親信信任度比較高,而且都有利益捆綁,大家都是一條船的,都不希望沉船,為了維護彼此的利益,都會顧全大局。就像榕樹(領導)一樣,榕樹生長期間不斷生根(親信),樹枝的根接觸土壤后又扎根生長,最終形成一片小樹林(派系),就能抗衡更大的風雨。 越級提拔可以收買人心。比方說下屬在原領導的帶領下只是個組長,你上任后馬上提拔為經(jīng)理,下屬肯定會感恩戴德,對你絕對言聽計從。韓信本來是跟項羽混的,因為跟隨項羽沒得提拔,就投靠劉邦,劉邦馬上就提拔為將軍,后來又提拔為齊王,韓信對劉邦那是感恩戴德?。∽罱K韓信幫劉邦滅了項羽,劉邦一統(tǒng)中國,建立漢朝。 |
|
來自: 職場智謀 > 《職場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