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李開周 清朝統(tǒng)治時期,廣州既是省城,也是南海知縣、番禺知縣、廣州知府、廣東學政、廣東按察使、廣東布政使、廣東巡撫、廣州將軍、廣東提督等文武官吏的辦公場所,就連位高權(quán)重的兩廣總督,后來也將衙署設(shè)在廣州。 如此多的官員,如此繁雜的官銜,足以讓現(xiàn)代讀者看得頭大,今天我們穿越回清朝,帶領(lǐng)大家簡單了解一下清代廣州的職官制度。 壹 總督:清朝最大的地方官 先認識兩廣總督。 總督是清朝最大的地方官,可以管轄一個省到幾個省的軍事和民政。清朝十八個?。ü饩w年間增加到二十三個?。?,大部分時間只設(shè)八個總督,即直隸總督、兩江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四川總督、云貴總督、兩廣總督。 直隸總督管轄河南、河北、山東,兩江總督管轄江蘇、江西、安徽,閩浙總督管轄福建、浙江、臺灣,湖廣總督管轄湖北、湖南,陜甘總督管轄陜西、甘肅、新疆,四川總督管轄四川,云貴總督管轄云南、貴州,兩廣總督管轄廣東、廣西、海南。 清朝末年,東北建立行省,又多出來一個東三省總督,管轄吉林、奉天(今遼寧)、黑龍江。第一個出任東三省總督的人,是大名鼎鼎的徐世昌,后來此人當上了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 兩廣總督設(shè)置比較早。從順治四年(1647年)清廷派漢軍旗人佟養(yǎng)甲擔任兩廣總督算起,到宣統(tǒng)三年(1911年)革命黨人起義反清,最后一任兩廣總督張鳴岐被迫宣布廣東獨立為止,兩百多年間總共產(chǎn)生八十八個兩廣總督。 這八十八個兩廣總督當中,有許多歷史名人,例如文武雙全、戰(zhàn)功赫赫的乾隆朝重臣??蛋?,例如嚴禁鴉片、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林則徐,例如湘軍老將劉坤一,例如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例如晚清洋務(wù)派代表人物張之洞和李鴻章,當然也有在鴉片戰(zhàn)爭中擅自求和、割讓香港的投降派人物琦善,還有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被英軍俘虜并絕食而死令后世史學家至今難以蓋棺定論的歷史奇人葉名琛。 “兩廣總督”是習慣上的簡稱,在清朝正式公文中,全稱“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wù)、糧餉兼巡撫事”,意思是廣東、廣西以及南海諸島的大當家,既掌管這些地方的軍事,又掌管這些地方的民生,還要統(tǒng)領(lǐng)這些地方的文武官員。事實上,由于廣東通商很早,兩廣總督還兼有一部分外交職權(quán),既要平定廣東廣西層出不窮的內(nèi)亂,又要處理中外貿(mào)易中層出不窮的矛盾。 清代兩廣總督一般是正二品大員,個別總督帶尚書銜,品級更高,可以達到從一品。如果再得到清廷封賞的公侯爵位,則品級位于超品,比正一品還要大。比如說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出任兩廣總督的??蛋?,本身帶吏部尚書銜,加太子太保銜,又因為平定臺灣林爽文起義,被封為一等公,即超品大員。 貳 兩廣總督直接統(tǒng)轄五千“標兵” 從升遷渠道上講,兩廣總督照例由廣東巡撫或廣西巡撫升任,或者由各部侍郎升任,或者由各部尚書外放。不管從哪種渠道出任的兩廣總督,通常都兼著兵部尚書或兵部侍郎的官銜。兵部尚書相當于國防部長,兵部侍郎相當于國防部副部長,兩廣總督之所以要兼任國防部長或者副部長,是因為兩廣地區(qū)的武將都要歸他管轄(統(tǒng)領(lǐng)八旗兵的廣州將軍除外),而很多武將都有封爵,品級屬于超品,甚至比總督還高,如果不讓總督戴上國防部長的烏紗帽,則無法讓這些武將服從命令。 兩廣總督權(quán)力極大,有帶兵權(quán),有管民權(quán),有監(jiān)察權(quán),有司法權(quán),可以指揮武將,可以命令巡撫,可以彈劾兩省境內(nèi)所有級別的官員,也可以保薦、罷免知府和知縣。 