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郵薈 · 5︱《三載芳華 萬千姿彩——八閩文獻郵會2016-2019》(內參) 內容摘要: 郵電部在1986年4-12月發(fā)行了“普23”民居普通郵票,隨后在五年期間陸續(xù)發(fā)行了“普25”、“普26”、“普27”民居圖案普票共4套21枚,面值設置21種,面值總計10.845元。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民居圖案普通郵票在選題上突破多年的傳統老面孔;在設計上大膽創(chuàng)新,并引入競爭機制;在發(fā)行上長跨五年呈系列發(fā)行;在印刷工藝首次采用電子影寫版,制版時間短,印刷速度快,色彩豐富,較好的滿足郵政業(yè)務發(fā)展的需要。民居圖案普通郵票的重要變化對中國郵政走向現代化進程以及新中國郵票的研究都具有長遠的影響。 關鍵詞: 民居系列普票、新時期、重要變化、影響
自1986年4月1日郵電部發(fā)行了面值2分的東北民居圖案普票(圖1),至當年的12月25日發(fā)行面值3分的湖南民居普票止,序號普23的民居普票全套14枚全部發(fā)行完畢,面值設置14種,其中面值90分的臺灣民居和1.10元浙江民居的兩種面值系新中國郵票中首次設置。隨后在1989年3-4月間,序號普25的民居郵票一套兩枚(圖2)先后發(fā)行,分別是貴州民居(3月10日)和青海民居(4月1日); 緊接著在一年后的1990年9月至11月,序號普26的民居郵票一套三枚(圖3)先后發(fā)行,分別是山西民居(9月20日)、寧夏民居(11月10日)與廣西民居(11月25日), 而后在半年不同的時間于1991年的4月至6月,序號普27的民居普票一套兩枚(圖4)先后發(fā)行, 分別是江西民居(4月25日)和山東民居(6月11日)。在上述的五年時間內發(fā)行了四套民居題材的系列普票共21枚,面值設置21種,面值總計10.845元,基本涵蓋這一時期郵政業(yè)務的需要。截止1999年5月1日普29長城系列的最后一枚普票發(fā)行時,民居系列普票實際主宰國家郵政通信運營達13年之久。民居普票其印刷次數之多,用量之大,版型變換之快,版式變化之復雜均是前所未有的。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里,民居系列普票所呈現出來的重大變化及對中國郵票的研究都有不同尋常的影響。 一、 民居普票在新時期的重要變化 1.選題上的重大突破。 1986年郵票發(fā)行局起草的《郵電部郵票發(fā)行局關于郵票發(fā)行的方針和選題基本原則(討論稿)》明確提出:“普通郵票是郵政通信常用郵票,它用量大且必須具備多種郵資面值。一般5年左右發(fā)行一組新的圖案”?!捌胀ㄠ]票的選題,要選特定的題材,最好選取代表民族本質的事物,每組郵票要用一個主題。設計印制的各枚之間畫面形象、顏色要有明顯區(qū)別,以便于郵政業(yè)務人員識別和群眾使用”。 正是秉承郵票發(fā)行局上述有關郵票選題的基本原則,中國民居系列普票在選題上有了重大突破,首次以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民用建筑為圖案,集中反映了當地居民的文化生活,習俗傳統和建筑藝術,一改過去以天安門、革命圣地和工農兵形象為郵票圖案的老面孔,四組民居普票21枚21個圖案,基本囊括祖國廣袤大地上東西南北中的居民常用建筑,套用現在的時髦用語叫“最接地氣”,因此深受各族人民特別是廣大集郵者的歡迎。 2.設計上精美到位。 自1985年10月郵電部成立郵票圖稿評審委員會后,一大批社會美術界的佼佼者參與了郵票圖稿的設計,讓普票的設計更加精美到位。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系陳漢民教授領銜,青年教師勵忠發(fā)和研究生華健心具體設計的“普23”一套14枚14種圖案,均采用裝飾性的畫法,構圖簡單,主題突出。