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夜》 [中唐·杜甫·五律] 《倦夜》,此詩作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這時,安史之亂剛平息,但吐蕃又騷擾中原,甚至直抵長安。值此多難之秋,寓居在成都西郊浣花草堂的大詩人,憂心如焚,因作此詩以抒發(fā)感慨。 “竹涼侵臥內(nèi),野月滿庭隅。”竹林中的涼氣漸漸侵入臥室,郊野茫茫,月光灑滿庭院的每個角落。涼:涼氣。侵:侵襲。臥內(nèi):臥室,內(nèi)室。野:野外。滿:一作“遍”。庭隅:庭院的角落。夜深了,在臥室里也能感到外面竹林里的涼氣;野曠的月亮已經(jīng)慢慢升起來,月光灑滿了整個庭院。泊客以前說過,古詩里的月亮、月光多含有孤獨、懷人之意。“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更深露重,竹葉上凝聚成許多小水珠兒,不時地滴滴答答地滾落下來;此時月照中天,星子稀疏時有時無。重(zhòng)露:濃重的露水。涓滴:水點,極少的水。稀星:稀疏的星。乍有無:忽而有忽而無。乍:忽然。大詩人觀察得非常仔細。連葉上的露水,天上的稀星都察看入微。“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螢火蟲在黑暗中飛行,自己照亮自己;棲息在溪旁的鳥兒已經(jīng)醒來,呼喚著同伴。暗飛:黑暗中飛行。自照:螢火蟲自己照亮了自己。水宿:謂棲息于水。相呼:相互叫喚。頸聯(lián)描寫的是“凌晨近佛曉時分”。因為水邊棲息的鳥兒也嘰嘰喳喳醒來了。“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這一夜思考著千樁萬樁的事,哪一樁不與戰(zhàn)事有關?只能枉自悲嘆如此良夜白白地逝去。干(gān)戈:指戰(zhàn)爭。空:白白地。清夜徂(cú):是說清靜的夜晚易逝。徂:消逝,流逝。為何徹夜未眠?雖身為在野人士,但一直擔憂戰(zhàn)亂的持續(xù)對于國家、百姓的危害?。?/span>《倦夜》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寫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秋夜清涼圖。突出表現(xiàn)了大詩人為持續(xù)的戰(zhàn)亂擔憂,表達了對國事民情的憂慮,以及對自己報國無門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