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了解一下中藥性味歸經(jīng)、功效和食療:山藥、鐵棍山藥、懷山藥、黃山藥、淮山 本文主要內(nèi)容: 曾經(jīng)隱姓埋名,而今家喻戶曉。 一、山藥的性味歸經(jīng)、功效。 二、山藥、鐵棍山藥、懷山藥、黃山藥、淮山有何不同。 三、相關(guān)名方簡介、經(jīng)典摘錄,供參考。 四、介紹民間食療簡方供參考;提供《中醫(yī)九種基本體質(zhì)類型特征表》,供參考。 親,評論永遠(yuǎn)比正文更精彩!請到文末評論區(qū) 留言評論,讓本文因你而更精彩吧,謝謝! 山藥 山藥 中藥飲片 曾經(jīng)隱姓埋名,而今家喻戶曉。 家喻戶曉 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年代,由于自媒體的普及宣傳,山藥,尤其是“鐵棍山藥”,已經(jīng)成為網(wǎng)絡(luò)高頻詞。作為藥食同源的一個中藥,已經(jīng)非常出名、家喻戶曉了。 那天我和華工理科學(xué)霸阿荻聊天說,準(zhǔn)備寫懷山藥,學(xué)霸馬上彈出一句:準(zhǔn)備寫三臟同補呀? 厲害呀我的哥!“三臟同補”,四個字已經(jīng)精準(zhǔn)地概括了山藥的功效,既能補脾、肺、腎之氣,又能滋養(yǎng)脾、肺、腎之陰,為氣陰雙補之珍品。 山藥是薯蕷科植物薯蕷的干燥根莖。山藥有幾個常用的家喻戶曉的別名:懷山藥,淮山,另外山藥還有一個品種叫鐵棍山藥。 懷山藥 山藥的主產(chǎn)地在河南焦作地區(qū)(古 懷慶府),所以別名也叫懷山藥,懷山藥是四大懷藥之一(懷牛膝、懷地黃,懷菊花、懷山藥)。 點擊如下鏈接,閱讀懷牛膝、懷地黃和懷菊花相關(guān)文章: 了解菊花,野菊花,黃菊花,白菊花,亳菊、滁菊、貢菊、杭菊、懷菊 淮山 山藥的一個家喻戶曉的別名:淮山。特別是在廣東的廣州地區(qū)比較多用這個名稱,廣東人煲的“清補涼”湯,其中往往會加入淮山(清補涼比較常用的藥材有:淮山、玉竹、百合、蓮子、薏米、芡實、扁豆、杞子、桂圓等)。山藥既能補脾肺腎之氣,又能滋養(yǎng)脾肺腎之陰,為氣陰雙補之珍品。 廣東清補涼湯 鐵棍山藥 鐵棍山藥是山藥的一個品種,據(jù)載因為鐵棍山藥上有像鐵銹一樣的痕跡,故得名鐵棍山藥。只有河南焦作(溫縣、孟州、武陟、沁陽、博愛等)種植的才能叫做'鐵棍山藥'。 鐵棍山藥 山藥自打被記載以來,原來的名稱并不是叫山藥。 隱姓埋名 北宋寇宗奭(shi)的《本草衍義》(據(jù)載刊于1116年)提及:薯蕷,因唐代宗名豫,避諱改為薯藥;又因宋英宗諱署,改為山藥。'盡失當(dāng)日本名'。 這是說,山藥的名稱來由,原來有一段古: 山藥原名薯蕷,漢代《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已經(jīng)有記載: “薯蕷,味甘,溫。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一名山芋?!?/p>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文本出自《本經(jīng)疏注》清. 鄒澍,深黑體字部分,見下圖。) 比寇宗奭(shi)的《本草衍義》稍早一些的《太平御覽》則用了另一個名稱:署豫。 《太平御覽》藥部六記載:“《本草經(jīng)》曰:署豫,一名山芋,味甘溫。生山谷。治傷中虛羸,補中,益氣力,長肌肉,除邪氣寒熱。久服輕身,耳目聰明,不饑,延年。生嵩高?!?