每一枚郵票圖案中均畫有兩幢以上同一風格的民間住宅,例如4分面值的江蘇民居(圖5),以小河道兩旁對峙的兩排小樓來表現江南水鄉(xiāng)民居的秀美; 10分面值的云南民居(圖6),設計者勾勒遠近數幢傣族的竹樓,極具村落整體感; 而90分面值的臺灣民居(圖7),置于前、中、后三幢極具閩南特色的紅磚大厝錯落有致,燕尾式屋脊特別夸張的舒展著伸向天空,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就連50分面值的四川民居(圖8),前后左右數幢川居高低有序,層次分明,仿佛訴說著天府之國的溫馨與安靜; 而全套唯一以單座土樓為圖案的福建民居(圖9),則大膽采用空中鳥瞰式的俯視構圖,仿佛透露著閩西南地道的民居這種讓美國軍事衛(wèi)星都費解的幾分神秘。 3.普通郵票呈系列發(fā)行。 如果說1981年9月1日同日發(fā)行了雕刻版的“祖國風光”(俗稱普21)和影寫版的“祖國風光”(俗稱普22),1982年9月30日又發(fā)行了一套3枚的“祖國風光”磷光郵票(俗稱普22甲),是開啟了系列普票的先河,但是真正讓系列普票發(fā)揚光大的是“普23”、“普25”、“普26”、“普27”四套不同的圖案民居普票。之前發(fā)行的無論是雕刻版的普21,還是影寫版的普22,或者是閃著磷光的普22甲,它們同面值的郵票圖案是一樣的,僅是印刷版別及各套枚數的不同;而四組民居普票,它們的郵票圖案與面值設置完全不同,發(fā)行的時間也不同,前后經過五年又二個月時間,成為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最為亮眼的系列普票,也引發(fā)了四年后序號“普28”的長城郵票一套3枚,六年后的“普29”一套五組21枚的長城系列普票陸續(xù)問世。直至進入二十一世紀,始于2002年2月1日發(fā)行的普30“保護人類共有家園”全套8枚分三組陸續(xù)發(fā)行;同一時期普31“中國鳥”全套9枚也分四組陸續(xù)發(fā)行。 4.競爭機制的首次引入。 翻開新中國郵票目錄,一看便知新中國成立初期至1982年序號普22甲共24套普通郵票,無一例外全部是郵票發(fā)行部門的專家設計師設計的,其中由郵票設計室的孫傳哲老師一人設計了13套,萬維生老師設計3套,李大瑋、張克讓、楊白子、許彥博、陳曉聰、姜偉杰等老師也分別擔綱部分郵票的設計,因此為人戲稱這是普票設計“肥水不流外人田”。從“普23”民居開始,郵政主管部門首次就普票設計向社會上征稿,據知情者透露,社會美術界熱情很高,反映迅速,共有20套圖稿參加競爭,其中有19套圖稿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師生創(chuàng)作設計,1套圖稿是郵票發(fā)行局設計室的專職設計師創(chuàng)作設計。參與競爭的20套圖稿經郵票圖稿評審委員會討論,確定了以民間圖案的A組圖稿和以中國古建筑題材的B組圖稿報郵電部審批,最終民居圖稿中選。該圖稿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系陳漢民教授擔綱指導,勵中華老師與華健心研究生具體設計,并有裝潢系和特藝系的25名學生參加了前期的設計,據說很多學生一聽要設計他們老家的民居住宅郵票,非常熱情,設計草圖一張接著一張交了上來。事實證明,經過競爭入選的民居普票最具祖國大地東西南北中居民建筑特色,普23問世當年,被日本《郵趣》雜志評選為1986年25種世界優(yōu)秀郵票之一,1989年4月在郵票發(fā)行局、中國郵票博物館舉辦的《郵票圖稿設計展覽》上被專家評為三等獎。 5.首次采用新工藝印制普票。 民居系列普票是我國第一次采用電子影寫版進行制版與印刷的普票,無論是俗稱粗齒票(P11×11.5)的大版票(10×10=100枚版),如東北、湖南、臺灣、浙江等民居;還是俗稱細齒票(P13×13.5)的小版票(10×6=60枚版),如內蒙、東北、江蘇、北京等民居票;抑或是粗細齒大小版兩種版型兼有的云南、上海、安徽、陜北、四川、福建等6種民居郵票,號稱“民居六小珍”,均是首次采用電子影寫版印制的。