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是串聯(lián)在一起的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四個湖的總稱,因位于山東省西南部的濟寧以南而得名,為淮河流域第二大淡水湖。其中微山湖面積最大,故又統(tǒng)稱為微山湖。 南四湖區(qū)域原系古泗水流經(jīng)之地。12世紀黃河南泛侵奪了泗水河道,排水不暢,潴積成湖。湖泊北高南低,南北長約125公里,東西寬5.6~30公里,湖區(qū)面積1225平方公里(一說1266平方公里),儲水量19.3億立方米。環(huán)湖大小支流汛期洪水匯集后,南出韓莊運河與不牢河泄入中運河。1949年前濱湖地區(qū)水旱災害嚴重。1949年后對南四湖的堤防、湖腰、出口及濱湖地區(qū)陸續(xù)進行了整治,水利狀況明顯改善。 南四湖湖底平坦,水質(zhì)肥沃,水草叢生,水產(chǎn)資源較豐富,有魚類70多種、蝦57種,水生植物70多種,主要經(jīng)濟作物有葦、菰、蒲、藕、芡實等。所產(chǎn)四鼻孔鯉魚、中華鱉、蟹以及野鴨、麻鴨、水貂皮等較為著名,微山湖麻鴨所產(chǎn)青皮蛋制成的"龍缸松花蛋"是傳統(tǒng)出口產(chǎn)品。 南四湖地區(qū)煤炭資源豐富,周邊棗莊、賈汪煤礦開采歷史悠久,尚有兗州、滕南、大屯等煤礦;建有韓莊、大屯等大型坑口電站。湖中及沿湖岸邊有微山島、南陽島、微山湖濕地、鐵道游擊隊舊址、紅荷濕地、千島濕地、太白湖、孟樓濕地等景區(qū)。 形成變遷形成原因南四湖流域南四湖的形成是內(nèi)營力、外營力以及人為活動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地殼的強烈運動。嶧山斷裂以西、嘉祥斷裂以東的南北狹長地帶持續(xù)下降,形成斷裂凹陷區(qū),經(jīng)東、西部河流搬運堆積,使這一區(qū)域從南至北出現(xiàn)若干湖沼和淺平洼地,奠定了南四湖形成的地質(zhì)地貌基礎。 黃河的泛濫淤積。自南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到清咸豐五年(1855年)660多年間,黃河長期奪泗入淮,洪水泛濫,造成泗、淮淤塞,河床抬高,入淮洪水受阻積滯,泥沙淤積抬高了西部平原地面高程,再加上漕運河道被迫東遷,使水系紊亂,東、北、西三面的河道來水潴積于泗水東岸的洼地里,逐漸形成湖泊。 南北運河的開挖,形成堵截西來黃淤的自然防線。古泗水由兗州西南流,經(jīng)魯橋、南陽至谷亭東,折而南,過湖陵城西、沛縣城東、留城東,至徐州東北,折東南流入淮。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濟州河開成,魯橋以下段泗水借用為運道。為防止西來黃水沖擊,遂逐漸加高泗水西岸堤防,迎淤面和被淤面高差增大。嘉靖四十四年,谷亭至徐州段泗水淤為平陸,泅水則改行漕運新渠。至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改道北徙,行大清河入海,南四湖才免黃淤。 形成過程早更新世(200萬年前),華北平原形成,南四湖區(qū)域即有遠古湖泊,比今南四湖面積大。 中晚更新世(25000年前),華北平原江河流域基本形成,古湖泊消失。古泗水自泗水、曲阜、兗州流經(jīng)魯橋、南陽、谷亭、沛縣東,南下注入淮河,至宋代未變。 南北朝至隋代,兗州以南低洼地區(qū)有湖沼分布。 元代,在沛縣東、泗水左岸有山陽湖(亦稱"刁陽湖",后演變?yōu)?昭陽湖")。 至元末,濟寧以南形成了孟陽泊,后來演變?yōu)槟详?、獨山兩湖。昭陽湖以南出現(xiàn)了赤山、微山、呂孟、張莊、郗山5個相連的小湖。 1567年,開南陽新河后,新河將孟陽泊中分為二,西為南陽湖,東為獨山湖。 1605年,河新運道建成,運道東移,赤山、微山、呂孟、張莊、郗山5湖,合為一個大湖,統(tǒng)名為微山湖。 清同治年間,四湖相連,統(tǒng)稱南四湖(微山湖)。 地理環(huán)境
