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闖王李自成的大順軍一路北上,攻城略地。在攻占宣府之后,兵鋒一度威脅京師,但明朝這邊一直判斷不準大順軍的動向,因此遲遲沒有下詔勤王。結(jié)果當李自成軍隊攻到北京城下的時候,已經(jīng)為時晚矣。當時內(nèi)閣大臣曾為崇禎準備了五千護衛(wèi)官兵,打算乘船從水路到南京,暫避鋒芒。但崇禎被'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思想所禁錮,遲遲沒有動身。等大順軍將北京城圍的水泄不通的時候,崇禎皇帝朱由檢即使想跑也跑不出去了。 當時北京的城防軍,即所謂的禁軍,其戰(zhàn)斗能力可以說是不堪一擊。北京城連十天都沒守到,就被大順軍攻破了,崇禎皇帝朱由檢也在城破之時寫下'無面目見祖先于地下,自去冠冕,以發(fā)覆面。任賊分裂朕尸,誤傷百姓一人'后,便在煤山(今景山)自縊而死,明朝至此滅亡。 在明朝滅亡后,崇禎作為亡國之君,卻沒有受到太多的批判。當時人們都認為大明氣數(shù)已盡,其罪不在崇禎。甚至清朝在追謚崇禎的時候,也將崇禎的廟號定為'明思宗',由此可見崇禎還是很得民心的。另外在崇禎帝朱由檢在位的十七年間,明朝先后遭遇了大荒,大旱,瘟疫和蝗災。所以人們認為明亡之罪不在崇禎。 但實際上崇禎也是賢明之君,他執(zhí)政的某些手段,最終使得明朝走向了覆滅。 崇禎的罪過一:迅速鏟除魏忠賢魏忠賢是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最器重的人,在天啟年間,魏忠賢大權(quán)獨攬,朝野內(nèi)閹黨四布。后來,明熹宗病危。在彌留之際,對崇禎皇帝朱由檢說道'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這并非是朱由校對魏忠賢的保護,而是魏忠賢其人能堪其用。 誠然,魏忠賢是一個狠心的人,他為了鏟除異己,曾殘忍歹毒的迫害了東林黨,同時廣結(jié)黨羽,成為了朝中勢力最大的人。但魏忠賢在處理大事方面,一場的果斷和堅決,尤其是在維護大局,賞罰分明,和知人善任等關(guān)鍵問題上。 在天啟年間,遼東局勢進一步惡化,而朝廷的掌舵人魏忠賢不計前嫌的人用了熊廷弼。甚至違心的推薦了政敵孫承宗,但正是這些人,守住了山海關(guān)防線。因此在這段時間,國內(nèi)政治形勢良好,遼東局勢也比較平穩(wěn),甚至在孫承宗'遼人守遼土'的策略下,明朝還拿回了一些關(guān)外的失地。 在崇禎皇帝登基后,政局突然開始惡化,國內(nèi)災荒四起,民不聊生。于是一些農(nóng)民開始作亂造反。而關(guān)外的滿清八旗也開始蠢蠢欲動,在這種局面下,明朝最需要的就是一個有威望的人,讓這個人來穩(wěn)定證據(jù),發(fā)號施令,而這個人毫無疑問就是魏忠賢。 但崇禎皇帝為了轉(zhuǎn)移國內(nèi)矛盾,開始大肆屠戮閹黨,當時一些迫于形勢投靠閹黨的大臣也遭到了崇禎的清算。在魏忠賢身死,閹黨倒臺之后。朝廷百官群龍無首,直接開始內(nèi)斗。這幾幫人斗來斗去也沒能解決問題,反倒當誤了時機。 在明亡的前五天,崇禎的貼身太監(jiān)曹正淳曾對崇禎說道:'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崇禎帝才幡然醒悟。 崇禎的罪過二:隨意裁撤驛站在崇禎執(zhí)政初期,遼東的局勢又開始惡化起來。而且當時士兵們的餉銀已經(jīng)拖欠了很久,士兵們都沒有斗志去殺敵。畢竟當兵是刀口上舔血的活計,稍不留神,就可能命喪黃泉,但是這么危險的活計,朝廷居然拖欠工資?所以士兵們都出工不出力。 另外,士兵們的手里面都有武器,一旦有人因不滿而帶頭造反,那么這就是一支威脅頗大的武裝力量。 當時崇禎皇帝也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之中,所謂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崇禎帝朱由檢不是不想給遼東的官兵們發(fā)錢,而是戶部庫存連年不足,根本就不能支撐這龐大的軍費。于是,當時有大臣給崇禎帝支了一招:裁撤國家驛站,崇禎帝一聽,覺得這是個好主意,于是便實施了。 但崇禎帝的眼光不夠長遠,他看到了短期的利益(省錢),但他忽略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全國那么些驛站,如果裁撤了,那么這些驛卒就是不安定因素,他們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叛亂。事實上,這些驛卒在失去工作,而土地又連年欠收的情況下,真的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在這些驛卒中,有一個人叫李自成。 后來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被明朝的軍隊頻繁擊敗,被迫躲進深山。但短短數(shù)月之后,就又能拉起一支數(shù)萬人的隊伍,這和明朝裁撤了太多機構(gòu)有一定的關(guān)系。 崇禎的罪狀三:對人不信任縱觀歷史上的明君,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封建時期,帝王只有大膽的放權(quán)給臣子,才能讓臣子挽救危局。但崇禎的疑心很重,他從不肯輕易的放權(quán)。在崇禎在位的十七年,一共換了數(shù)十個內(nèi)閣首輔,六部尚書也換了很多個。 這直接導致大臣們?nèi)诵幕袒?,另外新上任的?nèi)閣首輔往往還沒有建立自己的秩序,就已經(jīng)被換下去了,這就是明朝吏治混亂的體現(xiàn)。 另外崇禎皇帝對于自己破格提拔的袁崇煥,也沒有真正的信任。當初袁崇煥說五年復遼,而崇禎帝也很高興,賜予了袁崇煥尚方寶劍,給予他便宜行事之權(quán)。但是在袁崇煥在上任之初,殺了皮島總兵毛文龍,這使得崇禎帝對袁崇煥極為厭惡。后來皇太極繞路關(guān)外,包圍了北京城,而袁崇煥雖然及時的趕來勤王,但是仍然為崇禎所不喜。等到皇太極的威脅變小,崇禎皇帝立即下令將袁崇煥下獄,并將之處死。 此舉過后,朝廷人心惶惶,幾乎沒有人愿意再給崇禎帝賣力了。 由此可見,崇禎帝雖然是一個勤奮,關(guān)心民生疾苦的皇帝,但是其戰(zhàn)略眼光不足,心胸狹隘,難以挽救危局。若是在太平盛世還好,如果在亂世,難有挽大廈之將頃的能力。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