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泉之戰(zhàn)發(fā)生于神農(nóng)氏時代之末,由原始農(nóng)業(yè)開創(chuàng)的氏族制度早已走向衰落,為物質(zhì)而進行的戰(zhàn)爭日益增多,社會分化日益加劇,氏族制度的習慣法對于調(diào)節(jié)社會矛盾已經(jīng)無能為力了。為了應付越來越多的戰(zhàn)爭,首先是親屬部落聯(lián)合在一起,結成聯(lián)盟,進而又結成范圍更大的聯(lián)合體,勢力強大的黃帝部落用暴力征服不順從者,成為享有很高威信的“豪強部落”。而活動地區(qū)相近的炎帝部落也在四方征討,擴大勢力,也成為了一方雄者。兩強相遇,阪泉之戰(zhàn)爆發(fā)了。《國語·晉語四》載,在相傳的譜系中,他們的先祖都是從與有嶠氏互為婚姻集團的少典氏分裂出的女兒氏族,一個發(fā)祥于姬水,當即古漆水,發(fā)源于今陜西麟游西偏北的杜林,于今武功入渭。以姬水成者,即姬氏族,另一個發(fā)祥于姜水,黃帝和炎帝,就是東向發(fā)展,到達今河北、河南的姬、姜兩古族的后裔?!妒酚洝の宓郾炯o》記載:“軒轅之時,神農(nóng)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nóng)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軀虎,以與炎帝戰(zhàn)于阪泉之野,三戰(zhàn),然后得其志?!?/section>戰(zhàn)爭的起因,是自黃帝建議派官到少昊、太昊兩地施治,炎帝親往太昊之時或已有異志。其后在涿鹿決戰(zhàn)之前,黃帝為使驕兵之計,做好戰(zhàn)場擺布,故意按兵不動,未及時出兵救援被蚩尤追殺的炎帝,炎帝對此心有所怨。所以,當黃帝打敗蚩尤而喘息未定之際,炎帝就向黃帝發(fā)難,挑起了又一場戰(zhàn)爭,其戰(zhàn)爭的核心本質(zhì)是權位之爭。事實上,阪泉之戰(zhàn),亦是部落方國時期雙頭領導體制向文明時代一元領導體制的一個轉(zhuǎn)換。部落方國帝、后雙頭領導中,其掌握軍事領導大權的“帝”,取代行政領袖之“后”,成為文明國家制度下的第一代君主,是歷史發(fā)展中的一種必然。戰(zhàn)爭的過程,黃帝剛剛打敗蚩尤,一直屯兵于阪泉而作旁觀的炎帝,突然向黃帝發(fā)起攻擊,他想趁黃帝因多年征戰(zhàn)疲憊不堪之際,將黃帝一舉打敗,以泄胸中積聚已久的怨,并借此洗掉與蚩尤一戰(zhàn)即潰的恥辱,重振往日雄風。 黃帝雖經(jīng)多方努力而終不能化解炎帝的怨恨,因而嘆息:“貞良而亡,先人余殃。猖獗而活,先人連禍。卑而正如增,高而倚者崩。山有木,其實屯屯?;⒗菫槊涂蓳M,昆弟相居,不能相順。同則不肯,離則不能。傷國之神,神何不來?胡不來相教順兄弟?茲昆弟之親,尚何易哉!”于是黃帝告知炎帝,擇日決戰(zhàn)。一連兩天,黃帝都是親率熊、羆、貔、貅、貙、虎六部之軍,出軒轅之丘,在阪水河谷谷口樹大旗七桿,擺起了一字長蛇陣,向阪泉進軍,炎帝自然嚴陣以待。但戰(zhàn)斗的結果,卻都是黃帝所率的軍隊顯得十分疲憊,不勝而歸軒轅之丘。到了第三天,當兩軍相接之際,黃帝突然擺動大纛,以黃帝所在之衛(wèi)隊為搖光,后隊變前衛(wèi),分別以六部之軍為開陽、玉衡、天權、天璣、天璇、天樞,變成了一個七星北斗軍陣,其以虎部軍隊為首的的斗魁,立刻形成了杓頭一樣三面包圍、一面開網(wǎng)的陣勢,旋風似地卷向炎帝。炎帝心慌,急忙奪路而逃,誰知黃帝卻緊握杓柄揮動,炎帝始終難逃杓形軍陣而做了戰(zhàn)俘?;氐杰庌@,文武群臣以禮恭迎他們的行政領袖,黃帝亦動情撫慰,但炎帝卻很冷漠,辭而不再做事,直到黃帝一統(tǒng)華夏,派官置法以治國,炎帝才發(fā)誓不再與黃帝抗衡。 后, “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建立了神州一統(tǒng)的黃帝部落帝國。阪泉之戰(zhàn)使中國政治制度發(fā)生了歷史性巨變。根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炎帝的時代,“是一個血與火搏斗的時代,也是一個文明誕生的時代”。