南四湖位于山東省南部偏西,跨東經(jīng)116°34' ~117°21',北緯34°27' ~35°20′,呈西北東南方向展布。 地形地貌南四湖處在山東丘陵西部邊緣與黃河沖積平原的交接地帶。湖東地勢東高西低,坡降一般在千分之一至一千四百分之一;湖西是數(shù)千年來黃河改道、決口泛濫淤積而成的平原,地勢西高東低,坡降一般在五千分之一至兩萬分之一。 氣候南四湖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熱同季,雨量集中。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干燥。湖面與周圍陸地相比,溫度略高,積溫較多,無霜期較長,相對濕度和風力較大,降水和輻射量略小,為較典型的湖區(qū)氣候。 湖內(nèi)年平均氣溫14.2℃,因湖泊水域的熱效應,湖內(nèi)氣溫比沿湖陸地偏高0.5℃,且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均偏小。其中湖內(nèi)1月平均氣溫-0.3℃,7月平均氣溫26.5℃。湖區(qū)無霜期一般在204~213天之間,平均20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516小時。湖上多在秋冬季節(jié)產(chǎn)生輻射霧,以清晨最多,且南部多于北部。 南四湖湖內(nèi)年平均年降水量700毫米,南部多于北部,沿湖陸地多于湖內(nèi)。湖區(qū)水面蒸發(fā)量為898.7毫米,年蒸發(fā)量大于年降水量123.8毫米,折合年水量為1.57億立方米。 界線南四湖南北長120公里,東兩寬5~25公里,周長306公里。 南四湖形成之后,歷史地圖僅有大致范圍,未劃分出界線。1983年微山縣地名普查,對四湖作出明確劃分: 面積清朝咸豐年間(1851~1861年),南四湖周邊350公里,總面積約2055平方公里。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總面積最大達到1503平方公里。 1960年修筑二級湖壩,南四湖分成上級湖和下級湖。上級湖面積約602平方公里,下級湖面積約664平方公里,全湖最大蓄水面積1266平方公里,占微山縣總面積的71%。1990年,實際控制蓄水面積1209平方公里。 湖盆湖盆呈淺平形,盆底平緩,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西相向傾斜。上級湖盆底高程31.5~32.5米,下級湖盆底高程30.0~30.5米,四湖盆底高程分別為:微山湖30米,昭陽湖31.5米,獨山湖32米,南陽湖32.5米。 湖灣南四湖中有較大湖灣4個,總面積16300畝。
島嶼南四湖內(nèi)有較大島嶼4個。
水文特征水深南四湖平均水深1.5米,一般情況下,除京杭大運河湖區(qū)航道外,大部分湖區(qū)水深不及1米。最深處在微山島以南,水深3米左右。其它各湖最深處僅1.5米左右。汛期最大水深2.5米~3米。 水溫據(jù)1957~1966年觀測資料統(tǒng)計,南四湖水溫多年平均值為14.9~16.0℃,由南而北逐漸遞減。水溫的年內(nèi)變化與當?shù)貧鉁刈兓恢?,水溫月平均最高值出現(xiàn)在7月,為28.2~28.5℃;月平均最低值出現(xiàn)在1月,為1.6~2.5℃。 