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下朋友圈,《黃庭經》是5月20日寫完的,《樂毅論》是5月22日寫完的,至此,王羲之的小楷就不再寫了,接下來,就該寫他兒子王獻之的了。 王獻之,東晉書法家、詩人、畫家、官員,“書圣”王羲之第七子,自幼隨父練習書法,以行書及草書聞名,在楷書和隸書上也有深厚功底,與其父王羲之并稱為“二王”。 其實在此之前,只知道“二王”指的是王羲之與其兒子王獻之,但對王獻之在書法上的貢獻,卻知之甚少,直至翻了翻度娘,才知其成就之高。 手機軟件里收集的王獻之書法作品,僅一楷書與一行書,行書鼎鼎大名,就是與《快雪時睛帖》、《伯遠帖》號為“三希”的《中秋帖》??瑫?,就是《洛神賦十三行》。 《洛神賦十三行》,簡稱《洛神賦》,是王獻之的小楷書法代表作,內容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學家曹植的著名文章《洛神賦》。這本刻帖中的字用筆挺拔有力,風格秀美,結體寬敞舒展。 字中的撇捺等筆畫往往伸展得很長,但并不輕浮軟弱,筆力運送到筆畫末端,遒勁有力,神采飛揚。字體勻稱和諧,各部分的組合中,又有細微而生動的變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變化自然。 與王羲之相比有所不同,王羲之的字含蓄,運用“內(扌厭)”筆法,而獻之的字神采比較外露,較多地運用”外拓“筆法。他們都對后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寫就對了。 近期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