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文社關注我們愛歷史(ailishi777),閱讀更多09-30 09:05 作者:我方團隊南門太守 提到寫三國的史書,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三國志》。其實,除《三國志》外還有很多三國歷史的書,南北朝時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為彌補《三國志》寫史過于簡單的缺憾引用了很多史料,涉及約200本著作。 這里面比較復雜,有些史料價值比較高,有些屬于濫竽充數(shù),甚至有意歪曲歷史。在這些書里,有一部書被人們有所忽視,但是它非常獨特,非常有價值,甚至是獨一無二、有無法取代的。這部書就是《英雄記》,作者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 一、曹操身邊的“秘書” 王粲(177-217)字仲宣,東漢山陽郡高平縣,曾祖父王龔在漢順帝時當過太尉,祖父王暢在漢靈帝時當過司空,父親王謙當過大將軍何進的長史。出身在這樣一個世族家庭,王粲從小就有著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 然而王粲生活在東漢王朝即將崩潰的前夕,這是一個社會動蕩不安、政權不穩(wěn)、思想文化激蕩起伏的年代,王粲沒有延續(xù)父祖一輩走過的仕途,而是被裹挾進歷史的洪流中。 王粲17歲左右來到長安,受到大學者蔡邕的注意?!度龂尽酚涊d,蔡邕聽說王粲前來拜訪,立即“倒屣迎之”,并向來賓鄭重推薦。蔡邕成為王粲的老師,蔡邕向大家宣布自己死后,家里所有的“書籍文章”都贈予王粲,顯示出蔡邕對這個晚輩的超乎尋常的器重。 不久發(fā)生了長安之亂,王粲目睹了涼州軍人劫掠百姓的慘象,之后流落到荊州,在那里前后生活了十幾年。統(tǒng)治荊州近20年的劉表也是山陽郡人,他是王粲祖父王暢的學生,由于這樣的雙重關系,王粲到荊州避難后得到劉表的一定照顧。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荊州,此次南征盡管結局已被歷史定格于赤壁的那場大火,但初期進展卻頗為順利,曹軍揮師南下,劉表病死,據(jù)《三國志》和《文士傳》記載,在劉琮思考是否投降的問題上王粲立了功,曹操平定荊州后大封15名荊州人士為侯,其中就有王粲。于是,王粲不僅是“建安七子”中年齡最小的一個,也成為政治地位最高的一個。 王粲在曹魏陣營擔任過的職務有三個,分別是丞相掾、軍謀祭酒和侍中,分別類似于丞相府里面的處長、參長處長和部長級高級秘書。王粲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說明曹操對王粲的個人才能是認可的,在政治上對他也是絕對信任的。 二、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 王粲比曹操早死了3年,他31歲加入曹魏陣營,41歲因病去世,10年間得以與曹操以及曹魏陣營里的其他著名人物朝夕相處,這為他后來撰寫《英雄記》提供了一般史學家所不具備的特殊條件。 據(jù)史料記載,10年間王粲曾隨曹操出征6次之多,不僅與曹操“游觀出入”“多得驂乘”,而且親身經(jīng)歷了合肥之戰(zhàn)、潼關之戰(zhàn)等重大戰(zhàn)役,親身體驗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艱辛,領略了曹操的軍事指揮藝術和個人風采,這些都反映在他所寫的大量詩文中,也記錄在《英雄記》一書里。 王粲還與曹丕、曹植等人關系融洽,他長曹丕10歲,長曹植15歲,如果說在曹操面前他是晚輩和下級因而更嚴肅拘謹?shù)脑?,他與曹丕、曹植兄弟的關系就如同兄弟朋友了。在鄴下文人的唱和飲宴活動中,王粲是比較活躍的一員,他現(xiàn)存的詩文里有大量應和、應制之作。 