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江蘇興化的朋友說,來興化看油菜花吧。我曾在網(wǎng)上看過興化的千畝垛田油菜花盛開的壯觀景象。因忙于生計,錯過了花期。就說,明年吧,明年一定去看油菜花。今年,興化獲得了“中國最美油菜花海”的稱號。油菜花盛開的時候,卻因事未能前往。朋友惋惜地說,油菜花已經(jīng)變成油菜籽了。其實,看油菜花只是借口,興化有施耐庵,有鄭板橋,還有好友姜曉銘。已經(jīng)拖了兩年,不能再因錯過花期而推遲行期。于是,推掉俗務(wù),坐上了去興化的班車。經(jīng)過五個半小時的顛簸,終于踏上了興化的土地。姜曉銘早已在車站等候。 積樹居主人 與姜曉銘訂交二十多年了。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初,我癡迷集報,與各地報友交流報紙,交往的報友中便有曉銘兄。當(dāng)年藏報的狂熱勁頭指使著滿世界尋找報紙品種,數(shù)年后,突然醒悟,當(dāng)時集報沒有搞專題收藏,只是追求品種數(shù)量,有些報紙只有一份,不便于研究,也出不了成果。自己浪費了那么多的精力搞來的數(shù)千種幾萬份報紙,不過是一堆廢紙而已。停止集報后,與曉銘兄也失去了聯(lián)系。
乙酉秋日,北京舉辦了一個讀書年會,全國各地許多愛書師友參加了會議,當(dāng)我看到姜曉銘的名字時,有似曾相識之感,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了。后來,我的散文集《尋找精神家園》出版,給曉銘兄寄去一冊。不久收到他的來信:“兄之《尋找精神家園》一書于正月初五收到,真是新年的好兆頭。拆開郵包就趕緊拜讀,一些文字平日里雖讀過,但結(jié)集成書后乃可精讀。細(xì)讀《用愛打開塵封的記憶》《寫信的年代》兩文,我終于印證了我的猜想,我喜集報亦是始于八十年代初,起初剛聽你的名字,我總覺熟悉,讀書中文字,一九八八年你去南京應(yīng)是與大陸等報友相會。興化一直屬揚州府,鄭板橋就是興化人,板橋故居與我老宅相隔很近,歡迎來興化。我查一九八七年四月《集報》雜志上有你地址,二十多年了,當(dāng)年我們不知有無交往過,已不記得,但我們是有緣的……” 時隔不久,姜曉銘又發(fā)來電子郵件:“整理書報見一份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日《新泰報》創(chuàng)刊號,想必是你當(dāng)年所寄,特拍照發(fā)給你?!笨吹健缎绿﹫蟆返膭?chuàng)刊號,心里仍有些激動,因為這份創(chuàng)刊號也凝聚了我的心血和汗水,我參與了該報的籌辦。這份創(chuàng)刊號正是我寄給他的,說明我們的友誼已近二十年。 到了興化先去拜訪曉銘的書齋積樹居,曉銘的妻子和兒子在家,可以看出曉銘妻子是位賢惠的女性,愛書人的藏書都在蠶食著家里有限的空間,如果沒有妻子的支持是無法大量購置書籍的。曉銘的兒子讀初一,很有禮貌地打過招呼后,就去學(xué)習(xí)了。曉銘說,房子太小了。我說,鄭板橋不是說了嗎?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由于住房小,曉銘的許多書只好“藏”在臥室里的組合櫥里。書齋名積樹居由邵華澤先生題寫,問及齋名含義,曉銘解釋說,學(xué)問之道是一點一滴積累而來的,人生亦然,追求有所建樹的人生。藏書及學(xué)識都是歷年的積累。曉銘書齋聯(lián)有二,其一為“積學(xué)勤于恒,樹人德為本”,為中國近現(xiàn)代筆名史料專家陳玉堂先生撰寫。另一書齋聯(lián)“圖書萬卷文心曉,物理千秋道義銘”,為楹聯(lián)家方克逸先生撰鄒昌霖書。 客廳里還有書法家愛新覺羅·恒凱題寫的漆書“藏珍”二字,另有人物畫家張駿繪制的《夜讀圖》和文史學(xué)者朱龍湛的《墨竹圖》。 