史書載,炎帝姓姜名軌,又名石年,生于烈山,長于姜水。因為他把火廣泛運用于生活生產(chǎn),有火之德,被人們尊為“火師”。隨著耕播農(nóng)業(yè)的日趨成熟,先民的食物種類和數(shù)量增加了,就需要有各種器具、器皿儲藏和加工食物。于是,炎帝“耕而作陶,埏埴為器”,又發(fā)明了冶陶技術,也正是在冶陶過程中獲得金屬的冶練技術。當然,最先冶出的應該是金,因為金的溶點比銅的低。據(jù)《史記·黃帝本紀》記載:“帝采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銘之”;又據(jù)管子地數(shù)篇云:“昔葛天盧之山發(fā)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以上兩說,似黃帝與蚩尤,均己制劍為兵。所以,女媧伏羲圣道金劍必須有炎帝火部落的參與,并且還要有制出了金劍鎧和青銅器的蚩尤部的技術合作,是黃河流域的黃帝,統(tǒng)一了淮河、長江流域的炎帝、蚩尤二部之后的杰作。因此女媧伏羲圣道劍上東西貫穿中華版圖的三條劍槽代表的就是黃河、淮河、長江等三條大江,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部落帝國的江山一統(tǒng)圖,是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的一座光輝的里程碑。第一次大統(tǒng)一維系了兩千年直到春秋戰(zhàn)國,因此,我們把圣道劍定名為“女媧伏羲軒轅圣道劍”。每次面對女媧伏羲軒轅圣道劍,就象面對人民英雄紀念碑,我的心便會強烈震撼并肅然敬畏起來——一.女媧伏羲軒轅圣道劍重600克,需多少天然砂金才能溶鑄?這些砂金又要多少年才能積累?二.先民們在用火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金可熔為金水,而把金水按照自己的意愿澆鑄成需要的工藝品,從最初使用的范鑄法來說,曾經(jīng)歷了多少次試驗又多少次失???女媧伏羲圣道金劍這么多的內(nèi)容又這么復雜的工藝,經(jīng)歷了多少次做了又毀,毀了又做的反反復復才造就了這件藝術杰作? 三.由于范模的不精密不牢靠,所以有些細小部份掉了,如表示“上”或“走”的白天的“人” 字掉了腳;表示“日” 字的太陽也不圓。由于泥范不嚴密導至合縫處溢出來許多,在沒有銼的時代,硬是用利器把多余部份一絲一絲切割下來!所以,整把金劍上我們都找不到用銼的痕跡,只有一條一條無法數(shù)清的切痕有條理的排列著。四.從劍身的設計看,毫無疑義,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偉大的設計家的偉大作品。僅從劍柄和劍面的巧妙組合上就可看到設計者的大手筆——他把中華民族的兩大人文始祖伏羲、女媧和龍圖騰熔鑄為劍柄;而抓住中華山河西高東低的特點用最簡單的四種符號便把最豐富的內(nèi)容鑄在了二指寬的劍面上。五、《史記》說:“太昊(伏羲)德合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紋)章,地應以龍馬負圖。于是仰觀象于天,俯觀法于地,中觀萬物之宜。始畫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為六十有四,以通神明之德。作書契以代結繩之政。從伏羲造文字開始了紋文記事,即圖畫文字和圖示文字的表意符號記事代替結繩記事始,到黃帝時,中華民族的祖先們,運用象形、會意、指事,轉(zhuǎn)注、假借等造字方法,使圖畫文字和圖示文字的表意和表事不但精準并且內(nèi)函也十分豐富了。請看,一個廣博的世界——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四海一統(tǒng),還有政治、軍亊、經(jīng)濟、文化,更有祖宗崇拜,中華圖騰,民族精神等等,竟然只用了30類180個“天文古字銘之”于寸金之地,這怎不令整個世界為之震撼和敬畏。因此,這些天文古字就是距今7000年的寧夏大麥地巖畫,到伏羲造文字紋文記事,再到黃帝時的數(shù)千圖畫文字、象形文字的金色凝聚,更是中華民族文明初期的輝煌總結。