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禪,在元朝之前一直被看做是至高無上的帝王榮譽,皇帝們雖然都對泰山封禪心向往之,但由于種種原因,在中國歷史上的四百多位皇帝中,真正實現(xiàn)泰山封禪的只有六位。
《史記.封禪書》中寫道:“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封禪時皇帝祭祀萬靈,其行為本就具有鮮明的神學色彩和象征意義,與國人的傳統(tǒng)思想相吻合。 為何要泰山封禪? 王朝建立,是異姓稱王。封建時代,每個王朝都是天命所歸,而一個新王朝的建立也必然是要符合上天的意思,皇帝作為天子,順應(yīng)天意登上皇位,而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封禪就是祭祀天地萬靈,以彰顯帝位承接天命的合理性。 而中國有五岳,五岳中泰山最高,離天最近,所以泰山封禪的規(guī)格最高。據(jù)說上古時代曾共有72位帝王泰山封禪,可惜歷史久遠,不可考證,直到秦始皇登基才重啟泰山封禪之事。 貴為天子,按理說上泰山舉辦個封禪儀式不算難事,那為何歷史上只有六位皇帝泰山封禪呢? 按照《史記·封禪書》所說,封禪有兩個必要的條件,一是必須是太平盛世,這一點自然無需贅言,亂世中也沒有帝王有閑情逸致做封禪這樣耗費巨大而無實際意義的事情,第二個條件就比較難了,那就是必須天降祥瑞,如果沒有這兩個條件,帝王強行封禪只能成為天下笑柄。 那么,我們來看看這僅有的六位帝王是如何完成封禪大典的。 秦始皇 秦始皇掃八荒滅七國,結(jié)束了幾百年的亂世紛爭,開創(chuàng)大一統(tǒng)的新時代,其功勞確實卓著,而秦始皇本人一人好大喜功,對于自己的功績充滿驕傲之情,所以他自以為功勞超過三皇五帝,自稱“皇帝”,而且完成了歷史上第一次明確記載的泰山封禪。 而在實行封禪典禮時,秦始皇帶了70多個儒生,就是為了詳細了解封禪的禮儀制度,可是這些儒生眾說紛紜,自相矛盾,秦始皇大手一擺,把這些儒生全都斥退了,按照自己的想法舉辦封禪典禮,并且全程保密。想必秦始皇也怕自己封禪之事不合禮儀,被那些儒生嘲笑吧。 后來秦朝二世而亡,民間傳說秦始皇在登泰山途中曾遭遇風雨,在大樹下躲避一段時間后才能繼續(xù)封禪,這件事在《史記》中也有記載,可以看出有一定的真實性,也可以看出秦朝非常不得民心。 從這個小插曲可以看出,古代對于泰山封禪的神圣性非??粗?,所以后代帝王也不敢輕易上泰山封禪了,唯恐一不小心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漢武帝一生對鬼神之事非常沉迷,司馬遷專門在《史記》中做了封禪書記載漢武帝封禪的前前后后,不過對封禪的過程也是秘而不宣,想必保持這一重大事件的神秘性也是漢武帝的意思。 其實,從司馬遷的文字中不難看出,他對漢武帝沉迷鬼神祭祀和封禪的耗費巨大是不以為然的。漢武帝作為漢朝的一代雄主,南征北討,擴大漢朝疆土,確實做出了不小的功績,但他窮兵黷武,完全違背了漢文帝和漢景帝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也把漢朝積累的財富消耗的差不多了。 所以,漢武帝其人,后人評價不一,特別是對他封禪之事,頗多批評,作為一個“尤敬鬼神之祀”的帝王,他顯然并非是人們期待中的圣主。 漢光武帝 漢光武帝劉秀,東漢的開國帝王,從王莽的手里奪回了大漢江山,他上泰山封禪也是很有資格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張純建議光武帝封禪泰山,“自古受命而帝,治世之隆,必有封禪,以告成功焉?!眲⑿惚緛硎蔷芙^的,但在他老年時又突然產(chǎn)生了封禪的愿望,于是舉行了泰山封禪的大禮。 封禪過程中,劉秀還在很多山石上刻下讖緯文,如“劉秀發(fā)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帝劉之秀,九名之世,帝行德,封刻政”等等,這些語言像是民間符咒一般,證明劉秀是漢室正統(tǒng),符合天命,頗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 唐高宗 按理說,唐高宗李治的文治武功遠遠比不上他的父親李世民,而李世民尚且沒有泰山封禪,李治又何德何能選擇泰山封禪呢? 李治雖然本身孱弱,但他有一個強勢的老婆武則天。李治雖然不想封禪,但擋不住武則天想給自己的臉上貼金啊。 所以唐高宗李治封禪,背后全是武則天在一首策劃,為了給自己未來登上皇帝位做好宣傳上的思想準備,武則天其實是想親自封禪,但當時李治還活著,所以以唐高宗的名義舉辦泰山封禪。 過程中,先是高宗行初獻,而后武后升壇亞獻,其實重頭戲在武則天這里,武則天把自己成功置身于封禪的榮光中,也是天命所保佑的貴人,后來成為天子也就更加順理成章了。 唐玄宗在位開元時期,大唐進入鼎盛時期,兼容并包,萬邦朝拜,唐玄宗帶領(lǐng)百官、貴戚及外邦客使到泰山完成封禪大典。 開元十三,昂首挺胸的唐玄宗率領(lǐng)文武百官、皇親貴戚、各地朝集使、禮儀學士以及突厥、契丹等周邊民族酋長和日本、新羅等國使臣,浩浩蕩蕩地前往泰山腳下,十一月十日玄宗在山頂向皇天上帝祈福,群臣在山下祭拜五帝眾神,祭祀畢玄宗封藏玉牒,點燃壇火,頓時萬歲的傳呼響徹泰山上下。 玄宗封禪后,大加封賞,所有參加封禪的官員連升數(shù)級。不過不久后大唐就發(fā)生了安史之亂,由盛轉(zhuǎn)衰也就發(fā)生在玄宗在任的時候。后人傳說,玄宗封禪時曾遭遇大風不得進,真假不可考,但是可見封禪的帝王要承受輿論的壓力,一定發(fā)生天災(zāi)人禍,就會有人怪罪在他的身上。 既然舉行了泰山封禪,怎么還把好好的大唐帶成這樣呢? 宋真宗 要說歷史上最不該封禪而非要封禪的帝王,那就非宋真宗莫屬了。 別人封禪,至少都在大一統(tǒng)的時代,當時宋真宗偏安一隅,根本打不過遼國,還簽訂了侮辱性的“檀淵之盟”,但是宋真宗卻覺得這個條約的簽訂已經(jīng)是撿了大便宜了,覺得自己做了天大的好事,于是跑到泰山封禪。 宋真宗的行為,把封禪這一行為的神圣性和莊嚴性消除干凈了,既然連宋真宗這樣的無道庸君都能封禪,那么封禪還有什么意義呢? 泰山封禪本就是耗資巨大、勞民傷財之事,后世帝王又羞于與宋真宗為伍,所以在宋朝之后,再也沒有皇帝去泰山封禪了。 |
|
來自: liuhuiro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