王粲死后,曹丕和曹植都專門寫詩文進行悼念,對他給予高度評價。王粲和曹氏兄弟深厚的友情從《世說新語》里的一則記載就能看出來,王粲有聽驢叫的癖好,在王粲下葬時,已經(jīng)身為太子的曹丕親自出席了葬禮,為了悼念王粲,曹丕要求前來參加葬禮的人都學一聲驢叫,這雖然很荒誕,但由于是曹丕的命令,大家都只好照做了。 三、擁有“最強大腦” 王粲不僅家學源淵、閱歷豐富,據(jù)《三國志》記載他還有另外兩項特長:一是記憶力驚人,二是文章寫得好。 王粲曾經(jīng)與人外出,見路邊有一通石碑,大家都看了一遍,有人知道他記性好,就想考考他,問他有沒有把剛看的碑文記下來,王粲說可以,于是默背了一遍,“不失一字”。 還有一次,王粲看人下圍棋,中途棋局亂了,王粲幫他們恢復,下棋的人不相信,把棋局蓋上,讓他另外擺一遍,王粲就在邊上就又擺了一遍,跟蓋起來的棋局比較,發(fā)現(xiàn)“不誤一道”。 王粲還“善屬文”,寫東西“舉筆便成,無所改定”,大家都認為這么好的文章一定是提前打了腹稿的,而其實不是。王粲留下不少作品,《三國志》說共有詩、賦、論、議等60篇,這些著作大概到宋朝時已經(jīng)佚失,到明朝時張溥再輯《王侍中集》,只得到了1卷,收人《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四、漢末三國的“口述實錄” 王粲寫的《英雄記》這部書,看到書名會覺得好像不是一個嚴肅的史書,其實它非常嚴肅嚴謹,它是忠實于史實的,是可信的歷史書。 在《英雄記》這部書里,王粲利用獨有的優(yōu)勢,加上他個人出色的才華,寫了東漢末年最后階段發(fā)生的一些精彩故事,涉及到當時很多的著名人物,包括曹操、劉備,孫堅、袁術、袁紹、劉表、呂布、公孫瓚等風云人物,還有董卓這樣的軍閥,還有一些人知名度不高,但是也在歷史上留下過精彩的瞬間。除了這些風云人物,《英雄記》還寫了一些名字看起來有些陌生的所謂小人物。上面這些人不全是成功者,也有很多是失敗者。 在寫作方法上,王粲發(fā)揮了他文學家的天賦,寫的比較輕松,沒有那些嚴肅史書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的種種要求和限制,往往是信筆寫來,既忠于歷史,同時又帶有一種情懷。 王粲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學家、一個激情如火的詩人,也是曹魏事業(yè)的支持者和謳歌者,在對歷史的書寫中他能盡情地揮灑自己的性情,因而使《英雄記》這部書呈現(xiàn)出一種別具一格的特色。 從《英雄記》寫的內(nèi)容看,它起始于董卓之亂,結束于赤壁之戰(zhàn),這段歷史恰好是王粲親身經(jīng)歷過的,很多三國人物王粲都見過,跟他們打過交道,所以《英雄記》是“當代人寫當代事”,可以看作“漢末三國的口述實錄”。 五、曹操生前看過的“三國史” 《英雄記》有很高的史料價值,這本書完成60年之后陳壽才開始寫《三國志》,又過了160多年范曄才寫《后漢書》,把現(xiàn)存的《英雄記》的文字和上面說的這兩部書進行對照,會發(fā)現(xiàn)《三國志》《后漢書》在很多地方引用了《英雄記》,說明王粲的史學貢獻非常大。 《英雄記》還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地方,那就是它跟曹操的關系。王粲41歲去世,是在公元217年,3年后曹操才去世,也就是說王粲去世的時候曹操還活著。 王粲撰寫《英雄記》不可能是私下里悄悄寫的,否則很難流傳下來。那么我們可以想象,《英雄記》這部書曹操生前是看過的,不僅看過,而且應該是給予肯定的,里面涉及的一些史實,曹操是確認過的,更增加了它的可信性,否則這部書也很難流傳下來,這一點就更加非常珍貴了,單就這些方面來講,《英雄記》在眾多寫三國的史書里是獨一無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