但是兩廣總督?jīng)]有固定不變的辦公地點,總督衙門有時設(shè)在肇慶,有時設(shè)在廣州,有時設(shè)在兩廣交界的梧州。因為總督的首要任務(wù)是平定內(nèi)亂,哪里容易起火,就去哪里駐扎,在清朝后期也將衙署設(shè)在廣州。 作為兩廣地區(qū)最大的官員,兩廣總督的俸祿自然也是最高的。從雍正年間起,即使不貪不占,每任兩廣總督每年也有幾萬兩銀子的進項??墒撬麄兊拈_支也很高,因為麾下任何一個工作人員的薪水都要由他們掏腰包,朝廷完全不管。按《光緒會典事例》第四十一卷的記載,總督衙門的工作人員在五十人以上,常年雇傭十幾個幕僚,這些人的薪水、福利、伙食費,每年要花一萬多兩銀子。在清朝后期,兩廣總督為了節(jié)省開支,喜歡把麾下將士調(diào)入總督府當差。當時兩廣總督直接統(tǒng)轄五個營的“標兵”,大約五千人,軍餉由官府籌措,調(diào)一些兵到總督府當差,諸如為總督看門和抬轎等,用不著花總督的錢。 叁 關(guān)天培的品級超過廣東巡撫 說完了總督,再說說巡撫。 廣東巡撫是廣東省內(nèi)最大的官,地位僅次于兩廣總督??偠降钠芳墳檎贰囊黄?、正一品,或者超品,巡撫的品級則是從二品或正二品。理論上,總督統(tǒng)轄軍政與民政,巡撫只管民政。實際上,巡撫也有帶兵權(quán),一個巡撫倘若加提督銜,則可以指揮一個省的軍隊。比如說咸豐年間,葉名琛擔任廣東巡撫時,官銜全稱“巡撫廣東等處地方,提督軍務(wù),兼理糧餉”,就是在巡撫銜上又加了提督銜。 兩廣總督可以直接指揮的部隊叫做“督標”,廣東巡撫可以直接指揮的部隊叫做“撫標”。晚清時期,督標分為五個營,大約五千人;撫標只有兩個營,不到三千人。內(nèi)亂爆發(fā)時,巡撫可以派撫標作戰(zhàn),也可以與總督麾下的督標會同作戰(zhàn),必要時還可以調(diào)動省內(nèi)的其他兵馬,例如由廣東提督直接統(tǒng)領(lǐng)的綠營兵。 我們知道,清朝為了鎮(zhèn)壓內(nèi)亂,派兵駐防各省,這些駐軍分為八旗兵與綠營兵兩種,八旗兵由滿洲旗人、蒙古旗人、漢軍旗人組成,綠營兵由漢人組成。 在兩廣地區(qū),常年駐防的八旗兵大約四千五百人,由廣州將軍指揮,下設(shè)兩名副都統(tǒng)(滿洲都統(tǒng)一人,漢軍都統(tǒng)一人),以及八名協(xié)領(lǐng)、八名佐領(lǐng)、一名水師協(xié)領(lǐng)、兩名水師佐領(lǐng)。 在廣東省內(nèi),常年駐防的綠營兵大約六千人,其中一部分是總督的親兵(即前文所說的“督標”),一部分是巡撫的親兵(“撫標”),其余綠營兵也歸總督和巡撫節(jié)制,具體由廣東提督指揮。 廣東有兩個提督,一個是陸路提督,統(tǒng)轄廣州綠營兵五個營、增城綠營兵三個營。另一個是水軍提督,統(tǒng)轄廣東水師五個營,并與陸路提督一起節(jié)制高州、瓊州、北海等三鎮(zhèn)水陸綠營。 無論陸路提督還是水軍提督,品級都很高,加都督銜者為正一品,不加都督銜者為從一品,單從品級上講,往往超過廣東巡撫,甚至超過兩廣總督。例如鴉片戰(zhàn)爭時期壯烈殉國的廣東水師提督關(guān)天培,品級就是從一品,超過當時官居二品的廣東巡撫怡良。不過清朝為了避免軍閥割據(jù)和武將造反,一向以文官節(jié)制武官,武將品級再高,遇到掛兵部尚書銜或兵部侍郎銜的總督,也要俯首聽命;即使見了掛提督銜的巡撫,也要打千行禮。 跟兩廣總督一樣,廣東巡撫在帶兵權(quán)之外,也有行政權(quán)、監(jiān)察權(quán)和司法權(quán),也有彈劾、保薦、罷免麾下文武官員的權(quán)力。不過他的權(quán)力不像總督那么大,僅限于廣東境內(nèi),不能把手伸到廣西去。 有清一朝,廣東巡撫的辦公地點一直在廣州,巡撫衙門里工作人員的薪水和辦公開銷,均由巡撫承擔,財政概不負責。巡撫這一點與總督非常相似,俸祿很高,養(yǎng)廉銀很多,但經(jīng)濟負擔很重。 肆 主持全省考試的學政是個肥缺 廣東巡撫手下有三個高級文官,分別為廣東布政使、廣東按察使、廣東學政。 布政使的品級僅次于巡撫,掌管全省民政與財政,辦事衙門也在廣州,叫做“承宣布政使司”,內(nèi)設(shè)經(jīng)歷司、照磨所、理問所。