蓄水量南四湖各自形成后,平均水深2米以上,全湖最大蓄水量22億立方米。1960年二級湖壩建成后,全湖最大庫容量47.314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30.29億立方米,興利調(diào)節(jié)庫容量11.28億立方米,死庫容量為5.74億立方米。 徑流量據(jù)1956~1977年同步觀測系列統(tǒng)計,南四湖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731毫米,流域多年平均年徑流深為112毫米,折合年徑流量為35.5億立方米;最小年徑流量出現(xiàn)在1968年,為3.66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在1964年,折算為92.96億立方米,為最小值的25.4倍。徑流的年內(nèi)分配,一般汛期6~9月份的徑流量占汛期徑流總量的60~70%,3~5月份徑流量僅占年徑流總量的6%左右。 南四湖水源補給,主要來自流域內(nèi)的河川徑流。1970年以后,湖西地區(qū)大量引黃灌溉,一部分引黃尾水注入南四湖。據(jù)統(tǒng)計,多年平均入湖年徑流量為37.4億立方米,其中來自江蘇、安徽、河南三省的水量為5.24億立方米。通過出口韓莊閘、藺家壩閘兩樞紐流出的水量,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07億立方米。 建國后,南四湖最大洪水發(fā)生在1957年,入湖最大流量達10000立方米/秒,而出口泄量只有1300立方米/秒,大量洪水存蓄在湖中,湖水水位猛漲,南陽站水位高達36.48米,高出地面3米多,造成堤防潰訣,濱湖一帶一片汪洋,地面積水達60多億立方米,受淹面積1828萬畝。 結(jié)冰期南四湖幾乎每年都有冰情,一般日最低溫度連續(xù)三天降至-3℃,湖面開始封凍,多出現(xiàn)在12月中旬;氣溫回升到0℃以上開始解凍,一般在2月10日前后。湖面封凍時間一般長達1~2個月,最長年份可達3個月之久。湖、河結(jié)冰厚度一般年份在15厘米左右,個別年份冰厚可達30厘米。沒有封凍的年份甚少,建國以來,只有1951年未見全湖封凍,僅在淺水帶有薄冰。 含沙量南四湖入湖河流攜帶著大量泥沙,另外引黃尾水也將大量泥沙帶入湖區(qū),據(jù)統(tǒng)計,多年平均年入湖沙量約680萬立方米,而由韓莊閘和藺家壩閘排出的沙量很少,因而大部分泥沙都沉積在湖內(nèi),致使入湖河流河口三角洲不斷增大,湖泊水深日益減小。據(jù)測算,平均每年湖泊容積減小約0.13%左右。 流域水系流域南四湖流域?qū)倩春恿饔?,跨山東、江蘇、河南、安徽4省38縣(市),總流域面積3.17萬平方公里,入湖河流有50多條,呈輻聚狀集中于湖。其中,山東省境的流域面積為26255平方公里,江蘇省3250平方公里,河南省2135平方公里,安徽省60平方公里。按匯水地區(qū)統(tǒng)計,湖東山丘區(qū)9300平方公里,北部及湖西平原21000平方公里,南部400平方公里。來水經(jīng)調(diào)蓄后,經(jīng)韓莊運河、伊家河和不牢河3個出口流出,注入中運河。 水系入湖河流53條,其中:湖東28條,為山溪性河流;湖西25條,為平原坡水性河流。山東省境內(nèi)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東魚河、萬福河、洙趙新河、梁濟運河、府河、泗河、白馬河、十字河及東魚河的3條支流(北支、南支、勝利河)共11條,流域面積30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20條。