曉銘用一把小巧的六角紫砂壺泡了一壺明前龍井,壺為古銅色砂紫六角壺,制作樸素、率真,表現(xiàn)出“古拙素雅”之氣。兩只精致的青花瓷小茶盅,一邊品茗,一邊賞書。對嗜書、嗜茶的我來說既過足了茶癮又過足了書癮。積樹居藏書以文史、書話為主,曉銘打開書櫥門,介紹他的藏書。因為興趣相同,他的書有許多我也有藏,還有一些珍貴的毛邊本、簽名題跋本,曉銘一一介紹了這些簽名本的來歷。 曉銘拿出幾冊舊書讓我看,鄭振鐸的《劫中得書記》,一九五六年十月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第一版,封面上蓋“興化師范資料室”章,封底蓋“興化縣小學(xué)教師進修學(xué)校圖書室”章;季羨林先生譯的《沙恭達羅》精裝本,一九五六年六月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第一版;艾青《黑鰻》,著,一九五五年十月作家出版社第一版,扉頁蓋“齊齊哈爾鐵路圖書館藏書之章”篆書印,品相十成新。曉銘說這三冊舊書是在興化的舊書攤偶然遇到的,三冊書只花了四元錢,這么好的書緣可遇不可求。曉銘從書櫥里拿出了《黃裳散文》和《艾蕪評傳》相贈。我說:“我不能奪人所愛呀”。他說:“沒事的,這些都是復(fù)本”。他說遇到好書,有時就買兩本,一本留存,另一本贈送書友。 曉銘自幼受到了良好的傳統(tǒng)教育和文化熏陶,對于興化的歷史文化了如指掌,滿腹人文掌故。在興化期間,他一直相陪,給我講解興化人文,我看到的他講到了,沒看到的他也講到了。晚上回賓館后,總是聊到深夜才回去。除了聊天南海北書界趣聞軼事,談的最多的是興化文化。他多次談及外祖母對他的教育,以及祖母的堅強、堅毅、堅韌對他的影響。他生于斯長于斯,以讀書聚書為樂,研究地方文化為趣。他似乎生來就負(fù)有一種使命感,以興化人為榮,對家鄉(xiāng)的愛溢于言表。這種愛讓人感動! 興化文友 去興化本來打算只與曉銘見面,曉銘說,如果朋友們知道我去而不告訴他們,他們會責(zé)怪他的。他通知了幾位朋友,等著為我接風(fēng)。我讓曉銘不要再擴大范圍了,不要影響太多人的精力,又分別為他通知的幾位朋友每人帶了一本《秋緣齋書事續(xù)編》作為見面禮。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般來說,南方人內(nèi)秀,北方人豪爽。興化的幾位朋友既有內(nèi)秀的一面,又有豪爽性格。曉銘兄曾寄贈一幅鄒昌霖先生的書法作品,當(dāng)我見到鄒昌霖時不禁愕然,當(dāng)初讀他的字,以為鄒昌霖是位六十歲以上的老書法家,沒想到他比我還小兩歲。鄒昌霖擅畫竹,且書法、篆刻皆精。曉銘說,他曾為作家賈平凹、江蘇省美協(xié)主席趙緒成及國內(nèi)一些名家治過印。使他名聲遠(yuǎn)播是所臨摹的鄭板橋書畫作品,興化鄭板橋紀(jì)念館、鄭板橋陵園陳列室、范縣鄭板橋紀(jì)念館、“揚州八怪”紀(jì)念館等都有鄒昌霖臨摹的板橋書畫,一些鄭板橋書畫研究專家看了鄒昌霖臨摹的鄭板橋書畫,皆大為贊賞。作品流布海內(nèi)外,隨著名氣的增大,他不再臨摹鄭板橋作品,而是直書鄒昌霖大名。他的畫竹作品寥寥幾筆,形神具備,再加大段題跋,文化味十足,翻閱鄒昌霖畫冊感覺是一種享受。他看到我送他的書中的鈐印后說,我給你刻枚印章。離開興化前,他以兩幅畫竹作品相贈。秋緣齋里掛有“江南一桿竹”之稱的安徽畫家郭慶香的墨竹,與鄒昌霖的竹子圖一定相映成趣。