六、這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集大成。女媧伏羲軒轅圣道劍集中了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冶煉法、范鑄法、模子設計,劍體的整體構思與設計,圖騰與人物的形象塑造,劍柄和劍面的意象組合,造字法、文字學、雕刻學、繪畫法、繪圖學、地理學、祖先崇拜、圖騰崇拜,合二為一的哲學觀……浩然大氣包容了宇宙天地!這決非是一個人或一個部落所能完成的,必定是統(tǒng)一之后的黃帝部落帝國,聽取了眾多意見,集中了炎、黃、蚩尤三大部落的智慧,為紀念中華部落帝國的第一次大一統(tǒng)而鑄造的。 當前,國內(nèi)外均有學者說,中國的文明史應從產(chǎn)生甲骨文字和鑄造青銅器的商代算起,只有3300年,甚至在四大文明古國中也失掉了排座次,如此論調(diào)使許多國人失了中氣沒了底氣。于是,作為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標桿,我們很有必要將此金劍拿到世界去亮亮,從而大氣提升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在世界歷史上,中國并不是最古老的國家;在今天的世界上,中國也不是領土最大的國家;但是,中國的疆域卻在世界史上擁有獨一無二不可撼動的地位。翻開世界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中國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之前,也就是相當于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時期。埃及人在公元前4241年就有了歷法,而幾乎以此同期,中國的伏羲帝也造出了八卦,后被鑄在女媧伏羲圣道金劍上;蘇美爾人在公元前3500年有了楔形文字的雛形,而中國的伏羲帝早已經(jīng)能作伏羲造文字開始了紋文記事, 以至于在千年后,炎黃二帝僅用180個單字、符號和復合圖文,在寸金之劍上鑄了一部金書,其文化視野已經(jīng)達到了海闊天空的致極境界;第一烏爾王朝于公元前3000年在幼發(fā)拉底河入海處出現(xiàn),此時,中國的黃帝統(tǒng)一了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強大的部落帝國——黃帝部落帝國;基什王于公元前2870年裁定兩河流域兩邦間的疆界爭執(zhí)并樹立界石,在中國,稍前的黃帝部落帝國已鑄造了女媧伏羲軒轅圣道劍,并將部落帝國的基本疆域界定在了黃河、淮河、長江流域;埃及的第三王朝(公元前2780—前2680年)開始建造金字塔,而此前的黃帝締造的部落帝國所鑄造的女媧伏羲軒轅圣道劍,其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決非金字塔可比擬。 世界上最早的黃金制品出現(xiàn)于公元前五千年的古埃及,隨后,希臘、羅馬、波斯、薩珊朝等都開始了對金銀器的廣泛使用。而這些金銀器均為小型裝飾制品,小巧簡約、清新活潑便是此時金銀器的特征。這樣,當其他文明古國的小布點金器還在遠古閃著螢螢之光時,中華民族的祖先卻舉起了中華部落帝國重器——600克的女媧伏羲軒轅圣道金劍,并用其燦爛的圣道金光照亮了人類文眀初始的天空。同樣是金子,價值竟天差地別,那些裝飾了王妃、公主們的金子會不會長嘆息曰:恨不生華夏! 1894年倫敦大學教授拉克伯里在《中國古文明西來論》一書中,以巴比倫古史與中國古史相比附,認為中國民族來自巴比倫。說巴比倫的楔形文字為中國的八卦與文字之源,中國小麥系自巴比倫傳入,一年四季、置閏月、12甲子循環(huán),60年為一紀等皆來自巴比倫。巴比倫的酋長奈亨臺于公元前2282年率領巴克族東遷。此酋長即黃帝。此說認定了中華文明、中華民族全是外來戶,與本土并無淵源,截斷了黃帝與女媧、伏羲、神農(nóng)的血脈關系,把伏羲、神農(nóng)以前的史事一筆抹殺。此等謬說更經(jīng)那群別有用心的日本學者的大肆鼓吹,竟然成了定律,連章太炎先生等人也都相信起來,于是乎,多少國人皆腦袋低垂,恨不得鉆進了肚子,似乎已經(jīng)成了私生子。