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是要一件需要靈感的事,這就是為何詩壇會有那么多一詩成名的傳奇。 崔護要不是受到點感情上的刺激,想來是寫不出“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估計現(xiàn)在我們也不知唐代還有這樣一個文人。林升要不是到杭州時被只知享受的達官貴人們刺激了一下,也寫不出“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估計現(xiàn)在我們也不知宋代還有這么一個任性詩人。 普通詩作需要靈感,禪詩就更是缺不得。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就是因春雨“催生”出的妙詩,詩名叫《精舍遇雨》。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末五代時的一位名叫可止的和尚。五代時朝局較亂,很多文人都心灰意冷,遁入空門,可止也于36歲左右入寺為僧,關(guān)于他早期經(jīng)歷的記載很少。因為悟性極強,可止不久后便當了住持,唐明宗親賜其文智大師之稱。 和當時很多高僧一樣,可止很愛寫詩,也與文人們偶有唱和之作,《全唐詩》目前收錄了他的9首作品。但這些詩的水平,多數(shù)都很難用“高明”二字來形容。比如他為同樣做過和尚的賈島寫過一首悼亡詩,名字叫《哭賈島》,詩云:“燕生松雪地,蜀死葬山根。詩僻降今古,官卑誤子孫”,放在今天它算是不錯的詩,但這種詩在唐代怎么看也排不上號。 一般情況下寫不出好詩不要緊,人家在有靈感的時候是能寫出佳作來的,而且還能流傳千古,這首《精舍遇雨》就是這樣的作品,大家且看:
這首詩是可止在僧舍時,遇到一場春雨后,超水平發(fā)揮寫的一首作品。全詩通篇無一生僻字,都是大白話,卻流傳了1000多年,成為了不少禪詩愛好者心中的經(jīng)典之作。 全詩一開篇就充滿了禪意,“寂寂”、“微微”兩組疊字的使用,讓整首詩讀來朗朗上口,同時又充滿著禪意??臻T不需多熱鬧,寂寥的歲月反而能讓詩人安心修習(xí);而這場細雨,也似乎知道這一點,它只是一場微雨,卻能洗盡凡塵之氣。在這兩句里,詩人用“淡”和“洗”這兩個動詞,將空門、微雨與人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了,由心至身,一筆勾勒。 后兩句也一樣是妙筆。“臥向白云情未盡”這一句,其實一直都不太好理解。是和尚對自然界的白云有情,還是白云對人間有情,亦或是兩者皆有?這一點見仁見智。最后一句臥看白云的詩人,聽著林間傳來的黃鸝鳥叫,何等愜意。這兩句的畫面感是很強的,有聽覺有視覺,也有動作,這是其高明之處。 值得注意的是,詩人的目光是看著天上的白云的,所以“醉芳菲”并不一定是眼前之景,他是通過聽覺來判斷的。黃鸝鳥的啼叫聲,聽來一股“醉意”,詩寫到這兒,意境就全出來了。但詩至此卻戛然而止,留給讀者自己去想象。唐詩講究的是留白,一句可作一幕,句間留白,詩尾留白,十分耐人尋味。 縱觀這首詩,從意境來看,雖然通篇沒有一個高級的字眼,都是大白話,卻自有一股禪意,它體現(xiàn)了一種悠然自得的閑適。詩人的高明之處在于,這種閑適他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通過視覺、聽覺,以及“臥”這樣的動詞,把讀者帶到這場微雨中,讓讀者自己能感受到,所以它讀來自有一種如沐春風(fēng)、如置身于春雨的感受。 同樣從遣詞上來看,它也是可圈可點的。前兩句疊字的使用,最后一句點晴之筆“醉”字的使用,都一字不可改。與可止的其它詩作相比,這首詩的整體水平確實要高出太多了,因此它也成為了其代作表,受到不少名家的推崇。 寫禪詩是很講究靈感的,這一點在很多作品上都能體現(xiàn)。宋代的志南和尚,在一場微雨中漫步,寫了首《絕句》?!罢匆掠麧裥踊ㄓ?,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不但充滿禪意,而且遣詞上也是妙不可言,一樣讓志南青史留名。大家還知道哪些經(jīng)典禪詩呢?歡迎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