王干榮軍人出身,縣團級轉(zhuǎn)業(yè),在興化市委任職,有軍人的豪爽和詩人的激情。善寫詩歌、散文,作品散見于《散文海外版》《海軍文藝》《海軍報》等。我去興化的當(dāng)天,正巧戰(zhàn)友到他家做客,為了給我接風(fēng),他又找了一位朋友在家里替他陪客。原來我們之間沒有交往,素不相識,就把客人撇在家里,來飯店陪我,著實讓人感動。在酒桌上談笑風(fēng)生,沒有絲毫的官腔和做作,以年齡相論,他大我十幾天,遂以老大哥相稱,他對山東比較熟悉,對山東的一些禮節(jié)及酒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相談甚恰。 沈海波也曾是軍人,武警轉(zhuǎn)業(yè),任新華書店業(yè)務(wù)經(jīng)理,言語不多,沉著穩(wěn)重。以小小說創(chuàng)作為主。得知我欲拜謁施耐庵墓時,他隨即安排好了車輛。 到達興化前,作家周飛就已把他新出版的兩卷本長篇小說《滄浪之城》給我簽上了名字。周飛是興化一中的業(yè)務(wù)校長,從事教育工作,空閑少,陪我吃過晚飯之后,就匆匆趕回學(xué)校值班去了。我問他這部小說寫了多長時間。他說,用了九個月的業(yè)余時間。真不知道這部六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在那種緊張的環(huán)境中是怎么創(chuàng)作出來的。
周衛(wèi)彬是個文靜的小伙子,供職于泰州市文化局,我去興化的當(dāng)天,他去相親,自然不能離開。第二天,乘坐最早的班車趕到了興化,陪我拜謁了施耐庵墓和鄭板橋墓。他說:“您的博客我經(jīng)常去讀,所以對您了解。我認(rèn)識姜曉銘老師還是因為讀了您的《秋緣齋書事》,在書中提到您給姜老師寄書,我就找到了姜老師?!被刭e館后,我上網(wǎng)瀏覽了他自〇五年開博以來的博文,發(fā)現(xiàn)他收藏并閱讀了許多書籍,是一位純正的讀書種子。 美女作家單玫是第二天吃午飯時認(rèn)識的,是曉銘兄打電話邀來陪我吃飯的。單玫從事教育工作,落落大方,說話爽快,沒有小女子的扭捏。吃飯時我被讓到上方的中間位置,正巧單玫坐在我對面,我說:“按山東的習(xí)俗,我坐的位置是主陪,你坐的位置副主陪,我們主陪、副主陪喝個酒吧?!?/span> 單玫端起杯來一飲而盡。曉銘說,她的網(wǎng)名叫清茶,博客名字“清茶坊”。在她的博客中與茶有關(guān)的文章就有十幾篇。我對曉銘說,愛茶的女人一定不俗。 一段古城墻,見證歷史的滄桑 興化市博物館又名鄭板橋紀(jì)念館,是一座三層仿古建筑,白墻黛瓦馬頭墻,古色古香。是在宋代的監(jiān)獄遺址上重建的。進入博物館就似乎通過時光隧道穿越時空巡游。 興化市位于蘇中里下河地區(qū)腹部,地處揚州、南通、鹽城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中心。古城興化已逾兩千多年歷史,是戰(zhàn)國時期楚將昭陽的食邑。自南宋至清末,有二百六十二人中舉,九十三人中進士,還有《水滸》作者施耐庵,明代三任宰輔高谷、李春芳、吳甡,“揚州八怪”中的鄭板橋、李鱓,“后七子”之一文學(xué)家宗臣,著名文藝?yán)碚摷?、“東方黑格爾”劉熙載,還有《四庫全書》纂寫提要的纂修官任大椿、《古文觀止》中“報劉一丈書”一文的作者宗臣、《封神演義》的作者陸西星等。一個地方出了這么多的文化名人,是非常罕見的。 博物館里設(shè)立了“鄭板橋生平及其藝術(shù)成就”“施耐庵文物史料”“興化歷代名人史料陳列”等展館,常年開放。曉銘說,來興化不可不看李園船廳滄浪畫舫和四牌樓。這兩個地方都在博物館院內(nèi)。李園的“滄浪畫舫”,即李園船廳,建于清咸豐年間,是揚州富商李小波私家花園的一部分。按照船形精心設(shè)計,整個建筑仿佛一艘大船,船頭向西,船尾向東,船廳南側(cè)有一長形踏邊,形似跳板,兩邊是走廊,廳頂為卷棚瓦頂,玲瓏精致,船頭外面有花臺,纏繞的紫藤樹干好似纜繩系在岸邊,整個船廳即一艘裝飾典雅的大船,蕩漾在花草樹木之中。船廳為木結(jié)構(gòu)建筑。船廳門口掛有一牌,寫有“江蘇省國民政府臨時辦公處”字樣,抗戰(zhàn)時期,江南和徐州相繼淪陷后,一九三九年夏至一九四一年夏,江蘇省政府主席率江蘇省政府各機關(guān)遷至興化,在興期間,經(jīng)常在李園船廳召開各類會議和會見各方代表。船廳內(nèi)兩側(cè)各有一排椅子,正中一對木椅,茶幾上有一木雕雄鷹。兩側(cè)各有一門,兩扇門上各有一聯(lián):“爽借清風(fēng)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遂與曉銘各坐一椅合影留念。