弱國無外交,弱國的文明史也只能任人閹割,中華五千年文明從來沒有如此危機過! 1926年2月5日,家家戶戶忙著過小年。32歲的李濟卻匆匆收拾行囊,踏上晉南考古之旅。他懷里揣著清華校長曹云祥和梁啟超寫給當?shù)毓賳T的信,沉甸甸的,裝著的是整個中國知識界的厚望:以現(xiàn)代考古學確認中華文明的本土起源,重建中國古史。于是中國近一個世紀的文明探源問題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關系到民族認同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命題。 1972年,在亞利桑那州出土了許多零碎陶片,其中一件已有7000 年歷史的古印第安人彩陶,其上刻劃有易經(jīng)文字。美籍華裔考古學家洪天水經(jīng)數(shù)十年考證,加上在圣地亞哥又出土破片,發(fā)現(xiàn)有9個符號與中國半坡文化使用的表意符號完全相同,經(jīng)過比對113 個標本,又將符號表意內(nèi)容與中國古籍和易經(jīng)印證,發(fā)現(xiàn)這些彩缽應是中國人自上古半坡氏族移居美洲的一個明證。再加上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人類考古學教授塔那,根據(jù)對9000 名哥倫布以前美洲印第安人、阿留申人和愛斯基摩人牙齒及骨骼的檢查,作出美洲先民于2萬年前來自中國北方的結論,他認為來自中國的移民可能分三批,一批是經(jīng)由白令海峽陸橋的南緣移來,美國西北部的那狄恩印第安人則經(jīng)由陸橋北緣從西伯利亞叢林來到美洲,另一批為遠洋渡海而來。地球科學已證實白令海峽原本有陸橋連接著亞洲和美洲大陸,但因14000年前巨大的冰河溶解,海平面上升而淹沒??梢?,一萬年前中華先民就已經(jīng)能遠涉重洋移民美洲,何況西亞的巴比倫了。 女媧伏羲軒轅圣道劍用象形、指事、會意等獨具中國特色的造字法回擊了拉克伯里所說巴比倫的楔形文字為中國的八卦與文字之源的危言聳聽;更用炎、黃在金劍上鑄女媧伏羲充分確立二人中華民族圣祖地位的金史徹底砸爛了拉克伯里“中國民族來自巴比倫、黃帝是巴比倫的酋長奈亨臺” 的荒謬論斷。如果確定了黃帝5000年生卒年,拉克伯里會不會改口說“巴比倫的酋長奈亨臺是黃帝的某輩孫子率領華夏族的西遷?” 近百年來,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如按時間長短排列,則埃及居第一位,其文明史長達六千余年;次為巴比倫,五千余年;再次印度,五千年;最后為中華文明,近五千年。而那些對我們持偏見的西方學者,更不承認我們的文明史有五千年,認為只有三千余年。文明史長短是怎么計算的?四大文明古國的坐次是怎么排出來的?這就決定于“文明”這個概念如何解釋,而這種解釋權卻長期掌握在西方學者的手中。他們認為:要說一塊地方,一個族群已經(jīng)進入“文明”,必須同時具備四個條件,缺一不可。四個條件是: 一、已經(jīng)有了有系統(tǒng)的文字。 二、已經(jīng)有了青銅器(包括生產(chǎn)工具和武器)。 三、已經(jīng)有了城市(兼具防御功能與交易功能)。 四、已經(jīng)有了神廟(指大型的宗教性建筑物)。 有人埋怨這個標準對中國的苛刻,我們不但不認為它苛刻,相反認為這個標準還不夠全面和嚴格,少了精神文明這個特重部件,因為那才是民族永遠不滅的靈魂。在這柄釆天地之靈氣,鑄日月之精華的女媧伏羲軒轅圣道劍上的圣道精神,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國之魂。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蘇秉琦教授曾說:中國古史的框架、脈絡可概括為:“超百萬年的文化根系,上萬年的文明啟步,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兩千年的中華一統(tǒng)實體,這就是我國歷史的基本國情?!?/section> 因此,中華文明史的范圍,距今一萬年、五千年、兩千年是三個重要的里程碑。女媧伏羲軒轅圣道劍當之無愧應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里程碑,并且是中華民族第一次大一統(tǒng)的金色標桿。 