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青評論 每個年輕人可能都在思考,如何用有限的錢最大程度取悅自己,最大程度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并且不讓自己產(chǎn)生“非理性消費”的愧疚。 “超市購物300元,購物袋兩毛嫌貴不買”“100元包郵,買!90元商品+10元郵費,不買”“18元奶茶說喝就喝,15元一個月的視頻會員賬號求了30個人借”……當代年輕人神奇的消費觀引發(fā)熱議,網(wǎng)友紛紛表示,“是我本人沒錯了”。有人將這種年輕人消費觀總結(jié)為:千元可以花,十元必須省。這種“神奇消費觀”折射出年輕人怎樣的消費心理? 報道所描述的現(xiàn)實的確挺真實,相信有不少人都有代入感。但首先應該澄清的一點是,這種消費觀未必是年輕人的專利。有讀者就留言,“老人買菜五分錢都要爭半天,隨手還多拿頭蒜。出了菜場,被忽悠的健康床墊,沒一絲猶豫,十二萬八千八掏了就買。異曲同工之妙哦”;也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原來我還是屬于年輕的范疇! 所謂“購物袋兩毛嫌貴不買”“15元一個月的視頻會員賬號求了30個人借”,說白了還是一種占便宜(非貶義)的心態(tài)。這種心理其實在每個群體都存在,并且在互聯(lián)網(wǎng)社會中更容易被各種消費場景所利用和放大,如“砍價”“雙11”等,而它對應的“省”,往往是能夠輕易找到替代品的,也就是“能省就省”。而“18元奶茶說喝就喝”“貴不貴沒關(guān)系,值不值才是最重要”,所對應的則是“剛需”。 當然,問題也就在這里。年輕人所以為的“剛需”,很多時候也只是受到無所不在的銷售話語的影響,或者說年輕人所定義的“剛需”,與一般意義上的“剛需”存在一定出入。而他們不惜“割肉”,很可能只為得到一種消費心理的滿足,從而達成一種身份上的自我認同。因此,這里面是有一些辨析空間的,從理性消費的角度來看,也是應該有所反思的。 不過,也應該看到,年輕人“越貴的東西,花錢越不手軟”,這樣一種公眾認知的形成,其實還是基于“年輕人賺錢不多,消費就應適可而止”的社會樸素認知。這種對年輕人理性消費的期待應該說是很正常的。揆諸現(xiàn)實,年輕人在社會活動中一直就是“易沖動”的群體,他們更容易“跟著感覺走”、更舍得為“取悅自己”埋單。其實,不必太對年輕人“一邊斤斤計較,一邊大手大腳”的消費心態(tài)有過多擔心。 每一代年輕人都往往是這么過來的。只不過在消費主義語境下,現(xiàn)代年輕人更多是通過消費來完成身份的自我確認,所以他們也很容易被貼上“非理性消費”“大手大腳”的標簽?!澳苁t省”,看起來與“放肆消費”構(gòu)成矛盾,其實只是年輕人為了“該花的錢”而必須有的“節(jié)省”。雖然這種節(jié)省相對另一方面的“放肆消費”可以忽略不計,卻能夠起到一種“自我安慰”的作用。每個年輕人可能都在思考,如何用有限的錢最大程度取悅自己,最大程度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并且不讓自己產(chǎn)生“非理性消費”的愧疚。 說到底,輿論對于“千元可以花十元必須省”的關(guān)注,重點還是在前一句——“千元可以花”,也就是年輕人的過度或者是超前消費現(xiàn)象。年輕人身上的這種消費傾向雖不值得提倡,但是,對之評判不能脫離當下的消費主義語境。另外,沒有“六個錢包”的年輕人,終究會被房價教會如何真正“節(jié)約”。 最后要說的一句是,“千元可以花十元必須省”這種“矛盾”的構(gòu)建,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偽問題。它與此前所熱議的“熬最長的夜晚,敷最貴的面膜”,其背后都有著一定的社會必然性(并不等于合理),個體是很難真正超脫于外的。只不過前者是受無遠弗屆的消費主義影響,后者則對應的是一個越來越“快節(jié)奏”的社會以及技術(shù)對生活無所不在的“入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