利用這一新型工藝,制版開始時將設計好的圖稿放在“1號票位”,隨后向右平行移動復制出“第2、3、4至10”號票位,作為第一橫行子模組;然后將第1-10號票位的第一橫行組,依次向下延伸復制第2-10豎行(粗齒大版型)或第2-6豎行票(細齒小版型)。用新穎的電子影寫版,摒棄傳統的印刷鋼版,制版時間短,印刷速度快,色調較豐富,具有獨特先進的工藝特點,較好的滿足新時期迅速發(fā)展郵政業(yè)務的需要。 二、 發(fā)行民居系列普票的長遠影響 民居普通郵票自1986年4月至1991年6月歷時五年又兩個月先后分四組發(fā)行,編序分別為普23組(全套14枚),普25組(全套2枚),普26組(全套3枚),普27組(全套2枚),總共面值10.845元。自發(fā)行以來,已服務國家郵政通信運營九整年,廣泛使用在全國城鄉(xiāng)各郵政營業(yè)窗口。即使到了1995年10月,序號普28長城(全套3枚)與普29(全套21枚)先后發(fā)行后,民居郵票也一直與之“分庭抗禮”,民居普票與長城普票長期交叉并用,那怕進入新世紀的前面幾年,民居普票還經常出現在各種郵政業(yè)務的貼用中,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從改革開放新時期至上世紀末期,民居普票在中國郵政與集郵走向現代化進程中,在中國郵票研究中具有長遠的影響。 1.民居普票多種面值設置,滿足當時郵政業(yè)務用票的需要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改革開放帶來了郵政業(yè)務高速發(fā)展,各種面值普票需求量明顯增加。例如1.5分面值的西藏民居普票,適應本埠印刷品資費(圖10); 2分面值的東北民居,既適應本埠明信片資費(圖11), 也是外埠盲人讀物資費,還是國內航空(10克)資費(圖12); 3分面值的湖南民居適應外埠印刷品資費(圖13); 4分面值的江蘇民居和8分面值北京民居分別適應本埠平信與外埠平信資費,這穩(wěn)定40年的郵資標準相信所有集郵者再熟悉不過了,恕不附圖。10分面值的云南民居適應國內航空信函資費(圖14); 20分面值的上海民居適應國內掛號信函資費和回執(zhí)資費(圖15); 30分面值的安徽民居適應1990年2月1日之前的港澳臺平信資費,也是之后不分本外埠印刷品的資費。(圖16); 40分面值的陜北民居既適應港澳臺航空信函資費,也是國內掛號(附回執(zhí))信函資費;50分面值的四川民居適應當時國內快件資費(圖17),之后也是國內掛號資費。 首次在中國普票設計了90分面值的臺灣民居普票是為了適應1986年1月1日起的國際航空明信片資費(圖18),1988年5月10日起則調整為國際明信片資費。 除此以外,還首次設計了1.10元面值的浙江民居普票,作為單貼用于國際航空信函資費或國際掛號明信片資費(圖19)。 2.后續(xù)三組民居普票的發(fā)行及時配合郵資調整的需要 時隔三年,郵政主管部門綜合各種因素,適時調整了國際航空信函與明信片的資費。1989年3月10日發(fā)行的面值1.60元的貴州民居,就是為了適應1988年5月10日新調整了國際航空信函資費(國際信函資費1.20元,航空0.40元)(圖20), 1.60元面值也適用于1990年2月1日調整后的國際航空明信片資費(國際明信片1.10元,航空0.50元)(圖21)。 而1989年4月1日發(fā)行的面值1.30元的青海民居普票,則是適應于1990年2月1日至當年底實行的亞太地區(qū)信函資費。 除了國際信函、明信片資費調整后,國內的部分郵政資費也陸續(xù)調整,此時發(fā)行的民居系列普票則及時配合,“同步跟上”。1990年9月20日發(fā)行的序號普26(全套3枚),其中第一枚面值80分的山西民居普票,就是為了適應2個月前剛剛出臺的1990年7月31日起國內快件資費從0.50元調整為0.80元而設置的(圖22)。 同一時期的國內航空信函資費從原先的10分調整為25分(平信20分,航空資費5分),故在1990年11月10日發(fā)行了面值25分的寧夏民居(圖23); 也是在這一期間,外埠明信片資費也從原來的4分調整為15分,以致在1990年11月25日發(fā)行了面值15分的廣西民居,來適應國內外埠明信片的貼用(圖24)。 