幼發(fā)垃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發(fā)源于亞洲西部的亞美尼亞高原。公元前4000年左右,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蘇美爾人。他們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蘇美爾文明,最能反映這種文明特征的是他們的文字——楔形文。蘇美爾人用削成三角形尖頭的蘆葦稈或骨棒、木棒當筆,在潮濕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寫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這種文字被稱為楔形文字。但是在今天的世界地圖上,早已找不到蘇美爾人、腓尼基人、基什人的國家,也根本見不到第一烏爾王朝的蹤影了。埃及作為國家的名字雖然還存在,但早已不是當年的主人了。從公元前1680年開始,喜克索人、利比亞人、庫施人、亞述人、波斯人、馬其頓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先后走馬燈似的在這塊土地上播撒著自己的種子,原來的埃及人早已血脈中斷熔化在眾多的外來人中,就連從公元前3000年起就開始使用的埃及語也早已香消玉殞了。不僅埃及,就是其他文明古國,如巴比倫、印度、羅馬等無不如此,這就是世界悲劇。而中國在公元前3000年黃帝建立了華夏部落大帝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一個疆域遼闊的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帝國。從此,盡管也出現(xiàn)過內(nèi)亂、分裂、民族戰(zhàn)爭和改朝換代,但是以漢族(華夏族)為主體的血脈通暢的多民族政權實體不僅始終存在,而且統(tǒng)一的疆域范圍越來越廣,最終凝聚為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并在18世紀中葉形成了中國的極盛疆域。 這是一部金鑄的信史,一部中國神奇的上古金書,是在黃帝的領導下,集炎帝、黃帝、蚩尤三部的智慧設計鑄造的,史官倉頡用伏羲千年以來所造的八卦字、符號和自造的圖畫字記錄了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的第一個重大事件:經(jīng)過逐鹿之戰(zhàn)和阪泉之戰(zhàn),黃帝統(tǒng)一了炎帝、蚩尤部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多民族的中華部落帝國,并將部落帝國的基本疆域界定在了黃河、淮河、長江流域,其地形特點是西高東低,從而確立了一座其他文明不可達及的文明高峰,隨后跟進的便是一個其他民族望塵莫及的美輪美奐的青銅器時代。女媧伏羲軒轅圣道金劍是中華民族先祖?zhèn)兏叨戎腔酆蛡ゴ髣?chuàng)造力的集中體現(xiàn),作者以睿智的思想、豐富的學識、浩大的氣魄、神奇的想象和高度概括的筆力,運用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方法,匠心獨運、巧奪天工鑄造了這把舉世無雙的中華神劍,并以其燦爛的金光照亮了人類文明初始的天空。18年來我一遍又一遍苦讀這部圣書,終于讀出了中華圣祖?zhèn)儚倪h古傳來的三十二大文化信息——信息一.金劍倒立便是“中國”二字。這是兩個藝術連體字,整體的“中”字和下半部分濃縮的中國地形圖之“國”字便構成了“中國”。我們就是天圓地方的中心,我們偉大的祖國就雄立在世界中心,所以我們的名字就叫“中國”。這就是倉頡鑄下的“中國”,是炎、黃共識的以女媧伏羲為國母國父的“中國”。“中國” 一詞 最早出現(xiàn)在西周青銅器“何尊”的銘文上,何尊的最大價值就在于尊內(nèi)鑄有122字的銘文!