/span> (按:《太平御覽》是宋代著名的類書,為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學(xué)者奉敕編纂,始于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成書于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 到了唐代,薯蕷(署豫)的名稱開始有了變化: 唐代宗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唐肅宗李亨長子,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計武則天和殤帝,762年-779年在位)。 所以,在 762年,薯蕷因避諱改名為薯藥。在北宋的《清異錄》里可以找到薯藥的描寫: “ 蜀孟昶,月旦必素餐,性喜薯藥,左右因呼薯藥為「月一盤」?!?nbsp; (按:出自《清異錄》,北宋人陶谷(903年-970年)撰著的《清異錄》,是他雜采隋唐至五代典故所寫的一部隨筆集。書中包括天文、地理、草木等37個門類,共有648條有關(guān)內(nèi)容。) 然后,到了陶谷更后一些時候,1063年,因避北宋宋英宗趙曙(1032-1067)諱而更名山藥。至此,薯蕷就'隱姓埋名'變?yōu)?strong>山藥,一直到現(xiàn)在。 山藥的名稱變化時間表大約如下: 762年之前:薯蕷;(署豫) 762年至1063年:薯藥; 1063年開始:山藥。 在各種經(jīng)典里詳細(xì)地記載一種中藥的名稱變化,這是比較少見的。 這個時間表在閱讀中醫(yī)藥經(jīng)典古籍時,或可用作參考。 山藥是一種很重要的中藥。山藥的功效特點有三: 第一,山藥是氣陰雙補。 既是補氣藥又能夠補陰。 第二,作用部位:脾、肺、腎兼治。 補脾、肺、腎氣;補脾、肺、腎陰。 第三,略兼澀性、收斂的性質(zhì)。 作用在脾,可以用于脾氣虛證候,也可以用于脾陰虛的證候。山藥略兼澀性,略有一點止瀉的效果。 也適合用于脾陰虛,在脾氣虛的基礎(chǔ)上,兼有口渴,或者有一點傷陰,尤其是脾虛兼有口渴或者腹瀉,是一個非常適合的中藥。 山藥,用于脾氣虛的便溏腹瀉,一般都炒用。炒用,補陰作用不明顯,健脾除濕止瀉的作用有所增強(qiáng)。 作用在肺,既能補肺氣,又能補肺陰,略兼澀性,有一點斂肺氣,用于肺氣虛或者肺陰虛,而又兼有久咳虛喘的狀況。 作用在腎,它既能補腎氣,又能補腎陰,這個腎陰更多的是指的陰精,腎精虧耗。略有澀性,就是腎氣不固往往出現(xiàn)比如說遺精、滑精、遺尿、尿頻或者白帶過多,甚至于腎不納氣,久咳虛喘,山藥還可以發(fā)揮它一點斂腎氣的作用。 山藥用于消渴,是其功效的綜合運用: 消渴主要累及的臟腑,中焦脾胃、下焦腎、上焦肺;消渴的基本病因、病理,是氣陰兩傷。山藥作用的部位也在脾、肺、腎三臟,也是氣陰雙補。山藥用于消渴,針對性非常強(qiáng)。 山藥的藥性非常平和,作用非常緩和,可謂性平力緩。 山藥本身是食品,藥食兩用。比如說(鮮)山藥燉肉,比如說北方有一名菜“拔絲山藥”。 拔絲山藥 據(jù)載,20世紀(jì)20年代在北京和天津獻(xiàn)藝的著名相聲演員萬人迷編了一段“貫口”詞,羅列大量菜名,名為《報菜名》,頗受聽眾歡迎。后來有人認(rèn)為《報菜名》記錄的可能是滿漢全席的真正菜譜,盡管到現(xiàn)在為止還找不到依據(jù),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川式滿漢全席的“金絲山藥”是受北方“拔絲山藥”的影響而制作而成的。 《滿漢全席》研究讀本 《報菜名》里列出了“拔絲山藥”: 傳統(tǒng)相聲《報菜名》(局部) 現(xiàn)在可以找到的滿漢全席菜譜很多,比如以下一種: 在這個菜譜里,拔絲山藥變成了蜜汁山藥,外觀不同了: 蜜汁山藥 還給出了制作方法,有空不妨一試: 主料:山藥250g 輔料:油適量 白糖適量 枸杞適量 蜜汁山藥的步驟 1.枸杞放水中清洗浸泡一會。 2.山藥去皮,切成條放入清水中。 3.鍋內(nèi)放適量清水,燒開后放入山藥,焯3分鐘撈出。 4.鍋內(nèi)放適量油,放入山藥炒一下,盛出。 5.鍋內(nèi)放適量白糖,小火炒一會,炒至白糖融化冒小泡,拉出絲。 6.放入山藥條,翻炒幾下。 7.放入泡好的枸杞。 8.