展開 參考資料來源 自然資源水資源南四湖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6.76億立方米。 地表水 南四湖水資源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以及降水形成的地表徑流,部分來自引黃灌溉的退水,還有少量外流域大汶河的來水;濱湖地下水主要靠大氣降雨的入滲以及河水和湖水的側(cè)滲補給,同時受上游地下水的影響,其中上級湖來水量占全湖來水量的88.4%。南四湖二級湖閘壩和韓莊閘建成儲水后,全湖死庫容5.74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3.08億立方米。 據(jù)1961~2002年水文資料,南四湖水資源量多年平均值為27.8億立方米(不包括湖面損失水量),可利用總水量的多年平均值為12.73億立方米。 地下水 南四湖流域海拔37米高程以下的土地(面積2160平方公里)范圍內(nèi),合計地下水多年平均調(diào)節(jié)儲量為1.87億立方米。全湖地下水可開采量4.03億立方米,其中上級湖可開采量3.81億立方米。 濕地資源南四湖濕地保護區(qū)總面積1266.47平方公里,包括包括南四湖整個湖泊及其灘地、周邊農(nóng)地、山林等,其中保護區(qū)核心面積451.07平方公里,緩沖區(qū)面積403.59平方公里。濕地生物多樣性分布區(qū)及95%以上的珍稀瀕危鳥類棲息地在核心區(qū)及緩沖區(qū)內(nèi)。濕地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的高等植物密度較高,為41.24%,植被生態(tài)質(zhì)量高,濕地的面積有效性大。 生物資源動物資源 南四湖屬于淺水營養(yǎng)型湖泊,盛產(chǎn)魚、蝦、葦、蓮等多種水生經(jīng)濟動、植物,是山東省最重要的淡水漁業(yè)基地。據(jù)1985年濟寧市微山縣濕地調(diào)查技術報告,南四湖區(qū)共有水生植物74種、浮游植物116種、浮游動物249種、底棲動物32種(科)、魚類78種(歷史記載曾有100余個品種)。 人工栽培糧食作物15種,145個品種,各種喬、灌木45科77屬142種。水產(chǎn)資源居全國淡水湖泊前列,有魚、蝦84種,水生植物74種,沉水植物遍及全湖,存量210萬噸。由于南四湖區(qū)南北有山,湖中有島,水生植物繁茂,呈現(xiàn)多種景觀類型,適宜多種鳥類生存繁殖,鳥類資源豐富,隸屬16目,43科,6亞科,103屬,受國家保護的有15種,合計211種。野生動物中青蛙、蛇、麻蜥、蝙蝠、草兔、鼠類分布較廣,刺猬、黃鼬、艾虎、豹貓、赤狐較為少見。 由于過度捕撈、環(huán)境破壞等因素,至21世紀初僅有魚類6目11科29屬32種。 礦產(chǎn)資源煤炭資源 南四湖自北向南縱跨濟寧煤田、滕北煤田、滕南煤田和大屯煤田,湖區(qū)煤田總面積620平方公里,煤種以氣煤、肥煤為主,部分含有天然焦,可采厚度9~11米,預測儲量33億噸。 稀土資源 輕稀土資源分布于微山湖東岸的韓莊鎮(zhèn)郗山一帶,礦區(qū)面積約26平方公里,有礦脈60余條,探明稀土氧化物儲量1270萬噸,占中國稀土儲量的9.6%,為中國三大輕稀土基地之一。礦物構成簡單,品位高,采出的礦石40%為塊礦,系單純稀土,有害成分含量少,具有良好的可選性,便于分離。 鐵礦資源 鐵礦主要分布于微山湖南岸銅山區(qū)利國鎮(zhèn)一帶,有礦體500多個,礦石礦物主要為磁鐵礦、赤鐵礦,含黃鐵礦、黃銅礦等,平均含全鐵49.09%~51.33%,伴生銅、金。截至1990年共探明煉鋼用礦石儲量467.2萬噸,磁鐵礦礦石4337.7萬噸。 