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爐”,指夏季炎熱城市。最早始于民國時期,當時長江流域的上中下游段重慶、武漢、南昌、長沙夏季氣候炎熱,故被傳稱為“四大火爐”。 “火爐”這個說法最早反映的是公眾的直觀感受,長期以來沒有明確的定義和標準。21世紀后,火爐城市開始以炎熱指數(shù)、高溫日數(shù)、連續(xù)高溫日數(shù)、夏季平均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等作為入選的考慮因素。 此外新推出還有“七大火爐”的說法,指南昌、重慶、福州、天津、長沙、杭州、上海七大夏季氣候炎熱的大城市被傳稱為“七大火爐” 2010年更新新四大火爐,即重慶、福州、杭州、南昌。中國氣象頻道官方微博也曾發(fā)布中國內陸火爐城市新排名,前十五名依次為福州、 重慶、 杭州、 ???、 長沙、 南昌、武漢、 南寧、西安、廣州、石家莊、鄭州、 合肥、南京、濟南、上海。 由于大氣環(huán)流等因素的變化,火爐城市開始產(chǎn)生變化,部分地區(qū)高溫日增幅明顯。部分城市開始不斷植樹造林,傳統(tǒng)火爐中以南京為代表的炎熱程度逐漸與江南、華南地區(qū)其他都市相比大為減輕。 2010年公布的新四大火爐,對“炎熱城市”的分析研究,考慮的因素包括炎熱指數(shù)(一種主要考慮氣溫和相對濕度對人體舒適狀況綜合影響的指數(shù))、高溫日數(shù)、連續(xù)高溫日數(shù)、夏季平均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等。科學上用出現(xiàn)35℃以上高溫日的多少,以及極限高溫數(shù)值和相對濕度綜合來衡量一個城市的炎熱程度,一年中最高氣溫超過35℃的日子達20天以上,而且出現(xiàn)過40℃以上的高溫天氣,大家把這樣的城市稱為“火爐”。 不同于極端最高氣溫或高溫天氣(日最高溫度35℃)日數(shù)等指標,炎熱指數(shù)綜合考慮了氣溫和相對濕度對人體舒適狀況的影響,有著獨有的計算公式,通常認為,炎熱指數(shù)值越大,人體感覺會越不舒適。因為在高溫條件下,如果空氣干燥,可以通過出汗和汗液的蒸發(fā)來散熱,但如果空氣濕度太大,人的散熱系統(tǒng)的效率就下降了,汗液無法蒸發(fā)散去,就會感到很不舒服。 |
|
來自: 昵稱1338421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