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河南省漯河市,是一個風(fēng)景秀麗、歷史悠久的中華漢字文化名城。沙澧河交匯處南岸邊有一棵老槐樹,迄今已有600多年了。她雖沒有山西省洪洞縣的大槐樹那么出名,但它們南北呼應(yīng),淵源頗深,一直流傳著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傳說。 元末明初,連年戰(zhàn)亂,瘟疫流行,黃河、淮河、大運河流域連連泛濫,中原及江南人口銳減,大地赤野千里,人跡罕見。明朝洪武年間,開國皇帝朱元障下詔從山西大規(guī)模向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移民。 家鄉(xiāng)月明,故土難舍。誰不留戀生養(yǎng)自己的家鄉(xiāng)?任憑官府怎樣催逼,人們依然紋絲不動。官府無奈只好四處張貼廣告,說是“不愿遷移者,速到洪洞大槐樹下集合,須在三天內(nèi)趕到。愿遷移者,可在家里等待?!崩习傩招乓詾檎?,為了躲避遷移,紛紛逃往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避難,不長時間,洪洞縣人口驟增,朝廷看見時機已到,派重兵把洪洞縣圍了個水泄不通,抓捕大批百姓,為了不使遷移途中百姓逃跑,采取了武裝押解的辦法,被押解人員眾多,押解士兵不夠用,便將幾個人用繩子捆住手臂,連成人串,每串由一個士兵押解,被押解的百姓只能扶老攜幼,肩挑行李,艱難地緩慢前行,一步一回頭,看著大槐樹告訴小孩,“這里就是我們的老家”。 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的大移民,遍及全國十八個省,是我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范圍最廣,有組織有計劃的一次遷徙。當(dāng)年移民告別故土?xí)r,無不把大槐樹當(dāng)成家鄉(xiāng)的象征,遷入新地后,紛紛在庭院里種植槐樹,并懸掛一個吉祥掛件以祈求故土的保佑。 數(shù)百年來,很多移民家族代代相傳自己的祖先是山西洪洞大槐樹人,無論是當(dāng)年的闖關(guān)東、走西口,還是隨軍南下、支援大西北,移民后裔不管家住何地,都說洪洞縣大槐樹是自己的故鄉(xiāng)。 我們家鄉(xiāng)的這棵老槐樹,相傳就是明朝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移居到河南郾城縣的一家移民,從山西帶過來的一棵小槐樹苗,栽到這里的。春夏時節(jié),這棵老槐樹仍枝葉龐大繁茂,俺漯河人稱之為老槐樹爺。 老槐樹原來在河坡偏上一點,根長在沙河灘里,在修建沙河大堤之前,它的樹身有五人環(huán)抱那么粗,樹身下面有個大窟窿,經(jīng)常有小伙伴在那個窟窿里鉆來鉆去捉迷藏,后來河堤加高,才把樹身埋到河堤里,以前這里不叫濱河路,這段路從牛行街往西叫做槐樹街,就是因為這棵老槐樹而起的街名。 老槐樹遠(yuǎn)看就像一條大龍,頭向西南,尾朝東北。老槐樹下面原來是個碼頭,船民航運出航前,都要到老槐樹前拜一拜,祈求保佑遠(yuǎn)航的家人一路平安;每月初一十五,這里更是熱鬧非凡,有許多善男信女,到這里磕頭燒香、求財祛病、抽簽看相、還愿唱戲,在槐樹街自然形成的集市貿(mào)易,那里有很多小商小販、風(fēng)味小吃,人們在這里休閑娛樂、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游人如織;初一十五過后,老槐樹下又恢復(fù)了往日的寧靜,只有那棵老槐樹爺仍默默地坐落在沙澧河畔…… 老槐樹身在河南漯河,根在山西洪洞。600多年來,她見證著漯河的歷史變遷,記錄著漯河的民俗風(fēng)情,承載著善男信女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著大槐樹后人對故土的思戀。 |
|