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K 前段時間,14歲孩子跳樓的事情引發(fā)我們心理圈的關注,幾乎與之同時發(fā)生的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布《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中將抑郁癥篩查納入高中及高校學生體檢。 一時間幾乎全社會把視角開始對準了青少年群體的心理問題。 不過青少年兒童心理問題在我們國家一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話題。說它熟悉是因為近期越來越多有關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事件話題頻繁登上熱搜,說它陌生呢是因為我們應對這個問題社會上普遍觀念仍然停留在以往的傳統(tǒng)觀念。 當下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現(xiàn)狀我做心理咨詢工作已經4年了,在臨床咨詢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孩子可以說一代比一代優(yōu)秀,平均學歷也是越來越高??尚腋6群孟癫]有與之產生正比性增長。 在咨詢中他們可能因為各種原因來找我分析,可大多數(shù)孩子都存在一個共同困惑:對現(xiàn)狀不滿,但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北京大學徐凱文博士曾提出一個“空心病”的概念,他在對大一新生的調研中顯示:有30.4%的學生厭惡學習或者認為學習沒有意義;還有40.4%的學生認為人生沒有意義,自己只是按照別人的邏輯活下去而已。這兩個數(shù)字足夠驚心,而且是憑著“一分就能甩掉一操場”的信念拼出來的全國尖子生。 走出大學的視角,我們來到全社會青少年的心理狀況來看,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國民心理健康評估發(fā)展中心負責人陳祉妍教授通過一組數(shù)據(jù)揭開了這個謎底。首先,焦慮與抑郁等情緒障礙最為常見,我國青少年焦慮癥狀檢出率為26%~30%,而抑郁癥狀檢出率平均為15.4%。我國中學生自殺想法(自殺意念)的發(fā)生率平均為17.7%。 除了抑郁癥、焦慮癥等“老”疾病,還有一些新型心理疾病,比如網(wǎng)絡成癮等。 心理學家曾對20年來的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呈增長趨勢。與此同時,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就診率也呈上升趨勢。 青少年心理特點大部分家長最頭疼青春期的孩子,因為很多家長認為這個階段,很多孩子會出現(xiàn)“叛逆”心理,也最容易在這個階段搞出大事情。但我個認為“叛逆”的背后隱藏著無意的剝奪與漠視的關系,只有與重要他人(尤其是父母)的依附是感覺無助與無意義的人,才會“叛逆”。 過去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家說過: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離開家的過程。 青少年處于生理、心理的過渡期,他們從那個依附于父母的“聽話”的寶寶,變成了需要和父母“平等”對話的獨立者,他們在追尋自我價值,個性化,身份的認同。 在這期間,孩子需要從“懂事聽話變?yōu)榕械膽B(tài)度“,孩子會主動分清哪些是“我的”,哪些不是“我的”,這個時候如果父母過度想抓住權威害怕孩子挑戰(zhàn)自己,自然會將青春期的“叛逆”視為威脅。 可事實卻是青春少年,身體發(fā)展、心靈發(fā)展這本身是生命力噴薄欲出,這種力量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能力、改變世界的能力、飽含追求真善美的渴望。 如果家長不能很好去處理這些,只是一味的控制、壓抑他們,最終只會讓我們的親子關系越來越差,孩子就算出現(xiàn)問題第一時間也不會相信你,我這里見過太多父母無法與孩子真誠溝通,在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后只能干著急的案例,最終修復這些關系是難上加難。 父母們該怎么辦?對于頻發(fā)的青少年心理悲劇案例來看,改變孩子好像不大可能,他們會通過各種極端方式來反抗世界和家長。 好像改變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最近幾年越來越多譴責“原生家庭”的文章報道,可青少年事件并沒有因此而減少,這就佐證了一個事實,從道德角度罵他們不配為人,聲音是夠大,也很解氣,卻不一定有用。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與其譴責誰做錯了什么,不如多去討論誰做點什么,是有幫助的。 根據(jù)我多年的臨床經驗來看,青少年的孩子是極其敏感的群體,父母常常誤以為:我講的話有道理,孩子就要聽。但規(guī)律并非如此,規(guī)律是:「你講話的態(tài)度好,孩子才愿意聽」。 所以家長在幫助這類“問題青少年”時要秉承,「你溝通的態(tài)度(而不是溝通的內容)決定了孩子的反應」。 那么就算很多家長理解了上述這些,但是礙于自己的情緒,有時候就是做不到,父母們就需要考慮,是不是你自己的心理創(chuàng)傷在作怪呢?或者你目前的現(xiàn)實壓力過大導致,這個時候就需要考慮父母先做一些心理咨詢的工作解決自身問題,再來幫助孩子。 在做青少年的心理咨詢個案時,我們常常會要求父母也來做心理咨詢。 但是在跟父母解釋必要性的時候,他們都會覺得:有問題的是孩子,為什么家長要做心理咨詢? 要知道,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后,整個家庭都會承擔更多的壓力,其實這會嚴重打破家庭關系的平衡,家庭環(huán)境會處在一個緊繃的狀態(tài)下,即使孩子來做心理咨詢,家庭環(huán)境沒有改善,也很難看到孩子的改變。 (??優(yōu)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qū),這里會每日分享優(yōu)質心理學和精神衛(wèi)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strong> 其次,孩子之所以會有“問題”,跟家庭環(huán)境也是密不可分的,就像人不能脫離社會生存一樣,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基本上都可以從家庭找到原因,孩子承擔了家庭關系不正常的“責任”,表現(xiàn)形式就是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行為及心理問題。 上述講述的這些建議,不是為了教孩子體諒父母。只是讓孩子在面對父母的極端情緒時,保持一點心理距離,不至于把自己卷進去,誤以為一切都是「沖著我」?;蛟S這一個小小的改變就能挽救一條鮮活的生命。 |
|
來自: 四地閑夫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