此外微山湖東岸的微山縣韓莊鎮(zhèn)南馬山村一帶亦有零星鐵礦分布,儲量約30萬噸。 水利工程折疊 綜述元、明、清各代,朝廷本著"濟運利農(nóng)期兩益"的原則,興建水利工程多著眼于蓄泄功能,保持京杭大運河南四湖段的漕運暢通。清末時鐵路興起,漕運蕭條,到新中國成立前,南四湖原有水利工程基本毀壞殆盡,失去作用。1953年政務院批準成立微山縣統(tǒng)一管理微山湖(南四湖),各級政府統(tǒng)籌規(guī)劃安排,先后興建了湖堤、二級壩、韓莊水利樞紐和湖內(nèi)莊臺等,實施了湖內(nèi)疏浚、出口治理、湖腰擴大等工程。 湖堤明宣德四年(1429年)至十年(1435年),平江伯陳瑄筑沛縣昭陽湖湖堤,為湖西大堤筑堤之始。宣德八年(1433年)筑南陽湖湖堤。弘治十六年(1503年)修筑金溝堤五里,昭陽湖堤三十里。嘉靖十四年(1535年),在湖中筑橫堤,阻昭陽湖水入運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漕運新渠北岸臨獨山湖處筑石堤三十里,留水口十八處。隆慶六年(1572年)又修建昭陽湖湖堤;同年秋,靠新運河建獨山湖石堤三十余里。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在南陽湖南緣修筑一條大堤并建長橋。雍正二年(1724年)修建昭陽湖湖堤。雍正二年(1724年)和雍正七年(1729)修筑獨山湖湖堤。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微山湖官路口臨湖面大石工,長約一里半,建韓莊閘上下湖面大石工長2.8里。乾隆年間(1736~1795年),先后修筑吳家橋臨微山湖石工180丈,葛墟店碎石工4里;并建微山湖西岸壩工、湖口滾水石壩及湖口閘。 民國二十年(1931年)至二十一年(1932年),廂修魚臺、濟寧兩縣南陽湖、昭陽湖湖埝82公里,完成土方63萬立方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黃河在鄄城董莊決口泛入南四湖后,江蘇自姚樓河到張谷山修成了80余公里的蘇北大堤。 1949年后,南四湖東西兩岸分別修筑了湖東堤和湖西堤。 湖西大堤自南陽湖北端濟寧市任城區(qū)石佛村至微山湖南端的藺家壩,全長131.45公里,于1950年~1976年分多次修筑,堤頂寬3~14米,共完成土方473萬立方米,投資136萬元。 湖東堤北起濟寧市任城區(qū)石佛村老運河東堤,南至微山縣韓莊鎮(zhèn)老運河北堤,全長約124公里,是沂沭泗洪水東調(diào)南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1958年至1978年,湖東陸續(xù)修筑了石佛至白馬河、界河至馬口、趙莊至??凇③街另n莊等生產(chǎn)堤。1999年修筑二級壩至新薛河段長25.505公里的湖堤。2001~2002年完成北沙河至二級壩段長20.126公里的湖堤。2005~2009年實施完成了石佛至青山、垤斛至北沙河、新薛河至郗山三段全長104.451公里的干堤堤防。 閘壩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年),在湖口建石閘,在東西二湖建板閘。成化年間(1465-1487年)全部改建為石閘,弘治年間(1488-1505年)重修。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冬,建昭陽湖12座單閘。同治七年(1868年)建微山湖張孤山西石閘,蓄泄湖水。 二級壩樞紐工程 二級壩橫跨在南四湖湖腰上,由溢流壩(堰)、攔湖壩各一道,節(jié)制閘4座,船閘1座組成,東西一字形排布,全長7.36公里,將南四湖分為上、下兩級湖。 