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拍攝照片的過程中,必然存在構圖、對焦兩個操作,關鍵在于是先構圖呢?還是先對焦呢?今天我們來好好說道這個常見的問題,把先構圖后對焦還是先對焦后構圖搞明白。 一、先對焦、后構圖很多人對于對焦、構圖的先后順序,大多是先對焦、后構圖。 為何呢?因為老式相機上的對焦點很少,大多以最中間的對焦點來對焦。當拍攝主體在拍攝畫面中間時,構圖對焦誰先誰后都沒問題;而當拍攝主體偏離拍攝畫面中間區(qū)域時(比如三分法構圖),甚至拍攝主體在拍攝畫面的邊緣處,這時候中間的對焦點就沒法對焦了,所以需要將中間對焦點先對準拍攝主體,半按快門保持合焦,然后平移相機重新構圖來拍攝。 當先對焦、后構圖的操作方式養(yǎng)成習慣之后,就算現(xiàn)在相機上對焦點非常豐富,很多人也會覺得先對焦、后構圖會更加方便。因為我們只需要先用中間對焦點對準拍攝主體進行對焦,不需要調整對焦點位置的操作,然后半按快門,再平移或轉動相機來構圖拍攝即可,操作上具備一定的便利性。 但是,先對焦、后構圖存在一定的誤差,我們稱之為“余弦誤差”,如下圖所示。 我們先對著模特的眼睛進行對焦,半按快門后確定合焦面,合焦面就是經過眼睛與我們的相機成垂直面。這個時候我們調整拍攝角度,合焦點其實已經偏離了,合焦點從原先的眼睛位置變成了手掌位置,造成了“余弦誤差”。 當景深較大的時候,這個余弦誤差還可以被忽略;而當景深很淺的時候,比如用了大光圈、用了長焦端、或者是近距離(如微距)的情況下,這個“余弦誤差”的問題就會被放大,很容易造成跑焦的情況,也就是拍攝主體模糊不清晰的拍攝錯誤。 二、先構圖、后對焦所以,最為規(guī)范的操作是先構圖、后對焦。 為何呢?因為之前的老式相機是由于對焦點較少,大多只有中間對焦點的對焦精度最好,拍攝主體不在拍攝畫面中間時,不得已才選擇先對焦、后構圖,注意咯,是不得已。而現(xiàn)在的入門機相機都具備九個對焦點,中高端相機大多具備數(shù)十個對焦點,甚至上百個對焦點,這就使得我們可以在確定構圖之后,可以自由調整對焦點對準拍攝主體,從而做到最為精準的對焦。 相比于先對焦后構圖可能產生的“余弦誤差”,先構圖后對焦可以確保對焦的精準性。但是從拍攝的方便來看,先構圖后對焦的操作方式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因為我們需要構圖取景,然后操作按鍵調整對焦點位置,再半按快門確定合焦,最后完成拍攝。相比于先對焦后構圖,多了一個調整對焦點位置的操作,所以對焦更精確、拍攝效率略慢。 三、對焦、構圖誰先誰后?搞明白了兩種操作方式之后,回歸本文主題:對焦、構圖誰先誰后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先構圖、后對焦是現(xiàn)在數(shù)碼相機最常規(guī)的操作方式,對焦精度更準確,不易跑焦,只不過拍攝效率略低一絲,適合任何拍攝場合。 那么,先對焦、后構圖就不能用了嗎?非也!對于老一代相機是不得不用該方式,對于現(xiàn)在的數(shù)碼相機來說也要分情況來使用: ①如果拍攝需要的景深較大,比如使用中小光圈、廣角端或距離拍攝主體較遠時,可以忽略“余弦誤差”; ②只是拍一些生活照、旅游照等照片,對于照片的對焦精度要求不高。 這兩種情況都可以選擇更為方便的先對焦、后構圖操作方式,提高平時的拍攝效率。 但是,當我們拍攝特寫照片,或者用到較淺的景深,比如開大光圈拍攝、近距離拍攝、甚至長焦頭拍攝的時候,最好就老老實實選擇規(guī)范操作“先構圖、后對焦”吧,畢竟這個操作用熟悉了,拍攝效率也基本夠用。 補充從“先對焦、后構圖”到“先構圖、后對焦”的規(guī)范操作其實是相機技術的不斷進步,讓對焦精度更加準確,讓拍攝者更加方便的控制相機來拍攝照片。現(xiàn)在很多微單相機、個別單反相機都支持觸屏對焦拍攝,只需要用手指觸碰相機屏幕,就可以對焦到手指觸碰的地方,完成拍攝,很類似與手機拍攝操作,這也是一種進步,讓拍攝者拍攝照片更加方便。 |
|
來自: 宋文玲9bwywxbm > 《對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