翻炒均勻出鍋即可。 小貼士 1、山藥切好后需立即浸泡在鹽水中,以防止氧化發(fā)黑。 2、新鮮山藥切開時會有黏液,極易滑刀傷手,可以先用清水加少許醋洗,這樣可減少黏液。 3、加工新鮮的山藥(鐵棍山藥)時,比如去皮、切片時,建議戴手套(薄膜手套或廚房專用手套均可)。部分人接觸新鮮山藥的液汁時發(fā)生皮膚過敏現(xiàn)象。萬一遇上了怎么辦?用熱水浸泡雙手可以緩解痕癢或者涂一點食用醋(兌水稀釋)也行。 轉(zhuǎn)發(fā)出去,或許能幫助有需要的人。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癥者(蠶豆病患者)用藥禁忌目錄》 閱讀并請轉(zhuǎn)發(fā),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受益,謝謝你。 圖文摘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 山藥 中藥飲片 好,言歸正傳。 一、山藥的性味歸經(jīng)、功效。 分隔線內(nèi)容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簡稱《中國藥典》)2015版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簡稱《中國藥典》)2015年版,藥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錄,是藥品研制、生產(chǎn)、經(jīng)營、使用和監(jiān)督管理等均應(yīng)遵循的法定依據(jù)。所有國家藥品標(biāo)準(zhǔn)應(yīng)當(dāng)符合中國藥典凡例及附錄的相關(guān)要求。 分隔線 山藥 本品為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t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莖。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切去根頭,洗凈,除去外皮和須根,干燥,習(xí)稱“毛山藥片[1]”;或除去外皮,趁鮮切厚片,干燥,稱為“山藥片”;也有選擇肥大順直的干燥山藥,置清水中,浸至無干心,悶透,切齊兩端,用木板搓成圓柱狀,曬干,打光,習(xí)稱“光山藥”。 飲片 【炮制】山藥 取毛山藥或光山藥除去雜質(zhì),分開大小個,泡潤至透,切厚片,干燥。切片者呈類圓形的厚片。表面類白色或淡黃白色,質(zhì)脆,易折斷,切面類白色,富粉性。 麩炒山藥 取毛山藥片或光山藥片,照麩炒法(通則0213)炒至黃色。 本品形如毛山藥片或光山藥片,切面黃白色或微黃色,偶見焦斑,略有焦香氣。 【性味與歸經(jīng)】甘,平。歸脾、肺、腎經(jīng)。 【功能與主治】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用法與用置】15~30g。 黃山藥 本品為薯蕷科植物黃山藥Dioscorea panthaica Prain et Burk.的干燥根莖。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切片,曬干。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微辛,平。歸胃、心經(jīng)。 【功能與主治】理氣止痛,解毒消腫。用于胃痛,吐瀉腹痛,跌打損傷;外治瘡癰腫毒,瘰疬痰核。 【用法與用量】15~30g。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分隔線 二、山藥、鐵棍山藥、懷山藥、淮山、黃山藥有何不同。 1、山藥是正式名稱,懷山藥、淮山都是別名。 2、鐵棍山藥是山藥的一個品種,只有河南焦作地區(qū)出產(chǎn)的才能稱為鐵棍山藥。 