其中經(jīng)歷司相當于秘書處,照磨所相當于打印處,理問所相當于司法處。 按察使的品級僅次于布政使,掌管全省監(jiān)察與司法,辦事衙門在廣州,叫做“提刑按察使司”,俗稱“按察司衙門”,里面也有負責起草、印刷、保管文件的經(jīng)歷司和照磨所。廣東按察司衙門里還有一個司獄司,職責相當于現(xiàn)在的廣東省監(jiān)獄管理局,但品級很低,負責人俗稱“司獄”,只是一個九品小官。 學政的品級又次于按察使,掌管全省教育、科舉與風俗整頓,辦事衙門當然也在廣州,叫做“提督學政署”,簡稱“學署”。廣東學署最初在廣州城內(nèi)九曜坊,康熙平三藩時遷到番禺之育賢坊,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又遷回九曜坊,即今越秀區(qū)教育路南段。雍正年間,年羹堯的哥哥年希堯擔任廣東巡撫,經(jīng)學家惠士奇擔任廣東學政,他們兩人被雍正大罵“懦弱庸愚”,致使“廣東風俗大壞”,于是年希堯被革職,惠士奇被調(diào)任,廣東被一分為二,分為嶺東和嶺西。那個時期,廣東有兩個學政,一個是廣韶學政,駐扎廣州;一個是肇高學政,駐扎肇慶。直到乾隆十六年(1751年),廣東兩大學政才合二為一,繼續(xù)在廣州辦公。 清朝重視科舉考試,讀書人要經(jīng)過縣試、府試、院試,才能考中秀才。中了秀才以后,每年還要參加歲試,考舉人之前還要參加科試。院試、歲試、科試的主考官都是學政,所以全省秀才都要尊稱學政為“宗師”。 清代廣東下轄九個府,將近一百個州縣(當時的廣東包括海南),各府秀才分批考試,廣東學政巡行全省,依次主持各府以及各直隸州(相當于省直轄縣級市)的院試、歲試和科試?!度辶滞馐贰返谒幕兀貞c府高要縣的嚴貢生向范進吹牛:“去歲宗師案臨,幸叨歲薦?!本褪钦f上一年廣東學政到肇慶府主持歲試,嚴貢生考了個好成績。 廣東學政巡行全省主持考試之時,各府的知府都要當“提調(diào)”,負責提供考場、買辦伙食、幫忙監(jiān)考、維持秩序。按照清朝官場定例,每一任學政“案臨”本府,知府都要送“下馬錢”;學政主持完考試,起駕回廣州,知府還要送“上馬錢”;甚至包括考試期間,知府也要送給學政一筆“棚費”,即監(jiān)考費。所以說,學政的品級雖然不如按察使和布政使,收入?yún)s一點兒也不低。據(jù)晚清時期廣東學政李調(diào)元記載,廣東學政每年養(yǎng)廉銀只有三千兩銀子,卸任時卻能帶走十五萬兩銀子,其中大部分是巡行各府主持考試時得到的好處費。正因為這個緣故,清朝的翰林都渴望得到“外放學政”的肥差。翰林俸祿微薄,還沒有養(yǎng)廉銀,常常欠債,一旦當上某個省的學政,去地方上主持幾回考試,立馬變成巨富。 伍 知府相當于現(xiàn)在地級市的市長 學政主持考試時,知府要做好后勤工作,這知府是什么官呢?從職權(quán)上講,清代的知府相當于現(xiàn)在地級市的市長。 廣州知府是四品官,清朝前期屬于正四品,清朝后期降為從四品。 知府的副手是同知,相當于副市長。廣州知府在廣州辦公,廣州同知則不一定,清朝前期他們在廣州城內(nèi)的知府衙門辦公,清朝后期則搬到佛山辦公。 廣州城內(nèi)還有兩個知縣,一個是南海知縣,一個是番禺知縣。在清朝,南海和番禺是廣州的兩個附郭縣。換句話說,當時廣州城區(qū)的土地分屬南??h和番禺縣管轄。南海知縣和番禺知縣都是七品官,也是廣州城內(nèi)品級最低的親民官。 清代官場有這么一句廣泛流傳的諺語:“前生不善,今生知縣;前生作惡,知縣附郭;惡貫滿盈,附郭省城。”知縣作為親民官,工作任務(wù)本來就非常繁重;當了附郭縣的知縣,需要處理的事務(wù)就更多了;假如在省城附郭縣當知縣,則不但任務(wù)繁重,而且還要面對在省城里辦公的那些文武大員,什么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學政、知府、將軍、提督,哪一頂烏紗帽都比知縣大,在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可以唯我獨尊的縣太爺,到了省城只能當受氣包,感覺當然很不好。 本版統(tǒng)籌/梁力 作者:李開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