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王陽明這位“明朝一哥”大家都知道,他雖是中國文官,卻被評為“日本軍神”的東鄉(xiāng)平八郎一生參拜,連日本首任首相都是他的信徒、粉絲; 雖是中國人,卻推動了日本明治維新,把日本從幕府時代推翻,使日本躋身于世界經(jīng)濟、軍事強國之列; 王陽明,是一個能文能武,是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外儒家影響最大的人物,也是五百年來最完美的人之一。 他的“心學(xué)”理論,讓無數(shù)人得到了啟發(fā),讓無數(shù)人明白了內(nèi)心的力量是多么強大,而做到“知行合一”就能離成功近在咫尺。 而很多人也都知道,王陽明在36歲之前,其實過得非???,被陷害,被下放到了龍場,但是也正是因為遭遇這些人生低谷,才有了王陽明36歲時的“龍場悟道”。 王陽明做了3件事之后,從此走出了人生低谷,走向了萬丈光芒,好像開了掛。 第一,放下身段,找事去做 人是要有所寄托的。心里的精神力量是基礎(chǔ),在此之上,我們需要通過不斷做事,來充實自己。 王陽明就是這樣做的。 剛到龍場,王陽明的隨從們都扛不住了,紛紛病倒。 這時候,王陽明就開始放下身段,找事去做。他他親自燒水、劈柴、煮粥,伺候這些病號;還經(jīng)常唱點家鄉(xiāng)小調(diào),講講幽默段子,寬慰仆人。 再就是自己蓋房子,沒房子咱自己蓋,先把自己的茅草庵蓋好,然后,教會當(dāng)?shù)厝松w房子。自此,龍場第一次有了土木結(jié)構(gòu)的房子。 再就是沒有政務(wù)給你處理,就是要你啥呀接觸不到,王陽明就開始讀書、育人。 可以說,在龍場這幾年,只要能干的事,王陽明都想辦法干了。 承認(rèn)現(xiàn)實,從能做的事做起,才是走出困境,重新開始的第一步。 第二,不動心 王陽明心學(xué)的目標(biāo),是“觸之不動”。無論遇到什么處境,都要寵辱不驚,不因得失而動心。 如果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祿,內(nèi)心當(dāng)然會隨著外在得失而不斷起伏。 雖然要做到這一點不簡單,但是王陽明說:“怎么能不想聽,怎么能不想看?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聾眼瞎之人。雖然聽見、看見了,只要心不去跟隨它也就行了?!?/span> 只要心不去跟隨它,就是不動心。 第三:致良知 千圣皆過影,良知是吾師。 良知來自內(nèi)心,意義源于自己。 社會是一個組織,要在組織中取得成功,本質(zhì)是需要滿足他人的需求。 很多時候,我們的價值和意義,也確實在滿足他人中得到體現(xiàn)。 但我們可能也會忘記一點:事業(yè)遭遇挫折,失去組織中的位置,并不代表一個人的意義就消失了。 真正的意義,只能從自己身上找尋,這就是“致良知”的理念。 對龍場的王陽明來說,百死千難,但為此心。黑暗之中,萬丈光明! 自從王陽明的心學(xué)誕生以來,幾乎影響了整個世界,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名人都曾受益于心學(xué),而心學(xué)再流傳到日本后,成為了日本民治維新的重要推手,成功幫助日本崛起。 美國哈佛大學(xué)教授杜維明曾斷言:21世紀(jì)是王陽明的世紀(jì)。 有人說,人生早一些讀王陽明,就會少走很多彎路。然而現(xiàn)如今在中國,很少有人會記得王陽明。能讓人受益終生的“心學(xué)”,不應(yīng)就此沉默,我們應(yīng)該將它發(fā)揚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