3、《中國藥典》)2015版沒有給出山藥和它的其中一個品種鐵棍山藥的質(zhì)量區(qū)別描述。 4、麩炒山藥補脾健胃。 山藥,用于脾氣虛的便溏腹瀉,一般都炒用。炒用,補陰作用不明顯,健脾除濕止瀉的作用有所增強(qiáng)。 5、黃山藥是薯蕷科植物黃山藥的干燥根莖。功效不同于山藥。主要有理氣止痛,解毒消腫。用于胃痛,吐瀉腹痛,跌打損傷;外治瘡癰腫毒,瘰疬痰核。 6、山藥的功效是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煎煮方法】 注意事項:濕盛中滿或有實邪、積滯者禁服。 山藥,煎煮法參考中藥的普通煎煮法,點擊如下鏈接直接查看《如何合理地煮中藥》文字版和視頻版。 三、相關(guān)名方簡介、醫(yī)家醫(yī)案,供參考。 【名方簡介】 六味地黃丸: 補真陰,除百病。錢氏仲陽因仲景八味丸減去桂附,以治小兒,以小兒純陽,故減附桂,今用通治大小 證 。 治肝腎不足,真陰虧損,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酸,自汗盜汗,水泛為痰。(仲 景曰∶氣虛有痰,宜腎氣丸補而逐之。丹溪曰∶久病陰火上升,津液生痰不生血,宜補血以 制相火,其痰自除,)發(fā)熱咳嗽(腎虛則移熱于肺而咳嗽。按之至骨,其熱烙手,骨困不任, 為腎熱,)頭暈?zāi)垦#ā吨敝阜健吩啤脃in欲過度,腎氣不能歸元,此氣虛頭暈也;吐衄崩漏, 脾不攝血,致血妄行,此血虛頭暈也,)耳鳴耳聾,遺精便血,消渴淋瀝,失血失音,舌燥喉痛,虛火牙痛,足跟作痛,下部瘡瘍等證(諸證皆由腎水不足、虛火上炎所致。詳注分見 各門)。 地黃(砂仁酒拌,九蒸九曬。八兩) 山茱肉(酒潤) 山藥(四兩)茯苓(乳拌) 丹皮澤瀉(三兩。)蜜丸。錢氏加減法:血虛陰衰,熟地為君;精滑頭昏,山茱為君;小便或多或少,或赤或白,茯苓為君;小便淋瀝,澤瀉為君;心虛火盛及有瘀血,丹皮為君;脾胃虛弱,皮膚干澀,山藥為君;言為君者,其分用八兩,地黃只用臣分兩。(《醫(yī)方集解》, 清·汪昂。) 《藥品化義》對六味地黃丸中山藥的解說: 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調(diào)肺之功,治肺虛久嗽,何其穩(wěn)當(dāng)。因其味甘氣香,用之助脾,治脾虛腹瀉,怠惰嗜臥,四肢困倦。又取其甘則補陽,以能補中益氣,溫養(yǎng)肌肉,為肺脾二臟要藥。土旺生金,金盛生水,功用相仍,故六味丸中用之治腎虛腰痛,滑精夢遺,虛怯陽痿。但性緩力微,劑宜倍用。 《本草正》: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第其氣輕性緩,非堪專任,故補脾肺必主參、術(shù),補腎水必君茱、地,澀帶濁須破故同研,固遺泄仗菟絲相濟(jì)。諸丸固本丸藥,亦宜搗末為糊。總之性味柔弱,但可用力佐使。 (按:上述經(jīng)典成書時代均在1063之后,所以一律是用的“山藥”之名。 1、錢仲陽,宋,錢乙(仲陽)著有《小兒藥證直訣》(公元 1114年)。三卷,上卷論證、中卷述醫(yī)案、下卷記載藥方,在兒科方面有不少創(chuàng)見 。 2、《醫(yī)方集解》, 清·汪昂。本書系我國清代著名醫(yī)家汪昂搜羅古今名方,精心整理編撰而成,書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全書共分3卷,以正方及附方的形式選錄古今臨床常用方劑700余首,其中正方388首。全書按方劑的功用性質(zhì)分為補養(yǎng)、涌吐、發(fā)表、攻里、表里、和解、理氣、理血、祛風(fēng)、祛寒、清暑、利濕、潤燥、瀉火、除痰、消導(dǎo)、收澀、殺蟲、明目、癰瘍,經(jīng)產(chǎn)等21類。每方除列述方名、說明主治,介紹組成及附方加減之外,并引錄各家學(xué)說闡明方義。書后附有提供倉促救急之用的”急救良方”及養(yǎng)生參考的 ”勿藥元詮”。