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文: 明代經(jīng)濟繁榮 在明代,社會生產(chǎn)力不像現(xiàn)在發(fā)達,而老百姓又需要充足的生活條件,一旦物價過高,物產(chǎn)匱乏,必將引起社會的動蕩與不安。明代各階層雖然已分布明顯,但其所需求卻是不變的。 一、農(nóng)民的開銷情況 明代的老百姓,最關(guān)心的當然是溫飽問題,米、鹽是農(nóng)民日常生活的兩大主角,除此之外還有祭祀、娛樂也需要花錢,老百姓的口袋不像富商那樣鼓鼓的,對于生活的各項費用都要緊緊控制,捻緊腰包。 據(jù)史料記載,明代一個大人一年需要3.6石米,一個小孩需要1.8石米,如此看來,假設一個5口之家,兩個大人和三個小孩,一年需要食米12.6石,相當于12.6兩銀子。明朝的米價一直處于變動,在戰(zhàn)亂和饑荒之年每石米在2兩銀子以上,而太平年間大約在1兩。 明代老百姓買米 按照明末宋應星的記載,50斤鹽在貴時5錢多,便宜是4錢多,也就是說100斤鹽的價格在0.8兩到1兩之間。食鹽也是老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品,一個五口家庭一年需要1.63兩銀子用于食鹽。單是食米和食鹽一年就得14.2兩銀子。 對神佛的崇信是古代人的一大特點,明代文學家呂坤說:“民間耗財,第一修建寺廟,鑄塑神佛,刺繡蟠袍,買燒金紙,打蘸進香,暗室密施,此小民妨業(yè)耗財之大蠹”。 明代人常常不惜遠途跋涉到山廟拜祀,香客到寺廟需要交納“稅房”錢、山稅;稅房3錢8分,山稅1錢8分。 明代老百姓上香求神 明代的平民百姓還有其他許多花費,食米和食鹽兩項相加需要14.2兩,再加上其他的消費如柴、油、醬、醋、茶,還有祭祀、人情等,一年的開銷不低于20兩銀子,這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有不小的經(jīng)濟壓力。 二、商人的開銷情況 隨著明代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的商人階層不斷擴大,他們掌握著社會上的絕大財富。商人的消費主要有娛樂、物質(zhì)、爭訟等。 商人的娛樂消費有納妾、宿妓等。納妾在宋明兩朝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都是為了滿足富貴人的娛樂生活;宿妓是男士在風月場進行的娛樂活動。據(jù)明代的史料記載,要想迎娶一位妻妾,需要140兩銀子。 明代商人的娛樂生活 商人還能夠享用高等的絲綢和瓷器,絲綢布料如大絨、山東繭綢、葛布都是極其奢侈的布料,一匹長十余丈的大絨價格達100兩,明代上等瓷器一只在3到5兩,這些都是商人的日常用品,而平民百姓對商人的上層生活也只能是充滿羨慕。 另外,商人還承擔了游神賽會的主要費用。在明代,無論是豐年還是災年,游神賽會、燈節(jié)等娛樂活動必不可少,每天需要花費1000兩銀子,這些費用大部分由富商承擔。 燈節(jié) 就商人的消費數(shù)額而言,消費情況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多的一年花費上百萬兩,少的也有二三十萬兩。
三、官員的開銷情況 官員作為社會的上流人群,不同于平民百姓,需要接觸應酬的都是有地位、有門面的人,官員在京做官和地方官也不同。據(jù)史料記載,一般的在京官員一年需要50兩銀子才能維持生計,這也是京官的最低標準。 明代官員 而根據(jù)王世貞《觚不觚錄》記載,一個剛中進士的官員在京城生活,需要拜見朝廷重臣、宴請同僚、賞賜奴仆等,一年下來,至少需要一百兩銀子,正常為三百兩銀子,有的甚至需要六七百兩。而一個地方官在平時需要支付衙門的費用以及家眷的費用,還有日常的應酬,一年大約需要50兩銀子。由此看來,即使是已考取功名的士大夫階層,同樣面臨著很大的經(jīng)濟困難。 綜上所述,在明代經(jīng)濟高度發(fā)達的背景下,其物價保持在較高的水平,老百姓的花銷也比較多,對人們的經(jīng)濟壓力較大,這也是明代后期在各種壓迫下農(nóng)民起義不斷的原因之一。 |
|
來自: 茂林之家 > 《財經(jīng)商業(y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