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繼承武王的遺訓,營建被稱為“成周”的洛邑(洛陽)的史實,因而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關注。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在遺址古墓中發(fā)現(xiàn)一件漢代蜀地織錦護臂。上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字樣,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這就是我們應該記住的“吉祥中國”。更應該記住的是,五千年前的女媧伏羲軒轅圣道金劍最先鑄其形,兩千年后的青銅器何尊銘其文。金銅鑄“中國”,預示著中華民族的久遠與不朽。 最經(jīng)典的是,三千年后的漢代織綿“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字樣。天地回轉(zhuǎn),日月經(jīng)天,五星(歲星、熒惑星、填星、太白星、辰星)千年難以聚合。然而,漢武帝時,漠北大決戰(zhàn),后方長安正在等待決戰(zhàn)的消息。天文官夜觀天象,見五星出于東方連珠成線,便報告了漢武帝。漢武帝大喜,笑對群臣說:“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漠北決戰(zhàn)將大勝?!庇谑?,便把“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句話放進了作戰(zhàn)詔書中,果然沒多久前方就捷報頻傳了。據(jù)天文學家觀察,2040年9月9日將會出現(xiàn)罕見的五星聚會東方的天文奇觀。美國學者、天文考古學家班大為在他研究中國古代五星聚合的論文里滿懷激情地寫道:“伴隨2040年9月五星聚會奇觀同時到來的,很可能是中國再次走向繁榮和富強?!币簿褪钦f,20年后中國將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在尼雅遺址古墓中發(fā)現(xiàn)一件漢代蜀地織錦護臂,為國家一級文物,收藏于新疆博物館。上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信息二.它銘刻了中國的江河湖泊、高山大川,并把這面位于山海之間、西高東低的國土確定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神圣家園。女媧伏羲軒轅圣道金劍上的“字” 應該是黃帝的史官倉頡鑄上去的,據(jù)說,鑄劍之前,黃帝命倉頡造字代替結繩記事,倉頡接受任務后,整天冥思苦想,半年了,還沒有進展。冬天到了,外面下起了大雪,倉頡外出打獵,順便放松一下。一路上,看到山雞、小鹿跑過,雪地上留下一排排腳印。倉頡發(fā)現(xiàn),他們的腳印都不相同,突然來了靈感。畫山雞的腳印就代表山雞,畫鹿的腳印不就是鹿嗎。如果把世界上的東西形象特征畫出來,不就代表不同的東西了嗎。倉頡向黃帝報告,黃帝聽了非常高興。命倉頡把全天下的東西,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飛禽走獸,都按其特征畫出來,并把這種符號叫做“字”。面向東方面向大海,西高東低是中國地形的最大特征,倉頡正是抓住這一典型特征設計出了這幅濃縮的中國地圖。這幅濃縮的中國地圖就像小學生的教科書,把這片西高東低的圣土銘鑄在了中華民族的金色童年,意在告誡子孫:永遠捍衛(wèi),一寸山河一寸血!信息三.成熟的中華龍造型。聞一多認為,上古部落時代,各個部落有自己的圖騰,有蛇,有鹿,有鷹,各種動物都有。每當一個部落打敗另一個部落的時候,不管是為了炫耀戰(zhàn)功,還是為了安撫新打敗的部落民眾,都會把對方圖騰的一部分融入自身的圖騰中,所以,龍是駱駝頭、鹿角、虎眼、馬齒、牛耳、蛇身、鯉魚鱗、鷹爪、泥鰍尾。龍身如蛇,靈敏矯?。糊堶[如魚鱗,井然有序;龍爪如鷹爪,尖銳有力;龍角如鹿角,華美穩(wěn)重。如此優(yōu)優(yōu)之勢的組合自然是萬物之靈,于是龍成為靈異、祥瑞、無窮戰(zhàn)力之神物。