該書廣搜古今諸家名方,匯集眾說詳加注釋,選方切于實用,文字通俗簡明,流傳甚廣,影響甚大,是一部簡明實用的中醫(yī)方劑學(xué)專著。 3、《藥品化義》,由賈所學(xué)原撰于明末(約1644年之前),清代李延昰補訂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后易名《辨藥指南)。共13卷,卷首1卷為李延昰所補“本草論”、“君臣佐使論”、“藥有真?zhèn)握摗薄ⅰ八幷摗?篇藥物理論。卷一相當(dāng)于總論,述“藥母訂例”、“辨藥八法”、“藥性所主”等內(nèi)容。卷二至卷十三為藥物各論,論藥161種,按其藥性主治分為氣、血、肝、心、脾、肺、腎、痰、火、燥、風(fēng)、濕、寒共13門。本書以藥母八法(體、色、氣、味、形、性、能、力)統(tǒng)領(lǐng)藥性理論,辨別藥性,有很大的創(chuàng)新,對清代本草有較大的影響。 4、《本草正》,藥物學(xué)著作。2卷。明·張介賓撰于1624年。為《景岳全書》卷48-49。書中擇常用藥300種,仿《本草綱目》編述,分山草、隰草、芳草、蔓草、毒草、水石草、竹木、谷、果、荽、金石、禽獸、蟲魚、人等14部,次第介紹其別名、性味厚薄、陰陽主要功效與機(jī)理,臨床運用范圍、注意事項等。作者論藥條理清晰,主論持平。相似藥物功效比較、藥物配伍等闡析甚明。尤擅用熟地,論其功治配伍、炮制等,見解超群。故于書中將人參、熟地、附子、大黃做為藥之“四維”以扶陽救陰。) 【經(jīng)典摘錄】山藥的功效: '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本經(jīng)》) '主頭面游風(fēng),風(fēng)頭(一作’頭風(fēng)’)眼眩,下氣,止腰痛,補虛勞、羸瘦,充五臟,除煩熱,強(qiáng)陰。'(《別錄》) '補五勞七傷,去冷風(fēng),止腰痛,鎮(zhèn)心神,補心氣不足,患人體虛羸,加而用之。'(《藥性論》) '治頭疼,助陰力。'(《食療本草》) '助五臟,強(qiáng)筋骨,長志安神,主泄精健忘。'(《日華子本草》) '生搗貼腫硬毒,能消散。'(朱震亨) '補不足,清虛熱。'(《傷寒蘊要》) '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綱目》) 四、民間食療簡方。 楊藥師按:考慮到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以下民間食療簡方,是否適合自己的狀況,建議事先咨詢醫(yī)生或藥師。 【體質(zhì)辨識】中醫(yī)九種基本體質(zhì)類型,你是哪一種?請參閱下表看看自己比較接近哪一種體質(zhì)。了解自己的體質(zhì)類型,可能有助于對中藥注意事項比如禁忌、慎用等內(nèi)容的理解。 中醫(yī)九種基本體質(zhì)類型特征表 【民間食療簡方】 鐵棍山藥厚切梅花肉菜心煲 主要食材: 鐵棍山藥; 梅花肉; 菜心; 調(diào)味:生抽;糖;鹽。 水。 鐵棍山藥 簡單制法: 準(zhǔn)備一只瓦煲仔,放入水、糖、鹽、生抽適量(可按個人喜好調(diào)味),中火煮開,加入厚切梅花肉,輕輕攪拌均勻勿使粘煲底,繼續(xù)煮開后加入去皮切段好的鐵棍淮山,約3分鐘后加入菜心,約5分鐘收火即得。連瓦煲一起上桌,開吃。 特點: 家常菜。厚切梅花肉嚼起來口感非常好,滿口肉汁,糯香甘爽。青菜宜多吃。鐵棍山藥天下聞名,經(jīng)常食用,有健脾益肺之功效。 注意事項: 濕盛中滿或有實邪、積滯者禁用。 加工新鮮的山藥(鐵棍山藥)時,比如去皮、切片時,建議戴手套(薄膜手套或廚房專用手套均可)。部分人接觸新鮮山藥的液汁時發(fā)生皮膚過敏現(xiàn)象。萬一遇上了怎么辦?用熱水浸泡雙手可以緩解痕癢或者涂一點食用醋(兌水稀釋)也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