四牌樓是興化市標(biāo)志性建筑,飛檐拱頂,始建于明代,始稱做四攢坊,清代以后叫四牌樓。“文革”期間被毀。一九八七年重建的四牌樓基本上保持原貌,四面和拱頂內(nèi)壁,掛有四十七塊匾額,除一塊舊匾、六塊仿舊外,其余四十塊分別由當(dāng)代四十位大書法家題書。四牌樓的每一塊匾額都是為了紀(jì)念一位名人,匾額的背后都有一段光輝的業(yè)績。 興化隨處可見古典建筑,新蓋的樓房也大都是白墻黛瓦建筑。興化大街上見有幾處正在修復(fù)的古建筑群,曉銘說,那分別是北宋天圣年間范仲淹做興化縣令的古縣衙、明代永樂年間興建的東岳廟和明洪熙年間建成的兵部尚書成進的大司馬府。 晚飯后,漫步街頭,走至東岳廟東側(cè),不遠(yuǎn)處還有一段古城墻。《清·梁志》載:“宋寶慶元年,知縣陳垓筑周六里一百五十七步,惟土城。元末圮。明洪武五年,守御千戶郭德、蔡德、劉人杰以磚更建,高一丈八尺,內(nèi)外環(huán)水為濠。”作為蘇北惟一被完好地保存下來的一段古城墻,見證著歷史的滄桑。 拜謁施耐庵墓 《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興化人,去興化一定要去拜謁施耐庵墓。本來以為施耐庵墓在鄉(xiāng)鎮(zhèn),距市區(qū)也就幾十里路而已,沒想到施耐庵墓所在的新垛鎮(zhèn)距興化市區(qū)竟然有一百多里。翌日清晨,曉銘請我和周衛(wèi)彬吃早茶,沈海波已帶車子在樓下等候。 車子向駛出市區(qū),路旁到處都是油綠,只是沒有一朵油菜花了,油菜籽再有十幾天就要收割。車子行駛一個多小時,來到了位于新垛鎮(zhèn)施家橋村的施耐庵陵園,門口窗戶上貼有一張紙條:“今日有客來,請打電話×××(五分鐘即到),請您準(zhǔn)備好門票款再打電話。門票十元,謝謝合作!”由此可見游客不會太多,幸運的是,有一個人值班。
進了陵園大門,迎面是頭戴方巾,身著寬袍,左手握卷,右手拈須的施耐庵漢白玉石雕塑像,遂與眾友在施耐庵像前合影。陵園內(nèi)一片荒蕪,一派頹廢景象,行人道上鋪的立磚都已粉化,圓內(nèi)植物雜亂無序。偌大的陵園沒有一位游人。施耐庵墓成圓形土堆,碑曰“大文學(xué)家施耐庵先生之墓”。墓前一碑刻有趙樸初先生的《重修施耐庵墓記》:“施耐庵墓始建于明初,興化縣抗日民主政府于一九四三年復(fù)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墓列為江蘇省一級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二年省人民政府撥款重修,爰書為志?!?/span>
施耐庵墓旁有一綠島,一條小河環(huán)島流過,人在高處俯視,卻似獅子(施子)盤繡球,因而稱為風(fēng)水寶地。在施耐庵墓前拍了一些圖片后,又來到施耐庵墓東側(cè)的“施耐庵與水滸資料陳列室”,正中有施耐庵畫像,配有對聯(lián)“一部野史,千秋才人”。室內(nèi)陳列有施氏家世表、施耐庵創(chuàng)作《水滸傳》情況資料,以及《水滸傳》的各種版本資料。 據(jù)《施氏族譜》等有關(guān)資料記載,施耐庵,名彥端,系孔子門生七十二賢之一施之常后裔,三十六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授任錢塘縣事,因受不了上司的驕橫專斷,一年后憤而辭官歸里。據(jù)傳,張士誠起義,在蘇州稱吳王,施耐庵表弟舉薦他為軍師,后張士誠降元,施耐庵棄官而去。后朱元璋討伐張士誠,施耐庵便帶家人及門生羅貫中來到四周環(huán)的水興化避難,后購置房產(chǎn),在這里隱居,創(chuàng)作《水滸傳》,當(dāng)初此處四周環(huán)水,蘆葦茂密,《水滸傳》中的八百里水泊就是據(jù)此創(chuàng)作而成。