南四湖二級壩樞紐工程自1958年10月開工,先后完成攔湖壩,溢流堰,第一、二、三、四節(jié)制閘和船閘工程。共完成土方510萬立方米,砌石方18.4萬立方米,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14.4萬立方米,工日747萬個,共用鋼材4261噸,木材1.03萬立方米,水泥4.61萬噸,總投資4084萬元。 攔湖壩、溢流堰、第一節(jié)制閘工程于1960年5月竣工。攔湖壩為均質(zhì)土壩,長4010米,平均壩高6.5米,頂寬10米。溢流堰底寬300米,上口寬370米,頂長(順水流方向)10米;堰頂為混凝土面,下游面33米高程以下為漿砌塊石以防沖刷。第一節(jié)制閘(紅旗一閘)共39孔,每孔凈寬6米,閘室長14米,閘門高4米,原為木面板,后改用鋼面板,設計過閘流量4500立方米/秒;附汽-10公路橋,橋面寬6米。 微山船閘(原稱曲房船閘)位于第三、四節(jié)制閘之間,為二級船閘,于1961年5月竣工。全長278.5米,其中上閘首長24.5米,下閘首長24米,閘室長230米,凈寬20米,最小水深5米。"人"字形鋼閘門,輸水廊道閘門為平面直升式鋼閘門。設計年通航能力為2000萬噸,一次可通過2×2000噸、總長224米的頂推船隊。 因一閘和溢流堰位置偏東,影響流勢,泄量達不到設計要求,于一閘西700米處增建第二節(jié)制閘(紅旗二閘),設計過閘流量3300立方米/秒。共55孔,每孔凈寬5米,總寬317.8米,閘門高3.5米,采用中轉(zhuǎn)軸自動翻轉(zhuǎn)平面鋼閘門。1967年7月竣工。經(jīng)運用閘門自動翻轉(zhuǎn)不靈,影響行洪。1985年5月改建工程開工,將閘門改成寬5.25米、高3.5米,鋼筋混凝土格梁、鋼絲網(wǎng)水泥平面板直升式閘門,改建閘墩、公路橋等。 第三節(jié)制閘(紅旗三閘)于1971年8月基本完工,位于二閘西350米處,設計過閘流量4620立方米/秒,共84孔,每孔凈寬6米,總寬604.50米,閘門為鋼筋混凝土框架,鋼絲網(wǎng)水泥扁殼凸面擋水面板,寬6.4米,高4.5米。采用移運式啟閉機,雙吊點直升啟閉。 為有利于二級壩樞紐工程順利泄洪,1975年開始用挖泥船疏挖第一、二、三節(jié)制閘以上至水圍子的閘上引河,引河長5.3公里,底寬50~500米。閘下游引河分東西兩股,東股引河自第一和第二節(jié)制閘向下經(jīng)大卜灣以東,南莊以西至新薛河入湖口東南,全長26.9公里,至1978年8月完成。西股引河規(guī)劃路線,自第三節(jié)制閘下起,向西南接湖腰擴大深槽,沿河口以下沿京杭運河至鹿口河口,再折向東南至深湖,全長25.8公里,分3段,長度分別為3.95公里、9.35公里、12.5公里。1979年以前完成了西股引河中段工程,長9.4公里,底寬300米。 湖腰擴大與第四節(jié)制閘(紅旗四閘)工程 1972年12月,水電部批準山東省南四湖流域治理工程局編制的《山東省南四湖湖腰擴大工程修正初步設計》,同意自東魚河口至沿河口長40公里進行湖腰擴大(含建第四節(jié)制閘),并增列二級壩魚道工程。1972年4月16日,濟寧地區(qū)湖腰擴大工程指揮部組織開工。至1979年,完成第四節(jié)制閘建設和下級湖老沿河口以上9公里的河槽開挖。由于其它工程未實施,沒有實現(xiàn)湖腰擴大。因而第四節(jié)制閘成為建在田地之上的旱閘,沒有發(fā)揮作用。第四節(jié)制閘共134孔,總寬982.05米,每孔凈寬6米。閘門寬6.3米,高4.5米,鋼筋混凝土框架,鋼絲網(wǎng)水泥扁殼凸面擋水閘門,單吊點直升式啟閉。