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 709年-785年,世稱“顏魯公”,字清臣。 顏真卿書法年表第八集 ||《爭座位帖》 編輯:大郎 ◎唐中宗景龍三年(709年),顏真卿生于京兆府萬年縣敦化坊。顏氏家族本籍瑯玡臨沂,但自顏真卿的五世祖顏之推起,顏氏家族已徙居京兆長安。顏真卿三歲時,其父惟貞去世,后隨其母殷夫人南下,寄居蘇州長安縣通化坊舅父殷踐猷家。顏真卿逢開元盛世,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登進士第,歷任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興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面對威逼利誘,顏真卿凜然拒賊,慷慨就義。后追贈司徒,謚號“文忠”。 ◎顏真卿書法擅長楷、行。初學褚遂良“瘦硬”一路,后師從張旭,得其筆法。米芾認為顏真卿的書法有“篆籀氣”,這正如“錐畫沙”式的中鋒用筆形成了自家“顏體”面貌,并影響后世如晚唐柳公權;五代楊凝式;北宋蘇東坡、黃庭堅,蔡襄;清劉墉,伊秉綬、何紹基,錢南園等書家 。但書法家歷來也不乏 對“顏體”的批評,其主要原因是“顏體”破壞了自“二王”以來“書貴瘦硬方通神”的審美模式。而正是因為“顏體”集五百年書學之大成,又具熔古鑄今的最富革新精神的“廟堂之氣”,他的書法在書史上才真正成為一座巍峨的豐碑。 ◎唐人殷亮所撰的《顏魯公行狀》記載:“……其年八月二十四日[唐德宗貞元元年(785年)] ,又使景臻等害於龍興寺幽辱之所,凡享年七十七”。故知顏真卿享年77歲,在顏真卿77年的生命歷程中,為后世留下了絢爛奪目的藝術作品,其書作絕大部分是以碑石及拓片的形式流傳于后世,據(jù)此,我將顏書有關作品按年編序,按集發(fā)布,以饗讀者。 《爭座位帖》拓本 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 56歲 啟功題跋妙鑒齋宋拓藏本 ◎《爭座位帖》,又名《論座帖》《爭座位稿》《與郭仆射書》。《爭座位帖》原稿用唐畿縣獄狀磓熟紙寫就,原為北宋長安安師文舊物,曾刻以傳世。后安氏兄弟析居家財,真跡一剖為二。其后又進入內(nèi)府,不復外見。內(nèi)府亦輾轉不知所終,遂世無見真跡者,原跡已佚。而安師文以真跡模勒刻石,其刻石今存西安碑林第二室,方形豎刻,107.5×69.5厘米,分上下二截書,各36 行,全文計一千一百九十三字。 ◎《爭座位帖》是顏真卿寫給郭英乂的一封書信的草稿。事情的起因是唐朝的中興名將郭子儀凱旋還朝,代宗命文武百官于長安城舉行歡迎儀式。負責安排百官排列次序的郭英乂為取悅于大宦官魚朝恩,不顧朝廷規(guī)制,刻意將魚朝恩的座位排在品階比他高的幾位尚書之前。對于這樣露骨的獻媚之舉,一向以正色立朝的顏真卿憤然致書郭英乂,對其所作所為進行嚴詞斥責。 ◎《爭座位帖》不少筆意是從顏書楷體演化而來,寫得更為疾速,更為放逸,書風跌宕浪漫,全以中鋒用筆,氣足意滿溢于紙外,似乎天地之間貫穿著一股豪邁的正義力量,無堅不摧。雖是信手寫來,但筆筆之中氣韻飽滿,靜動有態(tài),大小參差。既富“飛動詭形異狀”之態(tài),又不失有凝重勁拔的神韻。它與《祭侄稿》一樣沒有刻意做作的成分,是一種在自然的傾訴式的書寫中達到了書寫的極則,將本我的真、藝術內(nèi)質(zhì)的美、空間的騰挪起伏表現(xiàn)融為一體。因為寫的是書信,是草稿書,所以無有任何安排之意,顯得自然優(yōu)雅,任意奔放。 歷史評價: ⊙北宋書法家蘇軾《東坡題跋·題魯公書草》:“比公他書尤為奇特,信乎自然,動有姿態(tài)。” ⊙北宋書法家米芾《寶章待訪錄》:“禿筆,字字意相連屬,飛動詭形異狀,得于意外也。世之顏行第一書也。” ⊙清代書法家王澍《虛舟題跋》:“三稿皆公奇絕之作,《祭侄》奇古蒙宕,《告伯父》淵潤從容,至《論座》則兼有《祭侄》《告伯》兩稿之奇,情結不同,書隨之異,所以直入神品,足為《蘭亭》后勁也”。 ⊙清代學者阮元《顏魯公爭座位帖跋》:“《爭座位帖》如熔金出冶,隨地流走,元氣渾然,不復以姿媚為念。夫不復以姿媚為念者,其品乃高,所以此帖為行書之極致。” ⊙清代書法家何紹基:“此帖筆法之佳,當在《蘭亭》之上?!?nbsp; ⊙清末民初學者楊守敬《學書邇言》:“行書自右軍后,以魯公此帖為創(chuàng)格,絕去姿媚,獨標古勁。” 參考資料 1.朱關田:藝術巨匠—顏真卿 2.殷亮:顏魯公行狀 十二月十五夜 [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 ◎ 編輯:大郎 校對:揪揪 微信:SNOWMAN1988 ◎ 特別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