在這里流傳著一個“跺斷樓板餓煞狗”的故事,傳說施耐庵住在蘆葦蕩中一座小木樓里創(chuàng)作《水滸傳》,每當(dāng)寫到興奮之時,就高興地手舞足蹈,用腳連連跺擊樓板。他家的小狗聽到響聲以為主人喚它喂食,就奔上樓,不見主人給它食物,只好下樓,一會兒,又聽到跺擊樓板聲,它又跑了上來。就這樣上下往返多次也沒有得到食物。施耐庵寫的精彩之處,猛一跺腳,樓板咔嚓一聲斷了。那狗也上來下去,下去上來,連累加餓死掉了。 看守陵園的是施家橋的施氏二十一世裔孫,奉施耐庵為始祖。他說,整個陵園只有兩人管理。由于沒有撥款,陵園一直荒蕪著,每年只有一萬元左右的門票收入根本不夠費用。 現(xiàn)在各地都在尋找旅游資源,放著這么好的資源而不知利用實在可惜。即使政府無資金投入,也可吸收民間資本。如果把施耐庵陵園重新規(guī)劃修建,再加大宣傳力度,做好施耐庵這一品牌文章,借助施耐庵和《水滸傳》的名聲打造一個集吃、住、玩于一體化的景區(qū),一定會有豐厚回報的。 《水滸傳》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開山之作。梁啟超曾給予高度評價:“《水滸》一書,為中國小說中錚錚者,遺武俠之模范,使社會受其余賜,實施耐庵之功也?!焙m也說:“《水滸傳》是一部奇書,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比《左傳》《史記》還要大得多?!弊悦骷尉甘迹瘛端疂G傳》在國內(nèi)的版本有五十余種。許多國家都有《水滸傳》的譯本,日本的譯本多達二十余種。這樣一位功臣,他的墓地不該如此荒涼。 訪問鄭板橋 訪問鄭板橋是興化之旅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鄭板橋陵園位于興化市大垛鎮(zhèn)管阮村,與施耐庵墓相比,鄭板橋墓修建的顯然比較氣派。鄭板橋墓坐北朝南,圓形墓廓。墓碑上“鄭板橋之墓”五個大字為周而復(fù)題寫。由墓向南有一條入園中軸通道,通向門樓。門樓前聳立一座三門牌坊,牌坊上額書“板橋陵園”四個大字。墓四周有波浪形圍墻,墻的左右內(nèi)側(cè)嵌有板橋書畫石刻八塊。墓區(qū)松柏林立,翠竹叢生,綠樹環(huán)繞。墓的西、北鄰河,建有護坡駁岸和欄桿。據(jù)說墓地是鄭板橋生前親自選定的,墓地是五條河匯聚地,人稱五龍戲珠。一般說三條河匯聚多,四條河匯聚地少,五條河匯聚地更是罕見。墓地東側(cè)為“鄭板橋陵園陳列室”,迎門正室掛有康有為弟子肖嫻書寫的對聯(lián):“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費新我書 “七步才子”匾。室內(nèi)正中有鄭板橋半身銅像,掛有復(fù)制的鄭板橋書畫作品及反映鄭板橋生活場景的木雕作品等,西院有鄭板橋書法碑廊。掛著“廉正閱覽室”牌子的西廂房鐵將軍把門,估計為迎接檢查學(xué)習(xí)之用。鄭板橋絕對不會想到百年之后他會成為廉正建設(shè)的宣傳工具。
