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看了一部“溫情”喪尸片—《負重前行》(Cargo),“潮爺”馬丁·弗里曼打造了一個“好爹”的形象: 爸爸被變成喪尸的媽媽咬傷,只剩幾個小時自己也要變成喪尸。為了給小女兒爭取一線生計,他背上孩子,將一小塊腐肉通過固定的樹枝掛在自己面前,目的就是讓自己變成喪尸后還能繼續(xù)前行… 這部電影跟此前口碑火爆的韓國喪尸片《釜山行》有得一拼。《釜山行》最后的鏡頭讓無數(shù)人淚奔:父親變成喪尸的那一刻,為了不傷害火車上的女兒,從火車上縱身跳下,這一息尚存的父愛戰(zhàn)勝了人性的泯滅。 父親就是這樣一種人,他們往往不善言辭,但在危急關(guān)頭會為孩子挺身而出、獻出包括生命在內(nèi)的一切。 我自己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當(dāng)我看到孩子們天真燦爛的笑臉,我就會思考“父親”兩個字到底意味著什么。有了孩子,我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有了孩子,讓我不得不收斂自己身上的“巨嬰”習(xí)性;有了孩子,讓我明白了什么是家庭責(zé)任感。感謝我的孩子,是他們“倒逼”我成長。 今天父親節(jié),想跟大家聊聊跟“父親”有關(guān)的兩個英語單詞:dad 和 father。 只要你學(xué)過英語,肯定知道dad和father這兩個單詞。但應(yīng)該很少人研究過dad和father到底有何區(qū)別。一般人也就是認為dad是“父親”的口語表達,而father是“父親”的書面表達。 我遍訪各大詞典,發(fā)現(xiàn)dad和father貌似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詞典上的解釋也十分“輕描淡寫”,比如: 但作為一個英語老師,以及孩子爹,我細細體會這兩個單詞后,發(fā)現(xiàn)它們其實有天壤之別。 先來看father: father更多地是一個生物學(xué)概念,即一個孩子的“生父”。來看例句:After the birth of his child, this boy became a father. (生了孩子后,這個男孩成為了父親。) 另外,father還可以作動詞來使用,表示“是…的父親”,比如:He fathered three children.(他是三個孩子的父親。) 再來看dad: dad指“陪伴和參與孩子成長的男性家長角色”。看例句:The child went to the zoo with her dad.(這個孩子和她的爸爸一起去動物園。) 對比這兩組定義,我們發(fā)現(xiàn)father是一種不帶情感的客觀描述,而dad這個詞似乎融入了很多我們對父親的美好期待。 其實在中文里,“爸爸”和“父親”也不是簡簡單單的口語和書面語之分。當(dāng)我們聽到“爸爸”這個詞的時候,是不是聯(lián)想到了那個小時候背你騎大馬、帶你逛公園、瞞著媽媽偷偷給你買糖吃的形象?而聽到“父親”兩個字,我們想到的是不是“威嚴(yán)”和“權(quán)力”? 凡是在輕松開明的家庭,孩子都管父親叫“爸爸”;而在一些傳統(tǒng)刻板、家風(fēng)嚴(yán)厲的家庭,孩子真的管父親叫“父親”。 我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過一個短視頻,一個記者正在采訪中國某40后著名企業(yè)家(我就不指名道姓了)。在過程中,老企業(yè)家把他兒子叫過來給記者匯報下工作。身為企業(yè)高管、四十多歲的兒子,在他父親面前竟然支支吾吾十分緊張,說話都不利索,后來干脆對記者說“父親在這兒,我說不出話。”說罷便奪門而出。這位企業(yè)家后來淡定向記者解釋說:這是我的家風(fēng)。 看完,我一口水差點噴出來,這哪是家風(fēng),這哪是父子,分明是君臣! 希望我自己不要成為孩子的“father”,而要當(dāng)他們永遠的dad,陪著他們一起成長,一起看盡世界的繁華。 最后,順祝天下父親快樂、安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