作為民居系列普票最后一組發(fā)行的普27全套2枚,其中1991年4月25日發(fā)行的2元面值的江西民居普票是民居普票系列中面值最高的,它適應1991年1月1日至1994年8月31日的國際航空信函資費(其中國際信函資費1.50元,航空0.50元)(圖25a), 后來也較頻繁使用于國內快件資費(圖25b), 同時也長期內使用于國際國內的包裹業(yè)務。而同年6月1日發(fā)行的面值5分的山東民居是民居普票大家族最后的一員,它是為適應國內航空資費調整而發(fā)行的。眾所周知,自1958年1月1日起至1990年7月30日止,2分的航空資費(10克)一用長達42年之久,從1990年7月31日起調整為5分,故5分面值的山東民居貼用功能就是航空資費(圖26), 但也僅僅不到兩整年的時間,1992年7月1日國內航空資費又調整為10分,此是后話。 3.首次在普票設計引入競爭機制。 民居系列普票是中國首次在普票設計上大膽引入競爭機制,公開向社會征稿,確保了設計質量和藝術審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系專業(yè)老師采用裝飾性的畫法,注重民居環(huán)境或建筑材料的顏色,例如內蒙古的綠色草原,陜北的黃土,云南的竹子,臺灣的紅磚,用線條勾勒凸顯建筑的輪廓,突出民居質樸秀麗的韻味。把競爭機制引入普票的設計,對后續(xù)普票的設計質量有著積極的影響。由于前面已有敘述,這里不再展開。 4.民居普票是傳統類集郵研究的寶庫。 ①民居普票首次在整版郵票的邊紙標明第幾組普票及票名,100枚大版多數出現在右邊紙下角(圖27), 60枚小版則多數出現在下邊紙的右下角(圖28a), 個別的如30分面值的安徽民居出現在下邊紙的左下角(圖28b), 這一設置影響著后續(xù)發(fā)行的所有普票,并一直保留到今天的普32,成為普通郵票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②民居普票先后由五色維發(fā)機和七色喬利印刷機印制,發(fā)行時間長,印刷次數多,產生了100枚與60枚大小不同的版模特征及對應的粗齒(P11×11.5)與細齒(P13×13.5)打孔方式,特別是60枚小版的具體版式變換之快,變化之多,令我們嘆為觀止。以8分的北京民居為例,以最為直觀的下邊紙?zhí)莩唛L度、形狀、級數的變化,至少可分為5種版式(圖29a、b、c、d、e、)。 林林總總,不一而論,按民居研究前輩錢希清老師整理目錄,僅普23全套民居版式達一百多種。這些繁雜的傳統集郵研究內容,令我們鍥而不舍去探索發(fā)現,以期有新的收獲。 ③民居普票由于使用量大,印刷次數多,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變體票,提高了研究者的興趣,也大大豐富了集郵者的郵品收藏,成為傳統集郵研究的重點之一,也為現代類傳統郵集編組提供了翔實的展示素材,特別是一些較為罕見的民居變體郵品能夠給評審員留下深刻印象,極大地助益民居普票郵集能夠在全國乃至世界郵展上去摘金奪銀。根據筆者收藏記錄,僅20分面值的上海民居其變體郵票種類達12種之多(詳見筆者刊發(fā)于2019年第3期《集郵博覽》的“上海民居變體票及子模特征),其他的各種面值民居普票也有不少罕見的變體票(圖30 a、b、c、d、e、f、g、h),有待于大家繼續(xù)發(fā)掘,不斷豐富民居普票研究的這一寶庫。 參考文獻: 1.孫少穎《中國郵票史》第九卷 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 北京 2.《集郵》雜志社編《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7版 北京 3.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編《中國集郵大辭典》2009年版 北京 4.《普郵研究》、《普郵網》有關民居普票的郵文與圖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