返回市區(qū)后,我們來到位于鄭家巷的鄭板橋故居,鄭板橋故居面積很小,就是一般的清代民居,小門樓上有趙樸初題寫的“鄭板橋故居”的匾額,迎門是劉海粟題寫的“鄭燮故居”牌匾。院子極小,三間正房,中間會客廳,正中掛著徐渭自題居室的對聯(lián):“水夕蒼蚊殘夏扇,河間紅樹早秋梨?!毙煳继柷嗵倮先?,鄭板橋?qū)λ淖髌焚潎@不已,曾不惜以五十金換他畫的一枝石榴,并刻一印曰“青藤門下走狗”以表示對徐渭的折服。兩旁為臥室,與揚州的朱自清故居陳設(shè)大致相同。朝北南屋三間,門上方有鄭板橋親書“聊避風(fēng)雨”四字,充分體現(xiàn)了鄭板橋儉樸思想。小書齋、廚房各一間。小書齋的匾額由鄭板橋題寫,多年前,我曾買過一幅“小書齋”的拓片掛在自己的書房,沒想到鄭板橋的小書齋竟是那樣的小,大約十平方米的小房間,門外幾叢翠竹,他在書房里便可透過窗紙,欣賞竹影,就像在欣賞一幅天然的圖畫。他曾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怪不得畫竹成了他的主要題材。小廚房在天井的西側(cè),六角小門,只有四五個平方大小。迎面是一幅板橋體對聯(lián):“白萊青鹽粯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span>
鄭板橋到山東做官后,這舊宅便由嗣子鄭田一家居住,鄭板橋辭官后無處居住,就去找密友李鱓,李鱓乃將浮漚山館書齋東邊不遠(yuǎn)處幾間樓閣式書屋劃出讓板橋居住。板橋入住其間,自題匾額“聊借一枝棲”懸于堂上。后來,李鱓又資助他在浮漚山館北側(cè)建成一所園林式別墅。板橋?qū)⑦@里命名為“擁綠園”。“擁綠園”毀于戰(zhàn)火,興化市政府在鄭板橋故居西側(cè)仿原貌重建了“擁綠園”。 大凡名人都有傳說,為表明鄭板橋為官清廉,據(jù)傳他辭官回家,“一肩明月,兩袖清風(fēng)”,惟攜黃狗一條,蘭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風(fēng)大,雨密,板橋輾轉(zhuǎn)不眠,適有小偷光顧。他想,如高聲呼喊,萬一小偷動手,自己無力對付,佯裝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聲吟道:“細(xì)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進我門?!毙⊥德劼暟刁@。繼又聞:“腹內(nèi)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毙⊥敌南?,不偷也罷,轉(zhuǎn)身出門。又聽里面說:“出門休驚黃尾犬?!毙⊥迪?,既有惡犬,何不逾墻而出。正欲上墻,又聞:“越墻莫損蘭花盆。”小偷一看,墻頭果有蘭花一盆,乃細(xì)心避開,足方著地,屋里又傳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著月黑趕豪門?!? 傳說總歸是傳說,一位做過縣官的人,何況可以用書畫賣錢的書畫家還不至于如此寒酸。他曾自擬書畫潤格:“大幅六兩,中幅四兩,書條對聯(lián)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蓋公之所陜,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現(xiàn)銀,則中心喜稅,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恐賴賑。年老神疲,不能陪諸君子作無益語言也。”賣出幾幅畫就可相當(dāng)于平民百姓全年的收入。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编嵃鍢虻倪@兩首詩是他憂國憂民的最佳寫照以及表現(xiàn)出他剛正不阿、寧折不彎的堅韌性格。 鄭板橋之所以有名,或許是因了他傲岸正直,狂放不羈的個性吧。 寂寥古巷,承載著昔日輝煌 興化金東門保留了一片明清時期的古街區(qū),我們來到興化古街,由輻輳街向東至后街,后街的臨街房子很小,只有十幾平方的樣子,屋門都是敞開的,一些老人進進出出。這些房子以前都是沿河而建,門前原來是一條米市河,東門米行運送米的河道。興化四面環(huán)水。