設計過閘流量4600立方米每秒,共計完成土方49萬立方米,砌石2.8萬立方米,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5.5萬立方米,投資1228萬元。 航道1958-1959年間,北自梁濟運河入湖口,南至藺家壩,結(jié)合修筑南四湖湖西大堤,開挖運河航道126公里。 京杭遠河湖內(nèi)航道全長176公里。梁濟運河入湖口至二級壩沿西堤臨湖面航道長68公里,底寬45米,底高程29.8米,可通航100噸級船舶,為二級航道(現(xiàn)淤為六級航道)。二級壩以南分為東西兩支,西支自微山船閘沿西堤臨湖面南至藺家壩,長58公里,可通行50噸以下的小船。東支自微山船閘轉(zhuǎn)向東股引河至韓莊,長50公里,底寬20~30米,水深3米,可通航100噸級的船舶。 除京杭運河航道外,湖內(nèi)還有一般航道352.5公里。其中,180.5公里的航道,可通航100噸級船舶;172公里的航道,可通航50噸級的船舶。 莊臺南四湖有漁湖民15萬人,其中湖內(nèi)居住7萬人。原來在湖內(nèi)居住的漁湖民,大多居住在高程35.5~36.5米的矮小莊臺上,不但居住擁擠,而且夏受洪水、冬受冰凌的威脅。為做好漁湖民的安置工作,1979年10月,水利電力部十三工程局用挖泥船試筑莊臺。1982年6月,水利電力部批準在湖內(nèi)修建莊臺30個,總面積280萬平方米,安置漁湖民6.8萬人。設計臺頂高程:上級湖38.00米,下級湖37.80米。土方量2600萬立方米,總投資7300萬元。1982年春,莊臺建設工程正式動工,分別由水利電力部十三工程局一分局、山東省治淮南四湖流域工程指揮部疏浚隊等單位承包,用挖泥船施工。1984年10月,淮委批準山東省水利廳包干莊臺建房工程,核定總投資7850萬元,定于1993年全部完成。截止1985年底,已竣工并驗收的有沙堤子、馬口、羊莊和曹樓4個莊臺,已完成尚未驗收的有徐營房、滿口、仇海3個莊臺,施工的有12個莊臺。 旅游觀光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 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微山湖西北部,微山縣城以南3公里,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亞洲最大的草甸型濕地公園,集旅游觀光、生態(tài)科研和歷史文化保護于一體,分為分八個景區(qū)(新薛河自然濕地景區(qū)、漁業(yè)博覽園區(qū)、親水綠島濕地景區(qū)、觀鳥綠洲濕地景區(qū)、小泥河景區(qū)、漁業(yè)體驗區(qū)、蘆葦蕩、天然生態(tài)濕地景區(qū))和五大功能區(qū)(濕地保育區(qū)、恢復重建區(qū)、宣教展示區(qū)、合理利用和管理服務區(qū))。 微山島景區(qū) 微山島景區(qū)位于微山湖東南部,面積9平方公里,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內(nèi)陸島、山東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是鐵道游擊隊、微湖大隊、運河支隊等革命武裝成長的搖籃,被列為全國重點紅色旅游區(qū)。島上景點主要有鐵道游擊隊紀念園(包括鐵道游擊隊紀念碑和鐵道游擊隊紀念館)、微子文化苑(包括目夷墓、望湖樓等)、微子林、微山湖文化園(包括張良墓、普渡寺、國際書法碑林)、微山湖荷園等。 漁家水街 漁家水街 漁家水街位于微山湖西南部的高樓鄉(xiāng)渭河村,村子四面環(huán)水,居民以船為家。當?shù)貪O民將船集中,用木板相連,形成了長約2公里的"水上一條街",展示傳統(tǒng)的漁家風情,供游客看箔、看籃、垂釣,下廚烹飪,并開設魚鷹表演、逛水街、打水仗等傳統(tǒng)漁家項目,讓游客親身體驗漁家生活。 