女媧伏羲軒轅圣道金劍把神龍定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崇拜,從而彰顯了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世界的偉力。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龍”,起源于遼寧省阜新縣興隆洼查海遺址的“龍形堆塑”,屬“前紅山文化”遺存,該龍是由大小均等的紅褐色石塊堆砌而成。龍身全長19.7米,寬為2米,仰首張口,彎腰弓背,尾部若隱若現(xiàn)。經(jīng)考證,這是中國迄今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形。此發(fā)現(xiàn)將中國龍文化推溯到了8000年前。蘇秉琦教授認為,查海堆塑龍堪稱中華第一龍。無論是距今8000年的遼寧 “前紅山文化”的中華第一龍, 還是濮陽西水坡距今 6000年的仰韶文化的中華第二龍, 還是 5000年前的內(nèi)蒙古紅山文化玉龍,它們都趕上了中華民族第一次大一統(tǒng)的風際云會,被黃帝命史官倉頡鑄在了女媧伏羲軒轅圣道劍這部中華部落帝國的金《憲法》中,從而成為中華民族最正統(tǒng)、最權威的圖騰龍,一經(jīng)最高法的確定,中華龍便成了中國的名片和旗幟,被一代一代傳下去,并隨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變化而變化——漢代瓦當上的行龍、隋代趙州橋石欄板上的雙龍、唐代銅鏡背面的云龍、元代高足杯上的云龍、明代金冠上的升龍、清代皇帝玉璽上的蟠龍、當代吉慶嘉瑞的祥龍。不同時代的龍又顯示出不同的造型不同的風采——漢代雄健豪放,隋唐健壯圓潤,元代成熟穩(wěn)健,明清繁華富麗,而當代造型日趨完美的吉祥龍,則是昂首挺胸、意氣風發(fā)、精神抖擻、威武雄壯。這恰恰是當代中華民族自信豪放、斗志昂揚的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 信息四.女媧伏羲與龍圖騰。女媧伏羲軒轅圣道金劍把神龍圖騰崇拜和人文始祖崇拜有機地結合起來并熔為一體,由此糾正了五千年來女媧、伏羲是蛇身的誤傳。據(jù)說,中華民族圖騰龍的形象就是女媧、伏羲取了蟒蛇的身,鍔魚的頭,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紅鯉的鱗,巨蜥的腿,蒼鷹的爪,白鯊的尾,長須鯨的須創(chuàng)立的, 他們不但把龍定為兩大聯(lián)合部落的圖騰并自命為龍的化身。于是,在炎帝、黃帝、蚩尤等人眼里,女媧、伏羲創(chuàng)立了龍圖騰,女媧、伏羲就是龍祖龍神,我們都是龍子龍孫,整個中華民族都是龍的傳人。于是,在女媧伏羲軒轅圣道劍這部金憲法中,女媧、伏羲與神龍便完美地三合一了。 信息五.“ 女媧、伏羲合體圖”堅定不移地認定了女媧、伏羲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他們和他們部落之間的婚配孕育了中華民族。女媧為陰帝月亮女神,是陽帝太陽神伏羲的妻子,她輔佐伏羲嚴禁群婚亂婚,正婚姻而嫁娶,以重萬民之判。伏羲歿,群臣推選女媧為君主,號媧皇。媧皇在位,共工作亂,女媧誅之。同時命大臣作笙簧,以通殊風。治平洪水,殺死猛獸,天下大治,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yè)。女媧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才是第二。這就告訴我們,女媧也是真龍?zhí)熳?,這就是軒轅圣道劍中女媧伏羲與神龍完美三合一的理論依據(jù)。女媧更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chuàng)造了我們,又勇敢的護佑我們免受天災,是民間廣泛傳頌又長久崇拜的創(chuàng)世女神和人文母祖。所以軒轅圣道劍鄭重地告誡我們,不要重男輕女,“三皇五帝”中應該列進女媧成為“四皇五帝”,我們決不能貶低了中華民族這位偉大的媧皇母親。 