米市河上由西而東,橫跨著許多小橋。原先曾有一個很大的碼頭,南北兩岸糧行店鋪鱗次櫛比,恰似一幅《清明上河圖》?,F(xiàn)在米市河已被填平,但仍能想象的出這條河流昔日的繁忙景象。 從米市河走進家舒巷,走在這一條幽深的小巷。就馬上想到北京周作人的故居八道灣和揚州朱自清故居的安樂巷,但又有不同。逼仄的巷子只有一米多寬,即使人力三輪車也不好通過。我說:“過去土地也不像現(xiàn)在這么金貴,為什么巷子搞得這么窄?”曉銘說:“過去這兒也是寸土寸金,有些巷子更窄,只能一人通過?!?/span> 曉銘從小在興化東門長大,對巷子非常熟悉,如果不是他的帶領(lǐng),真不知會轉(zhuǎn)到哪里去,巷子里好多人都認(rèn)識曉銘,不時有人打招呼??粗南镒樱唤麨檫@兒的居民擔(dān)心,如果有了火災(zāi),上天也無能為力。曉銘說,家家有水井,而且每家之間都有防火墻,一旦走水也不會殃及他人的。 我們在一家門前坐下來休息,聽曉銘介紹古巷歷史。古巷所處的位置屬于興化的東門,過去多數(shù)都是從東門進城,因此,在明、清以來,逐漸成為糧食、蔬菜、瓜果、魚蝦等農(nóng)副產(chǎn)品的集散地,商業(yè)、手工業(yè)、金融、文化、醫(yī)藥等百業(yè)興盛。當(dāng)時,興化東門地段可謂“小橋流水,古跡多,商貿(mào)興隆,人氣旺”,因此而稱“金東門”。曉銘說,許多大戶人家都在小巷子里居住,不經(jīng)意間推開一家大門,就可能遇到一位高人。 家舒巷中段有一個趙海仙洋樓,始建于清代,是一座仿羅馬建筑形式的三層樓房。附有亭臺、水池、假山等一套仿古園林院落。原為清代江淮名醫(yī)趙海仙的故居,據(jù)說該故居是由揚州大鹽商出資,江都某木行行主獻料,寧波匠人主建,為報答治病救命之恩聯(lián)合建造贈給名醫(yī)趙海仙的。洋樓的特色在于中西合璧,門窗全是木頭制作,柱子上全是精美的木雕。十二根整木柱由一樓至三樓,自下而上,一貫到頂。后來,興化市政府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洋樓進行了修復(fù),重現(xiàn)洋樓當(dāng)年氣勢。 興化的小巷四通八達,出了家舒巷,就是東門外大街了,說是大街也不過是比小巷子稍微寬了些。大街兩側(cè)全是商鋪林立,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是金東門的核心地帶。東有一條向北伸展的狀元巷,是明嘉靖年間狀元李春芳早年生活的地方。李春芳,嘉靖二十六年以鼎甲第一成丁未科狀元。經(jīng)六次升遷,于嘉靖四十四年為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學(xué)士入閣拜相。到隆慶二年,五十八歲的李春芳繼徐階升任首輔,“累加少師兼太子太師,進吏部尚書,改中極殿”(《明史》列傳第八十一),由狀元而宰相。大街上的狀元坊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遂在狀元坊下拍照留念,或許會沾上一點狀元的靈氣。
從狀元坊返回沿東大街西行,到街口是百年老店上池齋藥店,我們進店休息。上池齋建于清康熙年間,為揚州名醫(yī)方石川所建。根據(jù)《史記扁鵲傳》中“飲是上池之水,三十日當(dāng)知物矣”的典故,定名為“上池齋”。藥店坐南朝北,前后兩進,磚木結(jié)構(gòu),仿石庫門形制。上下兩層,下為店堂,上為藥材倉庫,并設(shè)作中醫(yī)史料展覽館和中藥博物館;后進是平房,為制藥作坊。底層前廳開設(shè)藥鋪,開展經(jīng)營。 現(xiàn)在,上池齋店堂及陳設(shè)仍保持古色古香的歷史原貌和原物。 金東門還有許多以行業(yè)為名的巷子,如菜市巷、魚市巷、珠蕊巷、染坊巷、竹巷等。因時間關(guān)系沒有一一轉(zhuǎn)到,也為日后再訪興化留下借口。 