南陽古鎮(zhèn)景區(qū) 南陽古鎮(zhèn) 南陽古鎮(zhèn)景區(qū)位于南四湖北部的南陽湖中,南陽島為景區(qū)核心。古運河穿鎮(zhèn)而過,元明清時期是運河岸邊重要的碼頭。景區(qū)內(nèi)有古街人家、胡記錢莊、馬家旗桿、土地神廟、乾隆行宮、古城遺址、清真寺、運河龍橋、長虹臥波、運河古柳、荷花映日、運河故道、湖上新葦?shù)染包c。 微山湖濕地紅荷風景區(qū) 紅荷濕地景區(qū)位于南四湖東北部獨山湖東岸、滕州市濱湖鎮(zhèn)西北部,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主要濕地類型有湖泊濕地、河流濕地、池塘濕地及其它人工濕地(稻田等),景區(qū)內(nèi)有盤龍島、小李莊(《鐵道游擊隊》外景拍攝基地)、水生植物園、濕地漂流園、荷花精品園、濕地博物館等50余處景點。 微山湖古鎮(zhèn) 微山湖古鎮(zhèn)位于濱湖鎮(zhèn)駐地,占地3000畝,規(guī)劃建筑面積200萬平方米,分六期開發(fā)實施,2012年開工建設,2013年8月對外開放。景區(qū)分為古城文化核心區(qū)、度假休閑區(qū)、旅游配套區(qū)、流觴休閑區(qū)、逍遙養(yǎng)生區(qū)等五個功能區(qū),集文化、體驗、休閑、度假于一體。 太白湖景區(qū) 太白湖 太白湖景區(qū)原名"北湖景區(qū)", 位于南四湖最北端、濟寧城區(qū)以南,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有以京杭大運河、古運河等為主的歷史文化游,以濕地公園、萬畝荷花園等為主的濕地生態(tài)游,以鼎湖公園、湖上娛樂、森林公園等為主的城市休閑游等旅游項目。 孟樓濕地旅游景區(qū) 孟樓濕地景區(qū)位于魚臺縣濱湖街道孟樓村及其兩翼沿湖區(qū)域,占地11000畝。其中一期建設的旅游碼頭、濕地休閑觀光、生態(tài)濕地游樂園、濕地漁鄉(xiāng)度假等生態(tài)濕地景觀點項目,規(guī)劃面積5000畝;二期建設濕地運動康體項目,規(guī)劃面積5999畝。 微山湖千島濕地 沛縣千島濕地 千島濕地景區(qū)位于沛縣東部、微山湖西岸,北起大屯街道,南至胡寨鎮(zhèn),西臨千萬噸大港。景區(qū)規(guī)劃總面積約18.3平方公里,集休閑觀光、濕地體驗、生態(tài)保護、教育基地、旅游度假、會議接待于一體。分為北區(qū)"千島濕地"(面積約6.5平方公里)、中區(qū)"休閑濕地"(面積8.3平方公里)、南區(qū)"農(nóng)耕濕地"(面積3.5平方公里)三大部分。 微山湖生態(tài)旅游風景區(qū) 微山湖生態(tài)旅游風景區(qū) 微山湖生態(tài)旅游風景區(qū)位于徐州市區(qū)以北20公里銅山區(qū)境內(nèi),徐州微山湖湖西濕地保護區(qū)內(nèi),沿湖灘涂60公里長,寬1~2公里,面積100平方公里, 分為微山湖一帶(沿湖6鎮(zhèn)及低山丘陵島嶼自然山水風光帶)、三片(微山湖銅山西岸旅游區(qū)、東岸旅游區(qū)和茅村歷史文化古跡旅游區(qū))、六區(qū)(馬坡微山湖生態(tài)旅游觀光區(qū),沿湖、柳新生態(tài)農(nóng)業(yè)觀光區(qū),茅村歷史文化古跡旅游區(qū),柳泉微山湖生態(tài)旅游綜合開發(fā)區(qū),利國微山湖休閑度假旅游區(qū),京杭大運河銅山森林觀光區(qū))。 |
|
來自: 濤兒_dlwangtao > 《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