伏羲有著巨大的歷史功績,《易傳》說:在遠古時代,是伏羲氏統(tǒng)治天下,他經(jīng)常仰頭觀天象,研究日月星辰的運行;俯身察地形,考查山川澤壑走向,中華民族國土西高東低這一特征也是伏羲首先發(fā)現(xiàn)的,伏羲就應該是中國第一代地理學家;又觀鳥獸動物皮毛的紋采和大地上的各類植物各得其宜的情況,近從己身取象,遠從器物取象,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創(chuàng)造八卦,用來通曉萬事萬物變化的性質(zhì),用來分類歸納萬事萬物的形狀。《帝王世紀》稱:伏羲“味百藥而制九針”。因此被我國醫(yī)學界尊奉為醫(yī)藥學、針灸學之始祖。軒轅圣道劍銘鑄了“ 女媧、伏羲合體圖”,由此否定了女媧、伏羲是神話傳說人物之說。炎帝、黃帝、蚩尤鑄女媧、伏羲金像就是認定二人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并把他們的地位充分地確定下來,就象我們今天近距離的認定孫中山、宋慶齡為國父、國母一樣地真切可信。自孔夫子揮筆大刪《尚書》以來,女媧、伏羲、神農(nóng)等三皇均被列為傳說中的神話人物,故司馬遷的《史記》只能從五帝之首黃帝開始寫起。近一個世紀以來,隨著考古的進展,學術界對中華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認識。一般認為,中華民族早期血脈來自于華夏、東夷、苗蠻三大族群,到秦漢之際形成為中華民族的主體血脈。炎帝、黃帝是華夏族的代表,女媧伏羲是各民族共同尊奉的人文始祖。近人對于伏羲最權威的考證是聞一多先生的《伏羲考》,此文前半部分從傳世文獻中搜集了大量龍蛇記載,加上當時已發(fā)現(xiàn)的漢代畫像磚石,證明伏羲為龍圖騰;后半部采集了近 50則西南少數(shù)民族關于伏羲女媧在洪水過后兄妹婚配再造人類的故事和民俗資料,并加以語音訓詁,證明伏羲是南方苗蠻各族的祖先神。此文在以后半個多世紀中被廣泛征引,已為不易之論。但近來亦有疑議者,林聲認為伏羲的傳說不是由古苗蠻民族的遺裔傳入的,南方少數(shù)民族中洪水后兄妹相婚的傳說起于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伏羲與女媧也本不相干,兩者合譜歸宗成為“一家人”是在唐開元之后。常金倉則認為聞一多是從抗戰(zhàn)時“中華各族團結一致,共御外敵”的政治目的出發(fā)而立論的,是以政治代學術,以西方圖騰說和人類學理論附會民間傳說,伏羲女媧創(chuàng)世立據(jù)不足。二人均對伏羲是南方民族的創(chuàng)世神和祖先神的身份提出質(zhì)疑。董楚平在《中國上古創(chuàng)世神話鉤沉》中,通過對長沙子彈庫戰(zhàn)國《楚帛書甲篇》的解讀,為聞一多的立論提供了新的證據(jù)。長沙子彈庫楚帛書出土于1942年,據(jù)1973年對墓藏發(fā)掘的報告判斷,墓藏年代為戰(zhàn)國中晚期。《楚帛書甲篇》是一個完整的創(chuàng)世神話文本,經(jīng)董楚平解讀,釋文大意是:天地尚未形成,世界處于混沌狀態(tài)之時,先有伏羲,娶女媧,伏羲、女媧二神生了四個兒子。這四個兒子后來成為代表四時的四神。四神開辟大地,這是他們懂得陰陽參化法則的緣故。詩人陸游對伏羲開天的功勛評價道:“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這里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楚帛書甲篇》伏羲開天的事跡并非是近代才出土,而是在宋代就已經(jīng)有了流傳,否則,陸游就寫不出這兩句詩來。 軒轅圣道劍用“ 女媧伏羲合體擁抱中華萬里山河”這幅最神圣最壯美的創(chuàng)世圖全面支持了聞一多的理論,并且充分確定,女媧、伏羲不僅僅是南方苗蠻等各族的祖先,更是中華全民族的人文始祖。祖先崇拜是中國人最傳統(tǒng)最原始的文化初心,因此,女媧伏羲軒轅圣道金劍是中華文化之根和文明的總源頭。正是在這金鑄的信史面前,許多理論都得修改,許多觀念都得轉(zhuǎn)變,中國歷史的遠古章節(jié)還得依照這部“金憲法”重寫,因為這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大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