維揚風(fēng)味,滿齒余香 舊時興化的小吃攤多,像賣豆腐腦、油端子、油餅、插酥餅、餛飩、臭干子、爛藕、炕山芋、糖葫蘆、糖人的小攤子到處都是。姜曉銘自小家庭條件較好,放學(xué)后,便流連興化小吃攤,他祖父開過興化城有名的“慶花園”飯店,“慶華園”老店店址在興化東門二鋪巷,“慶華園”在興化眾多飯店中以品位高、菜的花色品種多,傳統(tǒng)美味特色菜肴而聞名,“慶華園”的特色菜肴灌湯包子、蓋交面、烤鴨等,都是老興化人張口說來至今記憶猶新的美味。故他對飲食頗有研究,亦可稱為美食家。 到達興化的第一天,曉銘陪我聊到很晚才回家。臨走時,他說,明天早晨我請你吃早茶,吃燙干絲。我當(dāng)然明白吃早茶的意思,但不知道什么是燙干絲,以為干絲是一種植物。翌日清晨,我與曉銘來到一座茶樓,跑堂的馬上送來茶水,曉銘點了生姜、紅棗、羅皮、花生米四個盤子,每人一份燙干絲,另外還有南花餅、小籠包子、蝦餃等。等跑堂的把燙干絲端上來,我才知道,所謂的干絲原來就是豆腐皮切成的絲再放入姜絲,用沸水反復(fù)沖燙,瀝干水分,加入蝦米、醬油、麻油、味精,拌勻即成,味道不錯。 興化的早茶,不只是光喝茶,而是要吃包子點心的。肉包、菜包、豆沙包、燒麥、蒸餃。尤其是要吃煮干絲或燙干絲。豆腐皮在興化叫卜葉或千張,傳統(tǒng)的干絲不是用豆腐皮切絲,而是用豆腐干做干絲。煮干絲在乾隆時期名“九絲湯”,即干絲加火腿絲、筍絲、口蘑絲、木耳絲、銀魚絲、紫菜絲、蛋皮絲、雞絲,高檔的還要加海參絲或燕窩絲。燙干絲是用潔白大干劈成細(xì)絲,用開水燙泡裝盤,然后用芽姜切成細(xì)絲,覆于盤頂,干絲潔白,姜絲金黃,另加一小撮蝦米,澆上黃豆醬油和純香小磨麻油,一經(jīng)拌和,黃白相間,一碟食畢,齒頰留香。
興化四面環(huán)水,水產(chǎn)自然豐富,黃蟮、閘蟹、龜、鱉、河蟃、沼蝦、白水魚、銀魚、大鯉魚、桂魚、昂刺、虎頭鯊等等出產(chǎn)甚豐,到了興化就少不了吃河鮮了。一盤燒河鮮,集螃蟹、蝦、虎頭鯊、昂刺于一盤,曉銘兄命名曰“蝦兵蟹將”,我倒覺得叫“群魔亂舞”更貼切些。 龍蝦是興化特產(chǎn),稻田里到處都是,龍蝦除作佳肴外,還有很高的食療作用。據(jù)有關(guān)藥用書籍記載,龍蝦肉味甘咸、性溫,具有補腎壯陽、滋陰健胃的功效,可以治腎虛陽痿、神經(jīng)衰弱、筋骨疼痛、皮膚瘙癢等癥。在興化的幾天,先后品嘗了紅燒、清蒸、水煮的龍蝦,做法不同,風(fēng)味自然不同。吃龍蝦時,曉銘教我先去掉頭部,然后再扯開尾部,抽去背筋,再去掉龍蝦的小腿,然后再剝?nèi)ズ衿?。背筋其實就是龍蝦的消化系統(tǒng),一般不注意的,都會連同背筋一起吃掉。 興化街頭有一些油炸臭豆腐的攤子,不時看到一些孩子拿著一串炸好的臭豆腐干,邊走邊吃。晚上,吃飯時,就有一道菜是昂刺魚燉臭豆腐,昂刺魚是一種野生魚種,在山東叫嘠呀魚。興化的臭豆腐是把豆腐干在莧菜乳中浸泡而成,經(jīng)過油炸再燉,有一種特別的味道,口感好極了。 莧菜的汁液是紅色的,根莖經(jīng)過發(fā)酵后的汁液就可以浸泡臭豆腐了,在山東沒有這種菜。曉銘說,在興化端午節(jié)要吃五紅,就是五種紅色的食物,其中包括蝦、黃鱔、莧菜、紅油鴨蛋和紅番茄。 興化菜屬維揚菜系,清蒸桂魚、清蒸甲魚、炒鯊魚片、醉蟹、清燉雞、醋熘鱖魚、蟹黃包子、水鄉(xiāng)米餅、水晶蝦仁、松花皮蛋、鹵菜熏燒鵝、炒蝴蝶片(黃鱔)等等,現(xiàn)在想來仍覺得滿齒余香。 興化,我還要去的。興化萬畝油菜花盛開的迷人景象、興化的水上森林、興化的昭陽書院、東岳廟。還有那么多讓人垂涎欲滴的興化美食,更有熱情好客的興化文友,都在召喚著我。 興化,我一定還要去的!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三日至十九日于秋緣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