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迷失于錯位 文/肖琳 在蹤影“愛情”寫到一半的時候,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有感而發(fā)地談及了對情感問題的一些個人想法。但沒想到的是,這篇小說情節(jié)的走向和結(jié)局還是超出了我的一般性預(yù)料,特別是看過幾篇書評后,更是覺得小說想要表達的主旨要深刻和耐人尋味得多。 姚黃老師的書評中提到,門閥觀念和階層意識,是造成這場悲劇的原因,的確很有道理?;橐銎鋵嵤巧鐣A層與門第在現(xiàn)實社會中最為客觀與真實的表現(xiàn),王子愛上灰姑娘的故事大多也只能是故事。 但是,如果對當(dāng)事人的愛情心理進行仔細分析的話,這場悲劇的原因,似乎又不完全是門閥觀念和階層意識造成的,其中主人公個人的情感心理認知與愛情表現(xiàn)方式發(fā)生的錯位與迷失,也許是這場愛情悲劇更深層的原因。 韓瑜與建安這對大學(xué)時期的戀人,不僅才氣、容貌上旗鼓相當(dāng),在人格水準(zhǔn)的許多方面也都大體是相同的,他們的感情世界乍看上去高潔而純粹。而恰恰是這種高潔和純粹,免役能力反而低下,沒等外界怎么樣、別人怎么樣,自己先受不了了。更何況加之韓瑜母親的橫加干擾?!比如韓瑜的干部家庭背景,并沒有給過建安實質(zhì)性的壓力的時候,建安的自尊和清高就不斷自己給自己施壓。即使是韓瑜自己也不敢正視和面對家庭背景的懸殊問題,不敢對建安直言。這種認知上的錯位與迷失,使建安分不清主次,也想不明白后果,寧愿放棄感情、放棄愛人、也不能放棄所謂的心理自尊。他的自尊從某種程度上是自卑的另一種表現(xiàn)方式,是扭曲了的自卑。這種自尊和自卑的混合體,是最容易發(fā)生判斷上的錯誤,甚至以為自己的放棄恰恰是一種愛情的奉獻。這種以“割舍”作為“奉獻”的傻事,常常出現(xiàn)在癡情戀人中,也是終成悲劇的深層始因。至于韓瑜母親王貞貞的出面干預(yù),我們只能理解為促成這場愛情悲劇的一點點誘因而已。真正造成這場悲劇的應(yīng)該是當(dāng)事者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識,以及不能夠自我解脫的傳統(tǒng)觀念——門第觀念、階層意識。 即便是講階層,其實,階層不僅僅是經(jīng)濟和社會地位,更體現(xiàn)為一種思想、人格、道德水準(zhǔn)和能力水平。從這點上講,韓瑜和建安應(yīng)當(dāng)是同一層級的,如果兩人走向工作,走向人生后,未來的人生可以站上什么高度都還是后話,可是建安卻連這點底氣都沒有找到,先行敗下陣來,可見是一個更大的認識上的迷失和錯位。 有的時候,過分的自尊、聰明和易感,恰恰對愛情具有極大的殺傷力,我甚至在想,假設(shè)韓瑜和建安走到了一起,以他們那份不成熟的感情心理,能夠邁過愛情與婚姻路上的多少坎坷呢?因此,悲劇只是或遲或早的事兒罷了。 相反,小說中的另一個人物汪彬斌從反面也在說明這個道理。他的門第其實是小人得志,是表面上的門庭顯赫,從骨子里與韓瑜和建安并不在一個層面??汕∏∈撬麤]有建安這種清高與自尊,有的只是公子哥的紈绔習(xí)氣,因此,他永遠感覺良好,只懂自傲不懂自卑,反倒向韓瑜這個不遙不可及的高傲公主貼了上去。他對婚姻愛情的衡量是世俗式的,最終的悲劇性結(jié)局也是世俗式的。不是因為愛不愛的問題,而是他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綠帽子”問題(盡管韓瑜只是看望了患了癌癥的初戀情人建安)。 在情感問題的認知和處理上,越是聰明、自尊、易感的人,智商往往越低,當(dāng)事者迷的現(xiàn)象很普遍。因此,最想說的仍然是,多么浪漫美好的愛情,其實,最終是離不開理智的。 蹤影的這篇小說我認為最成功之處是把愛情婚姻問題沒有停留在卿卿我我浪漫的表層,而是向更深的層面進行了引伸,是耐人尋味的,引人深思的,也是可以引起討論的。 當(dāng)然,從小說的表現(xiàn)方式上,在情節(jié)的緊湊性和語言的凝練性方面,還可以做得更好些。 ——肖琳 |
|
來自: 百荷書房 > 《愛情是生命里一抹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